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4CB720407)

作品数:5 被引量:31H指数:4
相关作者:陆维忠马鸿翔陈建民张旭陈和更多>>
相关机构: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扬州大学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霉病
  • 5篇赤霉
  • 5篇赤霉病
  • 3篇大麦
  • 2篇侵染
  • 2篇小麦
  • 2篇抗扩展
  • 2篇抗扩展性
  • 2篇大麦赤霉病
  • 1篇蛋白
  • 1篇荧光
  • 1篇荧光蛋白
  • 1篇侵染过程
  • 1篇侵染性
  • 1篇小麦赤霉病
  • 1篇小麦赤霉菌
  • 1篇绿色荧光
  • 1篇绿色荧光蛋白
  • 1篇绿色荧光蛋白...
  • 1篇抗性

机构

  • 4篇江苏省农业科...
  • 3篇扬州大学
  • 2篇江苏沿海地区...
  • 1篇湖北省农业科...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4篇马鸿翔
  • 4篇陆维忠
  • 3篇陈建民
  • 2篇戈和静
  • 2篇陈和
  • 2篇张旭
  • 1篇喻大昭
  • 1篇郑义
  • 1篇吴茂森
  • 1篇何晨阳

传媒

  • 2篇麦类作物学报
  • 1篇植物保护学报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植物遗传资源...

年份

  • 3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大麦赤霉病抗源的发掘与评价被引量:7
2007年
为了发掘新的大麦赤霉病抗源,2005、2006年利用禾谷镰刀菌单花滴注和喷雾接种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287份大麦品种对赤霉病的抗扩展性和抗侵染性。结果表明,大麦赤霉病抗性除了抗初侵染类型外还存在抗扩展类型。比较两年单花滴注接种后21 d的病小穗率,筛选得到9个抗源,分别为盐96157、2000品12、秀9744、Vivar、Phoenix、盐94148、鉴35、盐97001、96AC20-30,占全部供试品种的3.44%。通过比较喷雾接种21 d后病小穗率、病穗率、病情指数、反应级等各项指标,发现9个抗源中存在三种类型:盐96157、2000品12、盐94148和Vivar属于既抗扩展又抗侵染的类型,秀977、鉴35和Phoenix属于抗侵染性较弱而抗扩展性强的类型,盐97001和96AC20-30属于抗侵染性强而抗扩展性较弱的类型。在9个抗源中96AC20-30抗侵染性也最强。
戈和静陆维忠张旭陈和陈建民马鸿翔
关键词:大麦赤霉病抗扩展性
小麦赤霉病穗组织中黄色镰刀菌和DON毒素的定量分析被引量:5
2008年
为阐明小麦赤霉病穗组织中黄色镰刀菌Fusarium culmorum(简称Fc)与毒素产生之间的关系,分别用TaqMan探针实时定量PCR和ELISA法,对接种4天后的17个小麦品系穗组织中的FcDNA和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含量进行了测定。在Fc DNA定量检测中,TaqMan探针实时PCR技术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不同小麦品系的Fc DNA含量差异显著,感病品种比抗病品种高100倍左右;DON含量也不相同,Fc生物量的增加伴随着DON产量的提高,两者之间存在对数关系(y=19758lnx-111230)。菌量较低时,DON含量相对较大;而菌量较高时,DON含量相对偏低。
吴茂森何晨阳
关键词:小麦赤霉病
大麦赤霉病新抗源盐96157抗性的遗传分析被引量:2
2008年
为了研究大麦赤霉病抗性的遗传机制,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抗赤霉病大麦品种盐96157与感病品种浙97-23构建的六家系群体(P1、F1、P2、B1、B2、F2)的赤霉病抗性进行了多世代联合分析。结果表明,盐96157×浙97-23组合赤霉病抗性受两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E模型)控制,B1、B2和F2群体赤霉病抗性主基因的遗传率分别为44.67%、68.01%和83.87%,多基因遗传率为3.53%~20.23%,环境方差占总方差的10.26%~51.80%,说明大麦赤霉病抗性的表达受基因型和环境双重影响,主效基因的存在意味着可通过杂交育种将盐96157大麦的抗性基因向其他栽培品种中转移。
郑义陆维忠陈建民马鸿翔
关键词:大麦赤霉病抗性
大麦赤霉病抗扩展性鉴定与评价被引量:9
2006年
利用禾谷镰刀菌单花滴注接种研究了245份大麦品种对赤霉病抗扩展性。结果表明,大麦赤霉病抗性除了抗初侵染外还存在抗扩展类型。比较了接种后7d、14d和21d的病小穗数和病小穗率以及由不同期病小穗率获得的病程曲线面积等7个指标性状,并对其进行遗传参数分析,发现21d病小穗率指标在品种间具较大的变幅、遗传变异系数和遗传率,21d病小穗数和病程曲线面积与病小穗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不同大麦品种抗扩展性表现不一,供试品种中以Suyin21、乌金一号、莆846193、盐97001、96AC20-30五个品种21d病小穗率最低,为高抗品种,占全部供试品种的2.04%。
戈和静马鸿翔陆维忠陈和陈建民
关键词:大麦赤霉病抗扩展性
小麦赤霉菌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突变体的侵染研究被引量:12
2008年
【目的】赤霉病是危害大麦、小麦生产的世界性病害,研究病原菌的致病过程对于病害的控制有重要意义。【方法】本研究利用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的禾谷镰刀菌回复突变体以单花滴注方法进行人工接种研究不同突变体的致病力差异及其在小麦穗部的侵染过程。【结果】269株回复突变体的致病力存在明显分化。接种6d后,致病力明显降低的突变体,只有接种小穗发病,致病力明显增强的突变体,病症可扩展至5个小穗。GFP荧光信号检测表明,弱致病突变体在接种后仅在接种小穗内生长、延伸,并终止于小穗基部的致密组织处。而强致病力突变体在接种小穗内生长2d后,即能够通过小穗基部的致密组织到达小麦穗轴,并沿着穗轴内部微管束组织和皮层组织向上和下延伸,侵入邻近小穗。【结论】病原菌在接种小穗中生长后,沿着柱头、子房或内、外稃内表面,经过靠近穗轴的致密组织,侵入邻近小穗,感染整个麦穗,直至到达茎秆。
张旭Theo van de Lee陆维忠喻大昭马鸿翔
关键词:赤霉病绿色荧光蛋白侵染过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