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7BAC23B02)

作品数:8 被引量:65H指数:5
相关作者:郑博福刘成林罗静伟罗定贵钱万友更多>>
相关机构:南昌大学广州大学江西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水利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农业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6篇鄱阳湖
  • 2篇点源
  • 2篇生态
  • 2篇生态系统
  • 2篇生态系统管理
  • 2篇区域可持续发...
  • 2篇鄱阳湖流域
  • 2篇湖流
  • 2篇环境管理
  • 2篇非点源
  • 1篇点源污染
  • 1篇多级模糊综合...
  • 1篇影响因素
  • 1篇有机碳
  • 1篇有机碳密度
  • 1篇杉木
  • 1篇杉木林
  • 1篇生态安全
  • 1篇生态系统服务
  • 1篇湿地

机构

  • 8篇南昌大学
  • 3篇广州大学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江西农业大学
  • 1篇江西省科学院

作者

  • 5篇郑博福
  • 3篇罗定贵
  • 3篇罗静伟
  • 3篇刘成林
  • 2篇林伟
  • 2篇李述
  • 2篇胡春华
  • 2篇郭建明
  • 2篇周文斌
  • 2篇钱万友
  • 1篇胡理乐
  • 1篇余进祥
  • 1篇戴年华
  • 1篇张发根

传媒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南昌大学学报...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地理与地理信...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年份

