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10151051501000102)

作品数:28 被引量:262H指数:10
相关作者:刘萍陈春林徐玉静欧阳振波毛东瑞更多>>
相关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8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4篇血管
  • 14篇成像
  • 11篇子宫
  • 9篇血管成像
  • 8篇在体
  • 8篇数字化
  • 8篇女性
  • 7篇CT血管成像
  • 6篇动脉
  • 6篇磁共振
  • 5篇动脉血管
  • 5篇动脉血管网
  • 5篇血管网
  • 5篇血管造影
  • 5篇造影
  • 5篇三维重建
  • 5篇盆腔
  • 5篇肌瘤
  • 4篇动脉栓塞
  • 4篇动脉栓塞术

机构

  • 28篇南方医科大学...
  • 1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广州市第一人...

作者

  • 28篇陈春林
  • 28篇刘萍
  • 14篇徐玉静
  • 14篇毛东瑞
  • 14篇欧阳振波
  • 13篇钟世镇
  • 11篇段慧
  • 11篇唐雷
  • 10篇郭传家
  • 9篇王建平
  • 8篇陈兰
  • 7篇余艳红
  • 7篇陈若兰
  • 7篇许乙凯
  • 6篇任道坤
  • 6篇祝江红
  • 5篇彭程
  • 5篇黄璐
  • 4篇李维丽
  • 4篇陈斌

传媒

  • 8篇中国实用妇科...
  • 4篇中华妇产科杂...
  • 4篇妇产与遗传(...
  • 3篇国际妇产科学...
  • 1篇介入放射学杂...
  • 1篇现代妇产科进...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广东医学
  • 1篇实用妇产科杂...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解剖学研究
  • 1篇中国妇产科临...
  • 1篇中华医学教育...

