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672089)

作品数:20 被引量:81H指数:6
相关作者:曹立新柳伟苏革姜代旬孙远光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海洋大学广西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电子电信一般工业技术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理学
  • 5篇一般工业技术
  • 3篇电子电信
  • 2篇化学工程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1篇发光
  • 7篇水热
  • 6篇纳米
  • 6篇发光性
  • 5篇水热法
  • 5篇热法
  • 5篇ZNS
  • 4篇光性质
  • 4篇发光性质
  • 3篇壳结构
  • 3篇光催化
  • 3篇
  • 3篇长余辉
  • 3篇催化
  • 2篇电泳
  • 2篇电泳显示
  • 2篇原位聚合
  • 2篇原位聚合法
  • 2篇原位聚合法制...
  • 2篇微胶囊

机构

  • 19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广西大学

作者

  • 17篇曹立新
  • 15篇苏革
  • 15篇柳伟
  • 6篇姜代旬
  • 5篇曲华
  • 5篇孙远光
  • 4篇董博华
  • 2篇吕艳玲
  • 2篇韩冰
  • 2篇孙大可
  • 2篇曲晓飞
  • 2篇周磊
  • 2篇徐超
  • 2篇杨柳
  • 2篇宋亮
  • 1篇孙武珠
  • 1篇常素玲
  • 1篇贾波
  • 1篇张岚
  • 1篇高英俊

传媒

  • 9篇功能材料
  • 2篇材料导报
  • 2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科技导报
  • 1篇发光学报
  • 1篇人工晶体学报
  • 1篇有色金属
  • 1篇Journa...
  • 1篇Scienc...
  • 1篇Scienc...

