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1YJA751092)

作品数:7 被引量:1H指数:1
相关作者:张瑷更多>>
相关机构:集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文学

主题

  • 4篇文学
  • 3篇报告文学
  • 2篇三农
  • 2篇生态报告文学
  • 2篇文明
  • 2篇民生
  • 1篇新三农
  • 1篇新生代农民
  • 1篇新生代农民工
  • 1篇虚构
  • 1篇忧思
  • 1篇政治
  • 1篇政治理想
  • 1篇三农问题
  • 1篇社会
  • 1篇社会民众
  • 1篇社会转型
  • 1篇社会转型时期
  • 1篇生态危机
  • 1篇诉求

机构

  • 6篇集美大学

作者

  • 6篇张瑷

传媒

  • 1篇广播电视大学...
  • 1篇中华文化论坛
  • 1篇文艺评论
  • 1篇甘肃社会科学
  • 1篇集美大学学报...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 3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苦行忧思呼告——生态报告文学的使命与精神
2016年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在近20年,追求经济增长速度为主导方向,忽略科学发展宗旨,使生态环境恶化与资源危机更为突出严峻。忧患意识强烈的报告文学作家们敏锐发现问题、自觉介入调查、积极行使报告文学干预现实的使命,创作出大量的、厚重的生态报告文学作品。作家们既关注生态灾难下的民生疾苦,又正视民众精神空间的缺陷,为倡导生态文明呼告呐喊,赋予作品厚重的理性精神和撼动人心的影响力。
张瑷
关键词:生态危机报告文学
生态报告文学的写作伦理与价值维度
2016年
生态报告文学并非是西方生态文艺思潮影响下的文学现象,而是报告文学作家自觉介入现实、敏感关注生态环境问题的写作行为,因此体现出报告文学特有的文体品格和价值取向。暴露问题、揭示真相、追问法理的主体干预意志与田野调查、亲历体验、呈现事实的非虚构写作伦理高度契合,形成文体形态的品格元素;真实性的征服力、历史反思与现实批判的张力、文明救赎的感召力构建了文本内涵的价值空间。生态报告文学是当代意识烛照下现实主义文学的新开拓,是社会转型时期引领先进文化趋向的时代文学。
张瑷
关键词:生态报告文学
关注民生:社会转型时期报告文学的使命
2016年
民生问题是直接关系着现实社会民众的生存与发展权益的根本性问题,也是深远影响着人类社会和平稳定与文明进步的历史性问题。一切先进的国家政权或政党,都必以深厚的民本思想作为政治理想和政治制度建构的基石,都必以博大的民生情怀赢得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张瑷
关键词:关注民生社会转型时期政治理想社会民众民生问题文明进步
“三农”纪实文学的女性视角与情怀
2015年
在近10年"三农"纪实文学写作现象中,女作家的感应与行动似乎更为敏捷,她们以深切的忧患意识和身心参与的方式贴近现实的细微褶皱,触摸社会转型裂变中的新旧创伤,真切传达出现实底层的疼痛——被侮辱被蹂躏被歧视却无处诉说的性别悲痛,挣扎于"生死场"的生命殇痛,乡土衰败、亲情离散的乡愁哀痛……女性作者在亲历与体验中的情感介入,使得"疼痛"充满于个体生命的真切感受中,产生强烈的真实震撼力与感染力。
张瑷
关键词:纪实文学女性视角
从“老三农”到“新三农”——报告文学对民生忧患的敏锐观察与冷峻思考
2013年
报告文学敏锐观察现实矛盾,最早为"三农"呐喊,传达民生诉求,引发了积极广泛的社会反响。这些作品不仅深度揭示历史延续下来的以贫困落后为基本特征的"老三农问题",而且热切关怀当下最突出的"新三农问题"——新生代农民工的身份焦虑与社会保障缺陷,农村留守妇女、儿童、老人的生活无助与关爱缺失,乡村的衰落与农业经济变革的新难题等。"三农"报告文学的题材开掘与精神向度有了新的突破,深化了报告文学的现实主义内涵,在中国新世纪的当代文学发展格局中,彰显出鲜明的文体品格和价值取向,代表了文学审美的时代要求。
张瑷
关键词:三农问题报告文学新生代农民工
从贫困呐喊到尊严诉求——“三农”报告文学现实精神的新向度
2013年
新世纪"三农"报告文学创作热潮的崛起,并没有"自上而下"的理念驱动,而是作家们全身心介入现实后来自良知的鞭策。他们以植入底层的"低视点"观察、发现"三农"困境真相,以感同身受的情感体验传达民生诉求,以穿越现实的理性思考建构文学关怀的高境界,赋予作品厚重的历史感和强烈的当代性。对于中国当代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三农"报告文学无疑在引导一个可深入探进的新向度。
张瑷
关键词:民生诉求历史反思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