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项目(cxzd1131)

作品数:13 被引量:126H指数:9
相关作者:庄东红马瑞君朱慧吴清韩周春娟更多>>
相关机构:韩山师范学院汕头大学广东顺大食品调料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农业科学
  • 4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生物学
  • 2篇理学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8篇凤凰单丛
  • 5篇品种(系)
  • 4篇单丛茶
  • 4篇香型
  • 4篇凤凰单丛茶
  • 3篇叶片
  • 3篇指纹
  • 3篇指纹图
  • 3篇指纹图谱
  • 3篇种质
  • 2篇性状
  • 2篇叶片性状
  • 2篇制片
  • 2篇制片技术
  • 2篇染色体
  • 2篇染色体数
  • 2篇染色体数目
  • 2篇香气
  • 2篇DNA指纹
  • 2篇DNA指纹图...

机构

  • 14篇韩山师范学院
  • 7篇汕头大学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惠州学院
  • 1篇西北师范大学
  • 1篇广东顺大食品...

作者

  • 13篇庄东红
  • 12篇马瑞君
  • 6篇朱慧
  • 5篇吴清韩
  • 5篇周春娟
  • 4篇郭守军
  • 2篇林鸿生
  • 2篇王桔红
  • 2篇杨东娟
  • 2篇杨培奎
  • 2篇林晓玲
  • 1篇赵庆芳
  • 1篇陈丹生
  • 1篇陈梨梨
  • 1篇陈树思
  • 1篇吴双桃
  • 1篇杨永利
  • 1篇张灵枝
  • 1篇曾令达
  • 1篇周庆华

传媒

  • 3篇广东农业科学
  • 3篇茶叶科学
  • 2篇食品科学
  • 2篇广东省遗传学...
  • 1篇河南农业科学
  • 1篇热带作物学报
  • 1篇西南农业学报
  • 1篇现代食品科技
  • 1篇井冈山大学学...