年份

  • 3篇2011
  • 4篇2010
  • 8篇2009
  • 2篇2008
  • 5篇2007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镁镍功能薄膜的制备及电致变色性能的研究被引量:4
2008年
采用恒电位法在铜基片上沉积出镁-镍薄膜,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N-N二甲基甲酰胺溶液中Mg2+、Ni2+的电化学行为,并通过反射法对薄膜的电致变色性能进行了表征。电致变色前后,镀层薄膜的颜色及在可见光范围内的透光和反射光的能力表现出很大的差别,显示出良好的电致变色性能,而且此过程具有较好的重复性。
孙武珠苏革曹立新柳伟姜代旬贾波
关键词:电致变色性能电化学沉积
硼的含量对SrAl2O4:Eu^2+,Dy^3+发光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07年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SrAl2O4:Eu^2+,Dy^3+长余辉发光材料。借助材料的激发光谱、发射光谱和X射线衍射,分析研究掺杂B对SrAl2O4:Eu^2+,Dy^3+发光材料发光性能的影响及合适的加入量。结果表明:B的加入量影响着发光材料的发光性质,B的最佳加入量为58%。
吕艳玲曹立新苏革柳伟
关键词:长余辉发光
Self-assembly structure formation on patterned InP surfaces
2009年
Self-assembly of polystyrene spheres guided by patterned n-type InP substrates has been investigated. InP surfaces were patterned using a variety of methods including wet chemical etching,sputter coating,thermal evaporation,and photo lithography. The self-assembly of polystyrene spheres depended on the appearance of patterns and was affected by the deposition techniques (sputter coating and thermal evaporation) of Au micro-squares. SEM and AFM were used to characterize the surface morphologies.
SU Ge1,2,CAO LiXin1 & LIU TianZhong3 1 Institute of Materi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Qingdao 266100,China
关键词:SELF-ASSEMBLYPOLYSTYRENESPHERESPATTERNINP
制备条件对ZnS∶Mn纳米晶晶体结构和发光性质的影响被引量:10
2008年
以乙二胺和水为溶剂,采用溶剂热法制备了Mn离子掺杂的ZnS纳米晶,探讨了反应温度、掺杂离子浓度及锌硫比对ZnS∶Mn纳米晶晶体结构和发光性质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荧光光谱等手段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反应温度高于180℃时才会生成纯硫化锌,而调整锌硫比,会得到不同晶型的硫化锌,Mn离子掺杂浓度则对硫化锌的生成和晶型无明显影响,对发光强度有一定影响。在220℃、锌硫比为1∶1、Mn离子掺杂浓度为1%的条件下制备的硫化锌纳米晶具有比较好的发光性质。
曹立新吕艳玲孙大可
关键词:发光ZNS纳米晶
核/壳结构ZnS∶Mn/CdS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发光被引量:6
2009年
利用溶剂热法制备了Mn离子掺杂的ZnS纳米粒子(ZnS∶Mn),利用沉淀法对ZnS∶Mn纳米粒子进行了不同厚度的CdS无机壳层包覆。采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及光致发光(PL)光谱等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表征。TEM显示粒子为球形,直径大约在14~18nm之间。由XRD结果可以看出CdS壳层的形成过程受到了ZnS∶Mn核的影响,导致其结晶较差。XRD和XPS测量证明了ZnS∶Mn/CdS的核壳结构。随着CdS壳层的增厚,样品的发光强度呈现一直减弱的现象。
姜代旬曹立新苏革柳伟曲华孙远光董博华
关键词:光致发光
氧化锌粉体的制备、表征及其光催化性能的研究被引量:7
2010年
以硝酸锌(Zn(NO3)2.6H2O)、氢氧化钠(NaOH)为原料,在不同水热温度下(60℃、80℃、100℃、120℃、150℃、200℃)制备了不同形貌的氧化锌粉体(ZnO)。运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紫外-可见漫反射仪以及光化学反应仪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随着水热温度的升高,氧化锌的结晶越来越完善,形貌也由球状变化到椭球状、片状再到六棱柱。氧化锌粉体在波长为200~400nm的紫外光范围内具有很强的吸收,在可见光区域的吸收很弱。光催化降解模拟实验表明,80℃下所制备的氧化锌的催化效果最好。
徐超曹立新苏革柳伟宋亮曲晓飞
关键词:氧化锌水热光催化
制备工艺对ZnS:Ag纳米颗粒发光性质的影响被引量:1
2007年
采用水热法制得ZnS:Ag纳米颗粒,并研究了制备工艺细节对产品发光性质的影响。在一定的工艺条件下,可以得到与体材料相近的中心位于445nm左右的发光,归属于硫空位相关的电子陷阱施主扣银相关的空穴陷阱受主的复合;改变反应物的加入顺序,或采用鼓风迅速冷却时,则在表面作用影响下,只能得到峰值位于490nm左右的较弱发光,归于硫空位相关的表面缺陷发光。
曲华曹立新苏革柳伟姜代旬董博华孙远光
关键词:水热法发光
ZnS:Cu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发光性质被引量:4
2009年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Cu离子掺杂的ZnS(ZnS:Cu)纳米颗粒,研究了锌硫比和反应时间对ZnS:Cu纳米颗粒光致发光性质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样品的物相和形貌进行分析表征,发现该方法得到立方闪锌矿结构的球形ZnS:Cu纳米晶,粒径在1~6nm之间。室温下,用350nm波长的紫外光激发ZnS:Cu纳米粒子,可以得到归属于浅施主能级与铜t2能级之间的跃迁产生的绿色发光,发光强度随锌硫比的增大和反应时间的延长先增强后减弱,发射峰位随锌硫比和反应时间的变化有一定移动。认为浅施主能级为与硫空位有关的能级,锌硫比和反应时间对硫空位的数量和能级位置有一定影响。
孙远光曹立新柳伟苏革曲华姜代旬
关键词:水热法光致发光
ZnS∶Ag纳米发光材料的制备及光谱性质被引量:10
2009年
以简单的化学试剂和实验过程,采用水热法制备出ZnS∶Ag纳米发光材料。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产品均为结晶良好的ZnS立方闪锌矿结构。通过谢乐公式估算的结果表明,颗粒尺寸随反应温度的升高而呈非线性增长。透射电镜结果表明,产品基本为近球形,大小与估算结果吻合。通过发射光谱和激发光谱对产品的光学性质进行研究,发射峰位于450 nm左右,归属于硫空位相关的电子陷阱施主和银相关的空穴陷阱受主的复合;激发峰位于333 nm左右,归属于ZnS基质的带边吸收。反应温度和时间对产品的发光强度影响较大。固定反应时间为6 h,随着反应温度的提高,产品的发光强度呈现增强-减弱-增强的趋势;固定反应温度为200℃,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产品的发光强度先增强后减弱。在200℃反应6 h时产品具有很好的发光强度。
曲华曹立新苏革柳伟姜代旬董博华孙远光
关键词:水热法发光
Solvothermal synthesis and luminescence properties of CdS:Mn nanorods被引量:1
2009年
CdS:Mn nanorods have been produced via a solvothermal approach in the nonaqueous solvent of ethylenediamine. An absolutely dominant single Mn2+ emission originating from the d-d (4T1-6A1) transition was obtained in CdS:Mn nanocrystals at room temperature. The effects of varying reaction temperature,molar ratio of S/Cd,and reaction time on the crystallinity and luminescence of CdS:Mn nanocrystals were systematically investigated. 1% Mn2+-doped CdS nanorods without any other additives were synthesized at 130℃ for 10 h with an S/Cd molar ratio of 2:1. They show a rod-like shape,and their luminescence intensity around 593 nm is almost the strongest of all the nanorod samples investigated. CdS:Mn nanorods promise potential applications in nanoscale electronic and photonic devices.
CAO LiXinQU HuaSUN DaKeSU GeLIU WeiSUN YuanGuang
关键词:LUMINESCENCE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