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006004)
- 作品数:10 被引量:133H指数:7
- 相关作者:栾锡武秦蕴珊赵一阳张训华龚建明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青岛海洋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热液柱的形态研究被引量:7
- 2002年
- 热液柱是海底热液系统将其自身的能量输人海水的一种重要形式,是进行热液活动环境效应研究的主要物理对象。给出了描述热液柱形成与演化的运动方程、连续性方程和能量方程,并给出了问题的近似解。通过解的分析指出,热液流体从海底喷口喷出以后,由于初速度和浮力的存在将沿一个通道上升,随离海底距离的增大上升的速度迅速降低,同时,热液流体的上升通道在侧向上将随之扩展,到达中性浮力面后不再上升,而仅在一个层面上扩展。在不考虑底层流的情况下,热液柱由热液颈和热液透镜组成。热液颈上粗下细,下部与热液喷口连接,上部与热液透镜连接;热液透镜呈宽扁的透镜状。
- 栾锡武赵一阳秦蕴珊
- 关键词:热液柱海底热液活动
- 岩浆驱动破裂的形态研究被引量:4
- 2003年
- 轴地壳岩浆房是活动扩张中心海洋地壳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轴地壳岩浆房通过深部岩浆源的补充 ,内部岩浆的同化熔融、结晶分异等岩浆房过程 ,其中的岩浆会破裂上覆的岩石层形成岩浆破裂 ,并沿岩浆破裂继续向上迁移 .本文建立了岩浆迁移的层流模型 ,从理论上对岩浆迁移问题进行了探讨 ,并将遗传算法引入到该问题中来 ,用遗传算法求解了描述岩浆驱动破裂传播的积分方程 .如果假设岩浆破裂在远离破裂末梢处的极限宽度为 1m ,则靠近末梢 ,破裂的宽度逐渐加大 ,在末梢处宽度为 2m左右 .并根据文献对岩浆流体的一些观测参数计算得出 ,岩浆破裂极限宽度不会很大 ,一般在 1m左右的量级 .
- 栾锡武秦蕴珊宋海斌石耀霖
- 关键词:遗传算法
- 我国东海陆坡区天然气水合物的稳定域分析
- <正>本文讨论的东海陆坡区包括东海陆坡和邻近的冲绳海槽中轴以西的盆地区域,属活动大陆边缘(琉球沟弧盆体系)中的弧后盆地的一部分,在地质特征上属被动大陆边缘.从60年代开始在该区域进行的以构造演化和矿产资源为主要目地的地质...
- 栾锡武秦蕴珊赵一阳
- 文献传递
- 东海陆坡及相邻槽底天然气水合物的稳定域分析被引量:32
- 2003年
- 利用实测的海底温度和海底热流资料对东海陆坡和冲绳海槽中轴以西的槽底地区的海底温度场和热流场进行了分析 .利用地震声纳浮标和OBS(OceanBottomSeismometer)资料将本研究区的地层划分为 6层 ,自上而下地层的速度分别为 1.8(1.8~ 2 .2 )km s、2 .2 (2 .0~ 2 .5 )km s、2 .8(2 .7~ 3.2 )km s、3.4~ 3.6km s、4 .2 (4 .1~ 4 .7)km s、5 .1km s.上部的 1.8~ 2 .2km s的速度层相当于第四纪的地层 ,2 .8km s的速度层相当于上新世上部的地层 ,3.4~4 .2km s的速度层相当于上新世下部的地层 .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域覆盖的面积从水深约 5 0 0m的陆坡下缘到冲绳海槽的中轴部分约 70 0 0 0km2 ,相当于整个东海海域面积的十分之一 .稳定带的厚度从 4 0 0m(研究区中部 )到 110 0m(研究区北部和南部 )不等 .适合水合物稳定赋存的地层主要是第四纪 (1.8km s、2 .2km s)和上新世的地层(2 .8km s) .根据热流、构造活动性和稳定带的厚度分析 ,研究区北部和南部更适合天然气水合物的稳定赋存 .