年份

  • 1篇2015
  • 5篇2014
  • 4篇2013
  • 11篇2012
  • 7篇2011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在体女性主韧带及宫骶韧带数字化三维模型构建及其意义被引量:18
2014年
目的探讨利用磁共振(MRI)原始数据集构建在体女性主韧带及宫骶韧带数字化三维模型的方法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2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的1例健康青年女性志愿者,对其行高分辨率薄层质子密度加权MRI扫描。将采集的Dicom 3.0原始数据集导入Mimics 10.01软件中进行主韧带及宫骶韧带的三维重建。结果成功构建了主韧带及宫骶韧带、骨盆和盆腔器官的数字化三维模型,该模型具有表面光滑、形态逼真的特点,可以进行任意角度旋转以便清楚地观察主韧带及宫骶韧带的形态及其空间毗邻关系。结论利用薄层MRI扫描技术及计算机三维重建技术可以成功构建出在体女性主韧带及宫骶韧带的数字化三维模型,获得的数字模型可为解剖教学、定量分析提供教字化平台。
黄璐陈春林刘萍彭程陈兰陈若兰任道坤唐雷钟世镇
关键词:主韧带三维重建磁共振成像
人正常离体子宫铣削前预处理
2012年
目的为下一步子宫铣削做好准备,从而提高人正常离体子宫薄层切片数据集的质量,以便于后处理。方法从正常成年女性新鲜尸体上获取子宫标本;对子宫标本行CT扫描及MRI扫描,扫描间隔分别为1mm和2mm;进行单器官动静脉灌注;分段包埋。结果(1)灌注前CT及MRI扫描均未发现病变。(2)获取子宫动脉血管网灌注子宫CT扫描图像351张,子宫静脉血管网灌注子宫CT扫描图像341张;子宫动脉血管网灌注子宫MRI扫描图像43张,子宫静脉血管网灌注子宫MRI扫描图像62张;(3)成功对标本进行了分段包埋。结论铣削前预处理后子宫动静脉血管网清晰可见,为铣削和铣削切片图像的采集及后处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陈春林毛东瑞刘萍唐雷钟世镇李泽宇刘畅许广威陈若兰黄志霞王俊
关键词:子宫铣削预处理后处理
在体成年女性子宫动脉数字化MR血管成像三维模型的构建及意义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利用MR血管成像原始数据集构建在体成年女性子宫动脉数字化三维模型的方法及意义。方法 2012年10月于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采用超导型3.0T核磁共振获取一例正常成年女性盆腔血管二维图像数据集,利用Minics 10.01软件对子宫动脉进行三维重建。结果构建的子宫动脉数字化三维模型可以清晰显示子宫动脉及其分支走行。结论基于MRA二维图像数据集的三维重建技术可构建出理想的在体成年女性子宫动脉数字化三维模型,为将来盆腔组织数字化研究提供前期研究基础。
彭程陈春林刘萍郭传家陈若兰黄璐陈兰黄志霞王俊
关键词:动脉数字化
子宫肌瘤数字化三维动脉血管网的构建和意义被引量:34
2012年
目的探讨构建基于CTA数据的子宫肌瘤数字化三维动脉血管网的方法 ,并通过其观察肌瘤的血供来源和血供分布类型。方法选取子宫肌瘤患者64例行双源CTA扫描,获取CT原始图像后利用Mimics10.01软件对子宫肌瘤动脉血管网进行数字化三维重建,并作分析。结果 (1)构建了64例患者的子宫肌瘤数字化三维动脉血管网,可清晰的显示盆腔大动脉、子宫动脉及肌瘤的主要供血血管和血供分布情况。(2)患者肌瘤的血供来源分别为子宫动脉(81.25%)、子宫动脉和单侧卵巢动脉(10.9%)、子宫动脉和双侧卵巢动脉(4.69%)及卵巢动脉(3.1%)。(3)子宫肌瘤血供的分布类型可分为4型:①Ⅰ型:一侧动脉供血为主型(一侧子宫动脉伴/不伴同侧卵巢动脉的供血量显著超过子宫肌瘤瘤体的1/2),占35.9%(23/64);②Ⅱ型:双侧动脉供血均衡型(双侧子宫动脉伴/不伴同侧卵巢动脉的供血量分别约为子宫肌瘤瘤体的1/2),占53.1%(34/64);③Ⅲ型:单纯一侧子宫动脉供血型,占7.8%(5/64);④Ⅳ型:卵巢动脉供血型,占3.1%(2/64)。结论利用CTA和重建软件可以构建出数字化三维的子宫肌瘤动脉血管网,并可进行血供来源及分布的分析,为手术方案的制定和临床教学提供参考。
陈春林徐玉静刘萍欧阳振波许乙凯毛东瑞段慧祝江红王建平任道坤昌仁民唐雷钟世镇
关键词:子宫肌瘤血管网动脉栓塞术数字化血供
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胎盘植入一例——附文献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一、病例摘要患者24岁,孕3产0,2008年人工流产1次,2009年孕4月自然流产1次。因停经20+6周,自然流产后胎盘未排出1d急诊转入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患者平素月经规则,末次月经2010年6月18日。于2010年11月10日无明显诱因出现下腹阵痛伴阴道少量流血,少于月经量,急诊就诊于外院,入院妇科检查时宫口已开,入院2h后娩出一死女胎。娩胎后半小时胎盘未排出,予手取胎盘术,仅取出部分胎盘组织(大小不详)。
徐玉静陈春林刘萍王志坚黄莺莺欧阳振波毛东瑞许乙凯任道坤郭传家祝江红
关键词:胎盘植入子宫动脉栓塞术末次月经病例摘要
基于CTA三维重建的中国女性髂内动脉解剖学分型被引量:10
2011年
