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2004BA719A02)

作品数:54 被引量:539H指数:14
相关作者:汪宁张北川李秀芳于增照阮玉华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青岛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卫生部艾滋病防治应用性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3篇医药卫生
  • 1篇社会学

主题

  • 35篇艾滋病
  • 25篇性行为
  • 19篇高危
  • 15篇男男性行为
  • 13篇行为者
  • 13篇男男性行为者
  • 12篇高危行为
  • 9篇病毒
  • 8篇性传播
  • 8篇高危性
  • 8篇高危性行为
  • 8篇艾滋病病毒
  • 7篇缺陷综合征
  • 7篇综合征
  • 7篇吸毒
  • 7篇免疫缺陷
  • 7篇免疫缺陷综合...
  • 7篇获得性
  • 7篇获得性免疫
  • 7篇获得性免疫缺...

机构

  • 41篇中国疾病预防...
  • 21篇青岛大学医学...
  • 9篇青岛市疾病预...
  • 7篇河南省疾病预...
  • 7篇四川省疾病预...
  • 7篇西昌市皮肤病...
  • 6篇青岛大学
  • 5篇安徽医科大学
  • 5篇江苏省疾病预...
  • 5篇哈尔滨市疾病...
  • 4篇青岛市市立医...
  • 4篇中国医学科学...
  • 4篇胶南市人民医...
  • 4篇开远市疾病预...
  • 3篇中国福利会国...
  • 3篇日照市人民医...
  • 3篇云南省疾病预...
  • 3篇武汉市疾病预...
  • 2篇北京市疾病预...
  • 2篇商丘医学高等...

作者

  • 34篇汪宁
  • 23篇张北川
  • 22篇李秀芳
  • 10篇于增照
  • 9篇阮玉华
  • 8篇崔兆麟
  • 8篇储全胜
  • 7篇秦光明
  • 6篇丁国伟
  • 6篇尹潞
  • 6篇陈康林
  • 6篇史同新
  • 6篇徐俊杰
  • 6篇张莉
  • 5篇刘石柱
  • 5篇汪海波
  • 5篇管文辉
  • 5篇江启成
  • 5篇张敬东
  • 4篇郑锡文

传媒

  • 17篇中华流行病学...
  • 11篇中国艾滋病性...
  • 3篇疾病控制杂志
  • 3篇中华预防医学...
  • 3篇现代预防医学
  • 2篇中华皮肤科杂...
  • 2篇预防医学情报...
  • 2篇中国公共卫生
  • 2篇中国性科学
  • 1篇中国药物依赖...
  • 1篇中国药物滥用...
  • 1篇卫生软科学
  • 1篇中国麻风皮肤...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国预防医学...
  • 1篇公共卫生与预...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中华疾病控制...

