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3CWX020)

作品数:5 被引量:7H指数:2
相关作者:姜荣刚更多>>
相关机构:许昌学院扬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文学

主题

  • 2篇晚清
  • 2篇古文
  • 1篇抵制
  • 1篇语体
  • 1篇载道
  • 1篇造境
  • 1篇中道
  • 1篇衰落
  • 1篇偏至
  • 1篇中西
  • 1篇中西文明
  • 1篇晚清文学
  • 1篇文明
  • 1篇文体
  • 1篇文学
  • 1篇文学变革
  • 1篇文言
  • 1篇文以载道
  • 1篇五四文学
  • 1篇写境

机构

  • 5篇扬州大学
  • 5篇许昌学院

作者

  • 5篇姜荣刚

传媒

  • 1篇兰州学刊
  • 1篇苏州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广西社会科学
  • 1篇学术论坛

年份

  • 5篇201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王国维“造境”、“写境”本源考实——兼论“境界”说的概念使用特点及理论建构模式被引量:3
2014年
在王国维之前,"造境"与"写境"在中国古代典籍中使用虽不很普遍,但意指虚构与写实两种不同创作风格,却是十分明确的。王国维揭出这对概念是为了对接与证解西方文论中的理想派与写实派,这是典型的"六朝人所谓格义之法",或者说中西概念的互相参证。稍加分析不难发现王国维使用的"理想派"、"写实派"及其相关概念是西方最一般的美学理论,与叔本华或席勒的美学不存在直接关系,那种将"境界"说与叔本华或席勒美学等同起来的观点是不符合实际的。"境界"说亦中亦西的概念使用特点与理论建构模式,是晚清西学"格义"的直接产物,也是晚清文论转型与理论重构的一个基本特点。
姜荣刚
关键词:造境写境境界格义
抵制“东瀛文体”:晚清古文革新的挫折与回潮被引量:3
2014年
"东瀛文体"的兴起,与甲午战争之后清廷借途日本以通欧西之学的改革策略存在直接关系,科举停废更加速了此种文体的风行。由于"东瀛文体"蕴含的新名词及外国文法,与古文的雅洁存在根本冲突,从而引起士大夫对古文命运的深切隐忧。由此产生的抵制"东瀛文体"思潮,不仅使晚清古文革新呈现出回环往复与多样化并存的特点,古文的总体走向也因而趋于回转,复古之风的抬头更导致晚清后期古文创作的繁荣景象。梳理晚清古文的这一回潮现象,不仅可以揭示清末民初文学发展的内在逻辑,同时对认识晚清与五四文学变革的本质与区别而言,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姜荣刚
关键词:晚清
文章与经济的分途:从实用之文到美术之文——试论近代古文衰落之根源
2014年
在中国古代,文之所以重要乃在于通经致用的"载道"功能,一自命为文人,便无足观。但从晚清开始,古文在西学新语及通俗白话的挑战下,逐渐从载道之器沦落到保存国粹的工具,甚至仅供士大夫欣赏的词章或美术之文。文与道、文章与经济的分途,使古文失去了赖以存在的价值与基础,不待废除文言之声起,即已走到生命的尽头。
姜荣刚
关键词:古文文以载道国粹白话
从语体革新看晚清文学变革的两难处境及其转向——兼及晚清文学的评价及定位问题被引量:2
2014年
出于通俗教育的需要,简易文字与言文一致的改革思想在晚清被提出,但其前提则是不能动摇传统文学文言语体的根基。然而实践操作过程中,文言不仅遭到严厉批判,丧失权威性,而且还培养了强有力的竞争者——白话,甚至废除汉文的极端思想也因此滋生。为遏止此种发展趋向,语体革新的早期倡导者纷纷回转,抵制文学俗化成为朝野士大夫共同努力的目标,晚清后期文学因此整体表现出向传统回归的显著特征。这说明晚清与"五四"文学之间,既有承续,也有疏离一面,这是研究者应该重视的现象。
姜荣刚
关键词:文言晚清文学
为了“中道”的“偏至”——中西文明的反思与鲁迅早期的文化与文学革新思想
2014年
鲁迅早期在《河南》杂志发表的数篇文言长文,集中阐释了他对其时中国文化与文学革新的看法,由于这些文章表面所彰显出的极端思想,如排物质与笃精神、极端个人主义与反民主等,与中国的现代化取向存在着一定的紧张,从而令研究者极难措手,以至今天仍未对此数篇文章的思想作出令人满意的解释。而实际上,这只是惑于鲁迅文章的表象所造成的研究尴尬,鲁迅提倡偏至是以偏纠偏,而最终目的恰恰是为了取其"中道"。明晰此点,鲁迅的良苦用心与伟大之处不仅得到进一步彰显,其方法对于今天仍不无借鉴意义。
姜荣刚
关键词:偏至中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