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7BAC23B01)

作品数:11 被引量:175H指数:6
相关作者:曹昀葛刚时强王国祥张聃更多>>
相关机构:江西师范大学南昌大学江西省山江湖开发治理委员会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江西省教育厅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生物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6篇鄱阳湖
  • 4篇湿地
  • 2篇植被
  • 2篇植物
  • 2篇芦苇
  • 1篇叶绿
  • 1篇叶绿素
  • 1篇叶绿素荧光
  • 1篇幼苗
  • 1篇幼苗生长
  • 1篇淤积
  • 1篇植被覆盖
  • 1篇植被恢复
  • 1篇植被现状
  • 1篇植物区
  • 1篇植物区系
  • 1篇植物种
  • 1篇植物种群
  • 1篇入侵
  • 1篇入侵植物

机构

  • 5篇江西师范大学
  • 3篇南昌大学
  • 3篇江西省山江湖...
  • 2篇南京师范大学
  • 2篇教育部
  • 1篇桂林理工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城...
  • 1篇中国科学院生...
  • 1篇江西省遥感信...

作者

  • 4篇曹昀
  • 3篇时强
  • 3篇葛刚
  • 2篇张聃
  • 2篇胡红
  • 2篇王国祥
  • 2篇钱海燕
  • 2篇鄢帮有
  • 2篇严玉平
  • 2篇周杨明
  • 1篇赵景柱
  • 1篇吴兰
  • 1篇谢冬明
  • 1篇方豫
  • 1篇朱国锋
  • 1篇刘以珍
  • 1篇邓红兵
  • 1篇黄齐
  • 1篇刘梅影
  • 1篇刘青