年份

  • 2篇2012
  • 2篇2011
  • 10篇2010
  • 8篇2009
  • 15篇2008
  • 8篇2007
  • 5篇2006
  • 4篇2005
5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暗娼人群基数估计方法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随着在婚检人群中发现HIV感染者、母婴传播的持续增加以及通过性接触传播比例的上升.提示HIV从核心人群通过“桥梁人群”传播到一般人群的扩散已经发生、而占桥梁人群桐当比重的暗娼是性病和AIDS传播的雨要传染源,尤其分布于各种娱乐场所的从事色情服务人员是传播性病、AIDS的主要隐患,因此阻断艾滋病通过暗娼人群到一般人群的传播作用意义重大。暗娼人群基数估计可以用来掌握问题及危害发生的规模,以此决定所需干预措施的范围和强度。
李璐江启成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暗娼
深圳市男男性工作者艾滋病/性病高危行为调查被引量:14
2008年
目的通过对男男性工作者(MSW)高危行为的调查,探索该人群在艾滋病/性病(AIDS/STD)传播中的桥梁作用,为当地卫生部门制定AIDS/STD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成立彩虹工作组,到同性恋者活动场所开展外展服务,发放健康教育资料;在知情同意原则下,进行AIDS/STD高危因素问卷调查。结果138例男男性工作者的性取向以同性恋和双性恋为主,分别占50.7%和39.1%。最近一年,近三成的男男性工作者与女性发生性行为。除了传统的酒吧、桑拿/洗浴中心、私人会所等场所外,超过60%的男男性工作者通过互联网找寻男性伴;与男性伴发生性行为的方式,肛交列于首位;其余依次为口交、替别人手淫(打飞机)、指交;提供性服务方式中,互联网仍居于首位,其余依次为酒吧、妈咪、桑拿/休闲中心、私人会所、手机、朋友介绍、公园等;提供性服务的场所中,家庭居于首位,私人会所其次,其余依次为桑拿/休闲中心、酒吧、公园、宾馆/酒店。最近1年,11.6%男男性工作者曾感染性病,不到半数的男男性工作者既往检测过HIV,不到三成的男男性工作者接受过预防艾滋病教育,超过三成的男男性工作者服用过精神科药物,在性行为前经常喝酒,超过六成的男男性工作者口交时不使用安全套。最近半年,约三成的男男性工作者同时为男性和女性提供性服务;不论男男性工作者为男性还是为女性提供性服务,每次用安全套的比例均不超过50%。结论男男性工作者存在传播HIV的高危行为,是HIV传播的桥梁人群。
蔡于茂刘惠潘鹏洪福昌赖永珲周华
关键词:男男性工作者高危行为
武汉市男男性行为者自杀行为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了解男男性行为者(MSM)自杀行为状况,探讨影响MSM自杀行为的因素。方法采用定向抽样法,对武汉市在MSM浴池、酒吧等场所活动的MSM,知情同意后进行横断面匿名问卷调查。结果 253名调查对象中18.6%的人曾经有强烈的自杀意念,10.7%的人曾经有过自杀未遂行为。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进入自杀意念方程的变量有大专及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与男性同伴结识的场所为浴池、性伴主要是性伴数量少的人、曾经因为自己的同性恋倾向感到很痛苦并严重影响了生活或工作和希望通过与女性的性关系养育自己的后代;进入自杀未遂方程的变量有大专或以上文化程度、与男性同伴结识的场所为浴池、与男性同伴结识的场所为酒吧和曾经因为自己的同性恋倾向感到很痛苦并严重影响了生活或工作。结论相当比例的MSM有过自杀行为,需要从社会的角度,多方面对该人群进行心理干预,以减少MSM的自杀事件。。
郑武王梅吴炽煦张北川皮琦刘旺民
关键词:男男性行为者自杀行为自杀意念自杀未遂影响因素
男男性行为者中流动人口艾滋病高危行为研究被引量:21
2009年
目的探讨男男性行为者(MSM)中流动人口艾滋病高危行为状况。方法采用定向抽样法开展横断面调查,对9个城市2250名MSM的匿名调查问卷进行分析,比较其中流动人口与常住人口两亚人群的高危行为发生状况。结果MSM流动人口组近6个月性伴数(平均9.61个)、口交(平均8.61个)和肛交(平均7.52个)性伴数,近1个月口交(平均2.89个)和肛交(平均3.69个)性伴数,近6个月女性性伴数(平均1.17个)均明显高于常住人El组(P〈0.05或P〈0.叭)。MSM中近6个月内流动人口组与男性肛交时以及同非妻子女性性交时每次使用安全套的百分率(分别为37.15%、23.28%)均低于常住人口组(P〈0.05或P〈0.01)。MSM流动人口组从事男性性工作、与gay网友性交过、近1年在男性间参加群交、近1年与男性性交时出血、近1年在外地与男性性交、目前有固定女性性伴(分别为17.89%、12.56%、22.13%、31.38%、32.36%、31.86%)均明显高于常住人口组(P〈0.05或P〈0.01)。结论MSM流动人口具有比常住人口更多的HIV高危行为;该亚人群具有将HIV传播到其他地区的条件,应加强对MSM流动人口的行为干预,以阻断其在HIV传播过程中的“桥梁”作用。
史同新张北川李秀芳徐敬星汪宁于增照王燕飞
关键词:男男性行为者流动人口艾滋病高危行为
男男性行为性病患者性行为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分析近一年曾患性传播感染(STI)的男男性行为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性行为特征及感染STI的影响因素。方法:对近一年曾患STI者的性行为及STI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与未患STI者进行比较。结果:近一年曾患STI的MSM同性性伴数、与同性性伴间的高危行为、网络寻找性伴并与网友发生性行为等方面均高于对照组。多因素分析,从事男男性工作和性交时出血与近一年患STI关系密切。结论:应继续加强对MSM人群进行安全性行为健康教育,以降低STI和HIV感染风险。