年份

  • 4篇2016
  • 3篇2015
  • 7篇2014
  • 1篇2013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SDE-GC-MS与P&T-TD-GC-MS提取分析不同香型凤凰单丛茶香气比较被引量:20
2015年
分别采用同时蒸馏萃取(simultaneous distillation extraction,SDE)法和吹扫捕集热脱附解吸(purge and trap thermal desorption,P&T-TD)法提取黄栀香和肉桂香两种香型凤凰单丛茶的香气成分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2种方法提取的香气成分和相对含量比例有很大差异,两者各有优劣,相互补充,结合分析更加完整,更有利于准确地进行香型分类,并发现P&T-TD法有更大的运用空间。SDE法提取的萜烯类化合物较多,脂肪族和芳香族的化合物较少,不同香型的区别主要是成分的相对含量比例;P&T-TD法提取得到的成分种类多,不同香型的茶区别较大。通过萜酯指数可得P&T-TD法提取的香气更为清香,SDE法提取的香气较为浓烈,但两者都体现了凤凰茶清高持久的幽香特性。SDE法的高温加热可能引起成分的改变,P&T-TD提取法的成分较能真实地反应茶汤冲泡的特点。结合2种方法分析得出,黄栀香与肉桂香茶的区别明显,黄栀香茶以荜澄茄醇、橙花叔醇等为主,并特有丙酸芳樟酯、δ-杜松烯、萜品油烯等成分;肉桂香茶是吲哚、δ-壬内酯、苯乙腈相对含量多,且含有苯乙醇、苯甲醇、1,5,8-对-薄荷三烯、戊醛等特有成分。
周春娟郭守军庄东红马瑞君朱慧吴清韩李妙清陈协忠
关键词:凤凰单丛同时蒸馏萃取
凤凰单丛古茶树叶片中硒含量及溶出特征被引量:10
2016年
选取10种珍贵的凤凰单丛古茶树为研究对象,采用石墨消解法测定茶叶中的硒含量,并分析硒元素在茶叶冲泡过程中的溶出特征。结果表明:10种凤凰单丛古茶树的成熟叶与新叶的硒含量范围分别为0.0560~0.352 5、0.045 5~0.299 0 mg/kg,平均含量分别为0.180 9、0.154 5 mg/kg,二者之间相差17.46%;基于凤凰单丛"一芽二三叶"的采摘标准,以0.2~4.0 mg/kg的硒含量作为富硒茶的标准,则宋种蜜兰香(0.299 0 mg/kg)和宋种东方红(0.210 2 mg/kg)2种古茶树的茶叶达到富硒茶的含量要求;以硒含量最高的宋种蜜兰香茶叶作为探讨硒元素溶出特征实验的材料。结果显示,冲泡温度以95~100℃、单次冲泡时间小于5min为宜,且凤凰单丛古茶树茶叶耐多次冲泡;冲泡温度、冲泡时间及冲泡次数(x)与茶汤中硒溶出量(y)的相关性分别符合直线方程(y=0.0004x-0.0283,R^2=0.939 8)、对数方程(y=0.006 6lnx+0.001 1,R^2=0.957 9)及幂函数方程(y=0.0137x^(-0.7866),R^2=0.948 6)。凤凰单丛古茶树具有一定的富硒茶开发潜力。
吴双桃朱慧
关键词:凤凰单丛古茶树硒含量茶汤
潮州凤凰茶种质的染色体数目及核型分析
凤凰茶产于我国广东省潮州市凤凰山区,是全国名茶之一,属山茶科(Theaceae)山茶属(Camellia)植物.凤凰茶是青茶品种之一,归于乌龙茶类,属于半发酵茶,是全国六大茶类之一.凤凰茶经过长期栽培选育,优良品种很多,...
杨东娟庄东红马瑞君林鸿生林晓玲杨飞红
关键词:染色体数目核型分析制片技术
基于ISSR标记的凤凰单丛茶品种(系)DNA指纹图谱的构建
凤凰单丛茶以香气似天然花果香著称,在国内外市场享有盛誉.在凤凰茶种植中,生产者往往在遗传背景不甚明了的情况下进行嫁接和杂交,导致茶树品种品系良莠不齐,变异性大,名称混杂繁多,产生了大量的同物异名和同名异物的问题,在实际生...
梅洪娟马瑞君庄东红吴清韩
关键词:ISSRDNA指纹图谱二维码
潮州凤凰茶种质染色体数目观察被引量:1
2015年
为了解凤凰茶的细胞学特性,以茶树芽尖为试验材料,采用酶解去壁低渗法制片,对潮州凤凰山区14份凤凰水仙茶种质和2份起源于福建省色种茶种质材料的染色体进行观察计数。结果表明,蜜兰香等14份材料的染色体数目为2n=2X=30,属于二倍体;梅占的染色体数目为2n=3X=45,属于三倍体;而八仙以二倍体为主,出现了三倍体个体。
杨东娟庄东红马瑞君林鸿生林晓玲杨飞红
关键词:染色体数目制片技术
指纹图谱技术及其在植物种质资源中的应用被引量:12
2014年
随着"指纹"的概念在诸多领域的引入,涌现出多种指纹图谱技术。将指纹图谱区分为以生物大分子作为检测对象的生物指纹图谱和以植物中提取的化学成分为检测对象的化学指纹图谱。并对不同的指纹图谱技术的概念、应用范围和差异等方面进行综述。同时对不同的指纹图谱技术在植物种质资源中的应用情况进行总结。
