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开放实验室基金(LPM2010005)

作品数:2 被引量:14H指数:2
相关作者:刘平张世林刘建西王维佳董晓波更多>>
相关机构:河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河北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四川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开放实验室基金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篇PMS
  • 3篇个例
  • 3篇飞机观测
  • 2篇滴谱
  • 2篇四川盆地
  • 2篇盆地
  • 2篇气溶胶
  • 1篇液态含水量
  • 1篇云物理
  • 1篇云系
  • 1篇水云
  • 1篇降水
  • 1篇降水云
  • 1篇降水云系
  • 1篇个例分析
  • 1篇飞机探测
  • 1篇CCN
  • 1篇DMT

机构

  • 4篇河北省人工影...
  • 4篇四川省人工影...
  • 3篇河北省气象科...
  • 1篇四川省气象局

作者

  • 3篇王维佳
  • 3篇刘平
  • 2篇董晓波
  • 2篇刘建西
  • 2篇张世林

传媒

  • 1篇气象
  • 1篇高原气象

年份

  • 1篇2012
  • 3篇2011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四川盆地气溶胶飞机探测个例初析
本文利用飞机搭载的Particle Metrics Inc.公司生产的PMS系列探头连续两架次云下观测的结果,初步分析了四川盆地气溶胶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初夏阴天条件下,城镇上空气溶胶细粒子与粗粒子并存。气溶胶污染中比...
王维佳刘建西张世林刘平石立新董晓波肖红茹刘东升
关键词:飞机观测气溶胶PMS
文献传递
四川盆地降水云系飞机云物理观测个例分析被引量:9
2011年
利用2008年10月26日晚至27日凌晨成都上空连续两架次飞机穿云观测资料,分析了探测云系的云物理特征和降水机制,以期了解四川盆地降水形成的云物理过程。结果表明:探测云系为上冷下暖的混合云系,云系深厚,云顶温度在-10℃左右,0℃层较高。云系中暖层厚,约3200 m;过冷层较薄,约1800 m。在过冷层中,从云顶往下,大云粒子谱和降水粒子谱明显拓宽。在暖层中,降水粒子的浓度和尺度减小。冰晶和过冷水的存在使得冷云过程得以发动,配合暖层中的暖云过程,降水现象得以实现。而过冷水不够充沛,形成的降水粒子不多,同时暖层中液态水含量少,供水不充分,使得地面降水强度不大,形成了小雨。
王维佳刘建西石立新刘平张世林董晓波
关键词:PMS降水云系滴谱
西南地区气溶胶对云的影响个例初析
本文利用飞机搭载的Droplet Measurement Technologies公司生产的Cloud Condensation Nuclei Counter和Particle MetricsInc.公司生产的PMS系列...
王维佳刘建西张世林刘平董晓波石立新
关键词:飞机观测CCNDMT气溶胶PMS
文献传递
一次多层云系云物理垂直结构探测研究被引量:9
2011年
利用飞机PMS探测数据、雷达回波资料和FY-2卫星云图,分析了2009年6月四川盆地上空一次未形成地面降水的多层云系。结果表明,云系为Cs-As2-As1-Sc2-Sc1结构,夹有干层。云系中暖层厚,过冷层很薄。液态含水量随高度分布很不均匀,出现多个峰值。云系中液态含水量主要由小云粒子浓度决定,并且存在大量的小云滴、一些大云粒子、很少的降水粒子和稀少的冰晶,粒子的垂直分布很不均匀。云系内缺乏足够的冰晶作凝结核,不含过冷水,冷云过程对降水粒子的形成贡献很小。在中低层的暖云过程,由于As2很弱,As1缺乏大滴,云雨转化主要依靠耗时相当长的凝结增长,降水粒子没有落出As1云底。Sc2中发生了凝结增长和碰并增长,但是由于降水粒子主要集中在小粒子端,大粒子相当少,云雨转化的速度不快、效率不高,降水粒子未能穿过夹层影响到底层的Sc1。云系底层的Sc1没有形成>300μm的降水元,未能形成地面降水。
王维佳董晓波石立新刘建西刘平张世林
关键词:飞机观测PMS液态含水量滴谱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