李秀芳张北川汪宁李洋
关键词:性传播感染男男性行为者高危行为
2250例男男性接触者性伴与性传播感染率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我国男男性接触者(MSM)性伴状况与性传播感染(STI)感染率相关关系。方法采用匿名自填问卷方式对9城市MSM进行调查,用SPSS 11.0软件处理。结果STI组男性伴数量多于非STI组(P〈0.05),自身性伴为较少性伴者的STI感染率低于有较多性伴者(P〈0.05)。通过公厕、公园或浴池结识性伴者的STI感染率,高于通过同学朋友邻居结识性伴者(P〈0.05)。自认为与性伴关系彼此专一者的STI感染率明显低于与性伴关系非彼此专一者(P〈0.01)。在婚者STI感染率高于非在婚者(P〈0.05),与妻子分居者STI感染率高于与妻子仍有性行为者(P〈0.05)。结论减少MSM的男性伴数量,可以降低STI感染率。通过公厕、公园或浴池等场所结识性伴是MSM人群STI/HIV传播的重要途径。MSM中STI/HIV感染存在异性性传播的风险。
李辉张北川李秀芳安全平汪宁汪照国周生建
关键词:同性恋性传播疾病性伴侣
有自杀意念的男同性爱者/双性爱者艾滋病高危行为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男同性爱者(gay)与双性爱者(Bi)中有自杀意念者的艾滋病高危行为特征,并分析其与自杀意念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定向抽样法对gay/Bi人群进行横断面调查。从有效问卷中获取有自杀意念者,并依照自杀意念组的年龄隋况在无此意念者中选取比较组进行比较。结果调查的gay/Bi中有自杀意念者占20.2%。自杀意念组性向为同性、婚姻状况为未婚者多于比较组(P〈0.05)。自杀意念组在曾经向同性买性、近一年性交时曾出过血、曾去外地与陌生同性性交、16岁前曾遭受成年同性性虐待、有性施虐与受虐行为、有过主动或被动吻肛行为、有过主动或被动指交行为、每周饮酒至少一次或更多、曾因性向和/或同性性活动受到gay伤害、曾因性向和/或同性性活动受到异性爱者伤害等方面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提示曾因性向和/或同性性活动受到gay(WaldX^2=6.637,P=0.010)及异性爱者(IValdX^2=5.835,P=0.016)伤害是导致自杀意念产生的危险因素。结论有自杀意念的gay/Bi与艾滋病相关的高危性行为显著多于无此意念者。减少社会对gay与Bi人群的歧视及伤害可能对遏制艾滋病的流行有一定作用。
陈宏泉李洋张北川李秀芳
关键词:同性爱自杀意念高危行为艾滋病
以互联网为最主要性交往途径的男男性行为者HIV/AIDS相关性行为研究被引量:18
2008年
目的 研究以互联网为最主要性交往途径的男男性行为者(MSM)HIV/AIDS相关性行为。方法 采用定向抽样(“滚雪球”)法,对9城市MSM开展横断面匿名问卷调查,使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对互联网问题应答者2178名。是否以互联网为最主要性交往途径者分别占45.6%和54.4%。73.1%的MSM曾登陆过男同性爱者(gay)相关网站,登陆者中83.0%曾通过gay网站寻找性伴,其中91.7%曾与gay网友见面并性交过。互联网组MSM近6个月同性性伴总数及口交、主动肛交和被动肛交性伴数分别为5.73个、5.13个、4.67个和3.51个,均明显少于非互联网组的10.3个、8.71个、8.26个和6.06个(P值均〈0.01);互联网组MSM近一年曾有同性群交应答百分比为16.7%,明显低于非互联网组的20.5%(P〈0.01)。互联网组MSM曾口交、肛交、近6个月有肛交及有固定性伴者应答百分比分别为94.7%、95.1%、83.4%和52.6%,均明显高于非互联网组的89.6%、86.5%、75.5%和46.7%(P值均〈0.01);互联网组MSM近一年参与同性指交、有出血性交及去异地性交者应答百分比分别为52.2%、36.4%和28.1%,均明显高于非互联网组的38.5%、21.9%和22.7%(P值均〈0.01),其中曾有过同性出血性交OR值最高,为2.04(1.68~2.47)。结论 互联网的利用对MSM人群HIV/AIDS相关性行为有双重影响。应充分利用gay网站对MSM进行健康教育和HIv/AIDS干预。
李秀芳张北川储全胜汪宁王燕飞于增照
关键词:男男性行为者互联网艾滋病性行为
利用横断面调查资料计算HIV新发感染率被引量:2
2005年
韩丽涛阮玉华汪宁邵一鸣
关键词:HIV/AIDS感染率艾滋病病毒发病率
河南省部分艾滋病高流行村庄居民死亡状况调查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了解艾滋病(AIDS)相关死亡的变化趋势,以及艾滋病相关死亡对当地死亡状况造成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7个行政村,1995年1月1日-2007年10月31日,所有死亡者进行名单摸底、入户调查和死因推断,分析死亡构成及变化。结果共计死亡2546人,其中艾滋病病毒感染者(HIV)/AIDS死亡521例(20.5%),疑似AIDS死亡525例(20.6%),非AIDS死亡1500例(58.9%)。30~49岁青壮年死亡人数的比例,从1995-1997年的<15%上升到1998年的21.5%,在2002年达到42.3%,之后逐年下降,到2007年为25.5%。30~49岁年龄组HIV/AIDS死亡者和疑似AIDS死亡者,分别占该组死亡人数的59.7%和59.8%。全人群死亡率在1995-1999年为7‰左右,在2002年出现高峰,为14.9‰。结论艾滋病和疑似艾滋病的死亡,成为当地死亡的主要原因,尤其是青壮年的死亡。
李东民高省王璐王哲崔兆麟宋鲁平何文生王水旺陈长宽汪宁
关键词:艾滋病死亡率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