梅洪娟马瑞君庄东红
关键词:指纹图谱植物种质资源
粤东30种凤凰单枞茶树品系叶片性状变异研究被引量:7
2014年
以30种凤凰茶树品系为材料,对叶脉、叶缘锯齿、叶形指数、叶绿素含量、叶面积(LA)、叶干物质量(LDMC)、比叶面积(SLA)等7个重要性状进行研究。以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其差异显著性进行检验,以主成分分析(PCA)对所测变量进行降维处理,并根据30种茶树品系叶性状在3个主成分轴上的具体得分,对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30种凤凰茶品系之间叶形态和功能性状有显著差异;比叶面积变异最大(变异幅为23.06%),不同茶品系对资源的有效利用率有较大差异;叶绿素含量高、叶缘锯齿少的一些品系如宋种、蜜兰香、黄栀香、茉莉香、桂花香、八仙、柚花香对资源有效利用率高;叶绿素含量少、叶缘锯齿数目多的玉兰香、杨梅叶、贡香、梅占、玉兰香、兄弟仔、竹叶对资源有效利用率较低。
王桔红马瑞君庄东红
关键词:叶性状主成分分析
凤凰水仙和武夷水仙茶挥发成分的分析与比较被引量:11
2016年
采用SDE-GC/MS联用技术提取和分析了凤凰水仙和武夷水仙两种乌龙茶的挥发成分,分别鉴定出53、12种成分,凤凰水仙挥发成分的总含量高于武夷水仙。结果表明:凤凰水仙的挥发成分主要是萜烯类、含氮类及醇类,主要成分有芳樟醇、茶吡咯、香叶醇、叶绿醇、N-乙基吡咯、脱氢芳樟醇等;武夷水仙的挥发成分主要是萜烯类、醛类及醇类,主要成分有正己醛、芳樟醇、橙花叔醇、β-紫罗兰酮及茶吡咯等。武夷水仙和凤凰水仙含9种相同挥发成分,包括乌龙茶的主导芳香化合物茶吡咯、β-紫罗兰酮及橙花叔醇,此外,(S)-氧化芳樟醇、E-氧化芳樟醇(呋喃型)、芳樟醇及脱氢芳樟醇等四种芳樟醇在两种水仙茶挥发成分中的百分含量分别达到32.78%和28.87%,正己醛、(Z)-己酸-3-己烯酯、松香芹乙酸酯为武夷水仙特有。挥发成分的气味类型评分结果显示,凤凰水仙和武夷水仙分别有24、17种气味类型,其中,凤凰水仙主要有果、玫、兰、木、药及食等6种香味类型,而武夷水仙主要有铃、冰2种气味类型。研究结果可为以"水仙"命名的乌龙茶共性和差异的探讨及对乌龙茶特征香型成分的深入了解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朱慧陈树思周春娟曾令达庄东红
关键词:乌龙茶
不同香型凤凰单丛加工过程香气特征变化规律研究被引量:10
2016年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SDE)法提取鸭屎香单丛、乌叶单丛、八仙单丛三个香型茶香气成分,并用gas chromatography and mass spectrometry(GC-MS)进行检测分析,追踪比较其在加工过程的变化。实验表明鲜叶的青叶醛、叶醇等青草木香成分在"三青"环节消减,罗勒烯、茉莉酮、橙花叔醇等花果香成分在"三青"环节增多,吡咯等烘烤熟香成分在烘焙环节出现。鸭屎香单丛的杏仁香特征成分在晒青到杀青环节产生,如摇青产生的苯甲醇等;八仙单丛的芝兰香特征与鲜叶的花香成分有关系,晒青、摇青、烘焙加工进一步补充加强;乌叶单丛加工产生正辛醇、香茅醛等24种新成分,极多而复杂,稍有异于以往研究,但主旋律不变。各香型主导成分橙花叔醇与芳樟醇的含量比例特征规律在加工中不断形成。各香型茶鲜叶以醇类为主,加工产生萜烯类、酮类、酯类等,香型不同变化趋势不同。实验为研究凤凰单丛香型的产生机理打下基础。
周春娟郭守军庄东红杨永利吴清韩朱慧马瑞君翁键航周庆华
关键词:凤凰单丛香气特征
不同品种(系)凤凰茶春梢生化成分分析被引量:10
2013年
以24个凤凰茶和4个非凤凰茶的春梢一芽三叶样为供试材料,通过对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和儿茶素类组分等生化成分进行测定,考查凤凰茶样中各生化组分的含量变化并与非凤凰茶样中对应组分的含量进行比较,用聚类分析法探究13个生化指标在不同地点生长的同一单丛或同一香型单丛中的含量总体分布情况。结果表明:生化组分中变化最大的是EC含量,变异系数达到37.16%;变化最小的为水浸出物含量,其值为9.44%。与凤凰茶样相比,除大叶奇兰香外,其余3个非凤凰茶样的酯型儿茶素类组分含量普遍较低,非酯型儿茶素类组分含量普遍较高;大叶奇兰香的氨基酸含量最高,其他各个组分含量均较低。聚类结果显示,4个非凤凰茶样被聚为一小类,生长于不同地点的同一单丛或同一香型单丛并不能被完全聚为一类。
陈梨梨郭守军马瑞君张灵枝庄东红
关键词:生化成分聚类分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