  • 3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9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鄱阳湖水质的多级FUZZY综合评价被引量:1
2010年
采用三级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鄱阳湖水质进行综合评价,研究利用水质指标构建二级因素集,利用测站代表月构建三级因素集,经过二级、三级评价分别得到测站各代表月与全年的水质综合评价结果,给予鄱阳湖月、年水质变化的客观描述。以2008年为例的研究结果表明:就全年而言,除赣江南支、瓢山、鄱阳、信江东支局部水域为二、三类水外,鄱阳湖大部分地区总体上属于一类。就月水质变化而言,除了修河口、渚溪口、星子、蛤蟆石、蚌湖一带水质以Ⅰ类为主,且年内变化较为稳定外,其它水域水质变化相对较大,同时较差水质多出现在枯水期。
罗定贵吴学文张发根李述胡春华
关键词:鄱阳湖水质多级模糊综合评价
近26年来南昌市气候变化特征被引量:5
2010年
根据南昌市1983~2008年的气温、降水、日照时间、相对湿度等气候资料,采用相关性分析、线性回归分析、趋势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南昌市近26年来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6年来,南昌市气候变化的主要特征为气温急速上升、湿度急速下降。南昌市年均气温以0.54℃/10a的速率上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00 1),多年平均气温为18.01℃,四季平均气温均呈上升的趋势,春秋季增温最明显,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89(P<0.000 1)、0.66℃/10a(P<0.000 1);年降水量以16.12 mm/10a的速率上升,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610.6 mm;年日照时间以42.26 h/10a的速率上升,春季日照时间显著上升(43.30 h/10a,P<0.01);年均相对湿度以-9.96%/10a的速率极显著下降(P<0.000 1),四季平均相对湿度倾向率分别为-10.00(P<0.005)、-11.59(P<0.000 1)、-9.67(P<0.005)、-8.57%/10a(P<0.05)。
郭建明郑博福林伟罗静伟
关键词:气候变化气候倾向率气温降水相对湿度
基于SWAT-X模型的抚河流域径流量模拟研究被引量:15
2009年
建立抚河流域的SWAT-X模型,利用其敏感性分析模块分析参数灵敏度,得出4个敏感参数CN2、Gwqmn、rchrg_dp、ESCO;采用沙子岭、南城、廖家湾、娄家村4个水文站1998—2005年月数据进行水文参数率定并评价模型的适应性,结果表明径流模拟值均达到拟合精度(相对误差、相关系数、效率系数),SWAT-X模型适宜于抚河流域的径流量模拟。
王忠忠罗定贵周文斌肖军仓
关键词:鄱阳湖抚河流域径流模拟
基于水、盐均衡的鄱阳湖TP负荷探究被引量:3
2011年
基于1∶5万DEM,利用ARCGIS92将鄱阳湖流域划分为子流域。以2008年为均衡期,入湖径流划分为河道径流(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区间径流、地下水径流与降水4个部分,通过水量均衡对入湖水量进行修正。进一步研究总磷(TP)负荷,结果表明:TP年总入湖负荷为7758 t,湖泊滞留比例约为10%,河道入湖负荷占总入湖负荷的87%,赣江入湖负荷占河道入湖总负荷的57%。河道径流主要枯水时段多集中在12月和1月,以主要枯水时段负荷为单一点源负荷,推求得到河道径流全年点源、非点源负荷,二者负荷贡献率平均为39%和61%,非点源是首要的入湖污染来源。
罗定贵吴学文李述胡春华周文斌
关键词:鄱阳湖水均衡总磷非点源
鄱阳湖流域生态系统管理框架被引量:14
2010年
鄱阳湖流域内水环境污染、水土流失、土地退化、自然灾害、矿区生态环境破坏等重大生态环境问题,不仅影响长江中下游的生态环境,同时制约流域内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亟须实行鄱阳湖流域生态系统管理,更好地协调流域内河流上下游、河湖以及行政区域之间的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关系。在对鄱阳湖流域特征分析和综合管理回顾的基础上,探讨鄱阳湖流域生态系统管理框架,分析鄱阳湖流域生态系统管理的尺度和范围、生态系统服务可持续利用、适应性管理等问题,提出鄱阳湖流域生态系统管理目标,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以及流域开发与保护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罗静伟郑博福钱万友刘成林
关键词:生态系统管理生态系统服务环境管理区域可持续发展鄱阳湖流域
井冈山两种典型森林土壤有机碳密度及其影响因素的比较被引量:8
2011年
森林土壤有机碳是土壤有机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森林土壤有机碳及其影响因素对于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非常重要意义。以井冈山自然保护区两种典型森林类型(常绿阔叶林和人工杉木林)为研究对象,各选取12个样地,对比分析了两种森林土壤有机碳密度的垂直分布特征以及与年均温、年降雨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①常绿阔叶林0-100cm层平均土壤有机碳密度为(25.65±3,27)kg-^2,大于人工杉木林0-100cm层平均土壤有机碳密度为(20.37±3.37)kg·m^2;②常绿阔叶林和人工杉木林土壤有机碳密度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显著减少;③常绿阔叶林与人工杉木林土壤有机碳密度随年均温的变化趋势差异较明显,常绿阔叶林0-100cm层土壤有机碳密度随年均温的上升呈显著增加趋势(P〈0.05),而人工杉木林随年均温的上升先减小后增加再减小,且变化趋势显著(P〈0.05);④常绿阔叶林与人工杉木林土壤有机碳密度随年降雨量的变化趋势差异亦明显,常绿阔叶林0-100cm层土壤有机碳密度随年降雨量的增加呈显著减小趋势(P〈O.05),而人工杉木林随年降雨量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少再增加,且变化趋势极显著(P〈0.005);⑤森林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与土壤容重呈极显著负相关(P〈0.0001)。
郭建明郑博福胡理乐林伟
关键词:常绿阔叶林人工杉木林土壤有机碳影响因素井冈山自然保护区
鄱阳湖流域泥沙流失及吸附态氮磷输出负荷评估被引量:14
2011年
水土流失是吸附态氮磷输出负荷的主要方式,也是非点源污染评估的重要环节。鄱阳湖流域水土流失及其所带来的泥沙和吸附态氮磷等营养盐将直接影响到鄱阳湖的生态功能,进而影响着长江中下游水环境安全。科学估算鄱阳湖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等五大流域的土壤侵蚀量和吸附态氮、磷的输出负荷,将为鄱阳湖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控制及鄱阳湖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提供理论依据。以2007年全国第一次农业污染源普查数据和2007年江西省土壤质量调查数据为基础,利用RUSLE方程和GIS的空间统计功能,对江西省境内鄱阳湖流域的土壤侵蚀量和吸附态氮、吸附态磷的输出负荷进行估算。结果表明:基于RUSLE得到的2007年鄱阳湖五大流域输沙模数比较可信,鄱阳湖流域内泥沙、吸附态氮、吸附态磷的年输出负荷分别为1245183t、3383t和73t,其中赣江流域吸附态氮磷的年输出负荷最大,占鄱阳湖全流域的58.1%,抚河、饶河、信江、修河等分别占11.2%、7.2%、11.3%和12.2%。与流域内农业污染源总氮、总磷排放量相比较,尽管流域尺度内泥沙的输出负荷相对较大,但吸附态氮、磷的输出负荷较小,应该不是鄱阳湖水污染中总氮和总磷等营养盐的主要来源。
余进祥郑博福刘娅菲刘成林
关键词:鄱阳湖流域颗粒态磷水土流失非点源污染
基于生态安全的鄱阳湖湿地管理模式被引量:5
2010年
在对鄱阳湖湿地的生态安全问题特征和现有管理体系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鄱阳湖湿地的管理框架、组织体系、规章制度、监控体系和协调机制等方面的建设完善,提出了基于生态安全的鄱阳湖湿地管理模式,为鄱阳湖湿地建设、开发与保护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罗静伟郑博福钱万友刘成林戴年华
关键词:生态系统管理环境管理生态安全区域可持续发展鄱阳湖湿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