目的利用CTA三维重建技术,探讨中国女性髂内动脉的解剖学分型及特点。方法选取2009年8月至2010年10月在我院妇科住院并行盆腔CTA扫描的连续患者170例,获取其CTA原始数据集,利用Mimics10.01软件构建其盆腔动脉血管网三维数字化模型,参照Yamaki等的分型标准对髂内动脉进行分型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成功地构建了所有患者的盆腔动脉血管网三维数字化模型并对其髂内动脉进行了分型。A型(髂内动脉分为臀上动脉及臀下阴部干两支)及B型(髂内动脉分为阴部内动脉及臀干两支)在中国女性中最常见,分别占70.3%(239/340)和27.6%(94/340);C型(臀上动脉、臀下动脉及阴部内动脉以三叉的形式从髂内动脉同时发出)仅占2.1%(7/340),未见D型(髂内动脉分为臀下动脉及臀上阴部干两支)。其中,68.8%(117/170)的女性双侧髂内动脉分型相同。中国女性髂内动脉各分型所占比例与Yamaki等所报道的日本人数据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41,P=0.047)。结论基于CTA的三维重建技术是研究女性髂内动脉分型的好方法,中国女性髂内动脉的解剖学分型存在一定的特点。
陈春林毛东瑞刘萍欧阳振波徐玉静段慧陆琳钟世镇
关键词:髂内动脉三维重建CT血管成像
MRI确诊超声误诊葡萄胎合并子宫肌瘤1例被引量:1
2011年
患者女,25岁,孕5产1,因"停经79天,超声提示宫腔内不均质回声5天"入院。实验室检查示血β-HCG64 835 mI U/ml。超声:宫腔内见不均质回声,大小60 mm×37 mm,边界欠清,呈"蜂窝状"改变,距浆膜层6 mm;周边及内部可探及丰富彩色血流信号(图1);考虑妊娠滋养细胞肿瘤。MRI:子宫明显增大,前壁肌层内见41 mm×30 mm病灶,T1 WI呈等信号,
毛东瑞欧阳振波刘萍陈春林
关键词:葡萄胎子宫肌瘤磁共振成像超声检查
在体女性骶前静脉丛数字化三维模型构建方法及意义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探讨利用CT血管成像(CTA)原始数据集构建在体女性骶前静脉丛数字化三维模型的方法及意义。方法 2011年9月于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获取1例宫颈癌患者的CTA原始数据集,利用Mimics10.01软件分别对骨盆、盆腔动脉血管网及静脉血管网进行三维重建并配准融合。结果构建出的盆腔静脉血管网数字化三维模型可清晰地显示下腔静脉、髂总静脉、髂内静脉、髂外静脉及其初级属支,骶前静脉丛亦清晰可见。与重建的骨盆、盆腔动脉血管网配准融合后,骶前静脉丛的解剖走形及引流区域变得更加清晰明了。尤为关键的是,骶前无血管区也可清晰显示。结论基于CTA的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是一种研究在体女性骶前静脉丛的好方法,可清晰显示骶前静脉丛及骶前的无血管区域,从而为阴道-骶骨固定术提供个体化的解剖学依据,并有效地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
陈春林毛东瑞刘萍欧阳振波徐玉静段慧郭传家王建平任道坤谭欢庆钟世镇唐雷
关键词:女性骶前静脉丛数字化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
MRI在子宫内膜癌中的应用及进展被引量:13
2012年
子宫肌层浸润深度、宫颈受累情况及淋巴结转移状况等不仅是决定子宫内膜癌分期的主要指标,也是影响其预后的重要因素。因此,有必要在术前对其进行准确地评估。磁共振成像(MRI)已被证实对此有很大的价值。但是,随着近年来MRI技术的发展以及子宫内膜癌新手术-病理分期(FIGO-2009年)的提出,MRI在子宫内膜癌中的应用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同时也为临床医师对MRI在子宫内膜癌应用中的选择及理解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更好地指导临床,本文将对MRI在子宫内膜癌中的应用及进展进行综述。
欧阳振波毛东瑞刘萍陈春林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子宫内膜癌
宫颈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被引量:1
2012年
宫颈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LCNEC)是一种罕见类型的宫颈恶性肿瘤,因其恶性程度高、进展迅速、复发率高,易早期发生血行转移,故预后极差。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其主要病因。虽然细胞学异常有助于其早期诊断,但组织病理形态学联合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才是对其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主要方法。目前宫颈LCNEC尚无统一的治疗方案,但多数学者认为手术辅以放疗和化疗的综合治疗有助于提高患者生存率。
毛东瑞欧阳振波刘萍陈春林
关键词:宫颈肿瘤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