传媒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南昌大学学报...
  • 1篇干旱区地理
  • 1篇环境科学研究
  • 1篇江西农业学报
  • 1篇中国水土保持
  • 1篇湿地科学
  • 1篇生态与农村环...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4
  • 1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沉水植物恢复的透明度条件研究被引量:17
2012年
沉水植物恢复是水域生态系统生态恢复的难点之一,透明度条件是沉水植物生长的主要制约因素。建立了透明度和沉水植物群落(种群)平均光补偿深度回归模型:y群落=2.924 7x群落-29.126和y种群=3.480 2x种群-33.283,结果表明,沉水植物群落(种群)的平均光补偿深度与透明度呈明显的正相关。分析在不同水体深度下恢复沉水植物所需要的最低透明度,在恢复沉水植物过程中,通过测定水体深度和透明度,便可以初步判断是否能恢复沉水植物。
曹昀胡红时强
关键词:沉水植物
鄱阳湖区发展芦苇产业的问题与对策被引量:2
2011年
鄱阳湖年内水位变化较大、旱涝灾害严重、湿地面积和洲滩面积减少、人为破坏频繁以及复杂的社会环境是鄱阳湖发展芦苇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鄱阳湖发展芦苇产业的对策:(1)依据科学规律,选择适宜高程;(2)合理开发洲滩、提高生产效率;(3)科学种植管理,完善运作体制;(4)完善法律法规、协调行业关系。
时强曹昀张聃胡红
关键词:芦苇鄱阳湖
干旱对芦苇幼苗生长和叶绿素荧光的影响被引量:30
2008年
盆栽试验研究了芦苇幼苗在不同土壤含水量条件下的形态结构、生物量动态、质膜透性、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芦苇幼苗高度、株高、基径、地上生物量随土壤含水量的减少而递减。芦苇幼苗通过个体变小、叶片数量和面积减少、生长速率减缓等适应性策略来降低蒸腾量,利用有限的可利用水分维持生命活动,达到了植物叶片水分含量与土壤可利用水分的平衡。不同强度干旱均使叶绿素含量降低,叶绿素a/b值随土壤含水量的降低而升高,减少了叶片对光能的捕获,降低光合机构遭受光氧化破坏的风险,是芦苇幼苗适应干旱的一种光保护调节机制。干旱还导致了芦苇叶片细胞膜脂过氧化,细胞质膜透性增加,重度干旱时细胞质膜透性达29.3%。PSII最大量子产量(Fv/Fm)、光化学荧光淬灭系数(qP)、PSII的非循环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下降,芦苇通过非光化学淬灭(qN)的上升保护PSII。
曹昀王国祥张聃
关键词:干旱胁迫
江西省土壤侵蚀评估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2014年
在土壤侵蚀研究方面,以往对侵蚀模型及模型中各因子及其相应算法的研究较多,但对基于过程的物理模型系统研究较少。江西省是我国水土流失较严重的省份,目前还没有专门针对江西省进行土壤侵蚀模数计算的可用性强的土壤侵蚀评估系统。在USLE模型的指导下,采用ArcGIS Engine二次开发包,通过C++和IDL混合编程,编写土壤侵蚀模型算法和程序代码,建立了江西省土壤侵蚀评估系统,实现了对江西省土壤侵蚀模数的定量计算,其成果可应用于江西省及鄱阳湖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
乔慧娇丁明军李兰晖陈志平侯海晏
关键词:IDLUSLE混合编程
鄱阳湖双退区受损湿地植被恢复对水质的影响被引量:5
2010年
退化湿地的植被恢复有助于提高湿地生物多样性和净化水体功能。通过监测鄱阳湖双退区(湿地)生态恢复过程中前后水质变化,分析了不同植被覆盖率和植物残体分解对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植物生长期间,湿地水体TN质量浓度下降65.4%~71.3%,NO3--N也呈较大幅度下降,并能降低水体TP浓度水平;高植被覆盖增加水体叶绿素质量浓度水平,中低植被覆盖不影响水体叶绿素质量浓度,植被覆盖能有效保持水体较高透明度,但不能降低水体COD质量浓度。在枯水期,高植被覆盖因为植物残体分解使氮素回流水体,导致水体含TN,NH4+-N,NO3-_N质量浓度显著升高,中低植被覆盖植物残体分解同样显著增加水体氮素,但增加程度小于高植被覆盖;植物残体分解不影响水体TP质量浓度水平;高植被覆盖植物残体分解增加水体叶绿素质量浓度,中低植被覆盖则无影响;高中低植被覆盖区植物残体分解都显著增加水体混浊度,也提高了水体的BOD,对水体COD没有影响。
严玉平钱海燕周杨明刘梅影鄢帮有刘青
关键词:湿地生态恢复植被覆盖
鄱阳湖双退区湿地植被恢复方案探讨被引量:7
2010年
针对鄱阳湖双退区湿地的植被现状以及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本着因地制宜、整体优化的生态修复原则,在充分满足湖泊的自然环境和水生态系统特征等要求的基础上,根据双退区植被退化原因和类型,集成了规划技术、生物技术和工程技术,在江西省都昌县开展了双退区湿地植被恢复与重建技术模式的研究与示范。在鄱阳湖双退区,保证一定经济收入的同时维护湿地合理的生态结构和功能,提出了一个可持续性的湿地生态系统恢复模式及相应的工程措施和重建方案,为今后鄱阳湖双退区乃至鄱阳湖生态修复工程提供了相应的技术参考。。
钱海燕严玉平周杨明黄齐鄢帮有刘青
关键词: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生态修复工程生态系统特征植被现状湿地植被
鄱阳湖水体细菌群落组成及遗传多样性被引量:15
2009年
利用建立细菌16S rRNA基因文库和限制性内切酶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的方法,对鄱阳湖南、北湖区水体的细菌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鄱阳湖水体细菌多样性较高,且南湖区2007年水体的细菌多样性明显高于其2006年水体和北湖区水体.主要细菌组成分析表明,鄱阳湖水体中的349个阳性克隆代表的167种基因型分别属于十大细菌类群,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在4个克隆文库中占据了47%-81%,数量极其丰富,尤其是亚型的β-变形菌为优势菌群;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也广泛分布,且有2.9%-17.1%的克隆数属于未分类细菌.研究结果进一步提示鄱阳湖水体有一定程度的富营养化.
吴兰葛刚龚世杰朱国锋万金宝
关键词:鄱阳湖细菌多样性
鄱阳湖洲滩优势植物种群的分布格局被引量:52
2011年
根据野外样地调查数据,应用方差均值比率法、聚集强度指数法和相关分析法,对鄱阳湖洲滩优势植物种群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其形成的原因,并比较了各指数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鄱阳湖洲滩优势植物种群都为聚集分布,它们的聚集强度存在差异,聚集度最高的是糙叶苔草(Carex scabrifolia),最小的是稻槎菜(Lapsana apogonoides),以根茎繁殖的多年生植物的聚集度要高于以种子繁殖的一年生植物;在空间上,洲滩植物种沿水分梯度呈现有规律的分布,与湿地土壤的沉积类型也有一定关系;湿地植物的克隆繁殖特性和对水分梯度的依赖性是种群分布格局形成的主要原因。
葛刚赵安娜钟义勇吴志强
关键词:湿地植物种群鄱阳湖
泥沙淤积对菹草萌发与初期生长的影响被引量:3
2010年
泥沙淤积对菹草萌发与初期生长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泥沙淤积会延迟菹草石芽的萌发,但泥沙淤积不会明显影响菹草石芽最终的萌发率;淤积厚度对菹草萌发苗的叶片数影响不明显,叶片长度、宽度和叶片面积随泥沙淤积厚度增加而减小,叶片的长/宽比值则随泥沙淤积厚度的增加而增加;菹草单株平均生物量随淤积厚度的增加而减小。
曹昀时强王国祥
关键词:泥沙淤积菹草萌发
江西共青城南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维管植物区系分析被引量:4
2020年
共青城南湖自然保护区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共青城东南部,是鄱阳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南湖保护区范围内湿地维管植物进行了样带调查,研究表明:①区内湿地维管植物共87科247属418种,其中蕨类植物9科10属10种,被子植物78科237属408种(包括双子叶植物61科173属287种,单子叶植物17科64属121种)。大科主要有菊科(44种)、禾本科(43种)、莎草科(28种)和蓼科(25种),这些科的植物也是保护区内湿地植被的主要优势种或建群种。②科的分布型以世界广布(43科)和泛热带分布(18科)为主;属的区系分布类型以泛热带分布(59属)和世界广布(55属)为主,且热带性与温带性分布的比值R/T值为1.26,热带分布型稍占优势,呈现由热带向温带过渡的特点。③保护区内外来入侵植物较多,有26种,其中野胡萝卜、野老鹳草、喜旱莲子草、裸柱菊的危害最为严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湿地植物的多样性。近年来,加拿大一枝黄花和假高粱等外来植物扩张明显,应加强监控和管理。
胡根秀张伟清葛刚刘以珍李恩香
关键词:维管植物植物区系入侵植物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