- 栾锡武秦蕴珊张训华龚建明
- 关键词:东海陆坡天然气水合物冲绳海槽海洋地球物理
- 东海陆架热岩石圈厚度计算
- <正>为了确定岩石圈底界的温度,本项目进行了岩石样品的高温高压熔融实验.实验样品为冲绳海槽分布最为广泛的浮岩,和采自冲绳海槽的安山岩样品.高温高压下岩石样品的熔融实验是在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深部物质实验室YJ—300...
- 栾锡武赵一阳秦蕴珊高德章赵金海
- 文献传递
- KSS31M型海洋重力仪在动、静态条件下观测到的读数变化及分析被引量:11
- 2004年
- 2002年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从德国引进了KSS31M型海洋重力仪.为对该重力仪的工作性能有详细的了解,分别在德国重力仪生产厂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重力仪实验室进行了静态的定点观测,将重力仪安装在考察船上在黄埔江渔政码头等地进行了动态条件下的定点观测.动、静态的定点观测发现了多种规律性的重力仪读数变化,分析认为这些规律性的读数变化分别是重力仪的随机振荡、月潮的重力效应、海潮的重力效应和重力仪的线性漂移.它们各自有着不同的变化规律,并在海洋重力观测时总是同时存在.重力仪的随机振荡是重力仪自身固有的,其振荡幅度随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一般为0.04mGal~0.5mGal,周期为2~5min不等.在德国的重力仪厂家实验室和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重力实验室中观测到了月潮引起的重力变化,其变化幅度为0.2mGal.月潮引起的重力变化和海潮引起的重力变化同步,但相位相反.本文指出,仪器的月漂往往很难精确判定,本文用多种方法计算得到的仪器月漂在1.2mGal到2.3mGal之间.
- 栾锡武
- 现代海底热液喷口沿扩张洋脊的等间距分布模型
- <正>实际观测证实,现代海底热液活动区中往往有多个热液喷口.本文根据实际观测的结果,建立了热液活动模型,从理论上对热液活动区的热液喷口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根据热液活动的基本特征可以推断,要形成热液活动必需具备三个基本条件...
- 栾锡武赵一阳秦蕴珊
- 文献传递
- 现代海底热液喷口的周期喷溢模型
- <正>在一些扩张洋脊下面,地幔上涌是三维的.轴地壳岩浆房(AMC)孤立存在于扩张洋脊的中轴下.炽热的岩浆由轴地壳岩浆房继续向上迁移,在扩张轴的中轴或轴旁火山上形成火山喷发.热液活动是火山活动结束后的后续过程.
- 奕锡武赵一阳秦蕴珊
- 文献传递
- 东海天然气水合物的地震特征被引量:8
- 2006年
- 使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科学一号”调查船于2001年以及20世纪80年代在东海地区采集的多道地震资料,以海域天然气水合物研究为目的,对这些资料进行了数据处理并获得了偏移地震剖面.通过对地震剖面的解释,在6条剖面上确定了6段异常反射为BSR,均有振幅强、与海底相位相反的特点.6段BSR基本上都没有出现和沉积地层相交的现象.分析认为,这与东海地区第四纪以来的沉积特征有关,并不能由此否认这些异常反射是BSR.6段BSR出现的水深为750~2 000 m,埋深在0.1~0.5 s(双程时间)之间.随着海底深度的增大,BSR埋深有增大的趋势.计算结果显示,6段BSR所处的温度和压力条件都满足水合物稳定赋存所需要的温度和压力条件.本文的BSR主要与北卡斯凯迪亚盆地以及智利海域水合物的温度、压力条件相似,而与日本南海海槽、美国布莱克海台等海域水合物的温度、压力条件相差比较大.在地震剖面上,6段BSR所处的局部构造位置都和挤压、断层有关,有利于水合物的发育;在空间上,它们主要分布在东海陆坡近槽底的位置以及与陆坡相近的槽底.在南北方向上,除分布在吐噶喇断裂和宫古断裂附近外,还与南奄西、伊平屋和八重山热液活动区相邻.热液活动和水合物虽然没有直接的成因关系,但岩浆活动为水合物气源的形成提供了热源条件,为流体和气体的运移、聚集提供了通道条件,从而有利于水合物的发育与赋存.根据地震剖面反射特征推断,剖面A1A2和A14A23发育BSR的位置应该有气体或者流体从海底流出,可能是海底冷泉发育的位置.剖面A14A23上BSR发育处,振幅比的异常增大和BSR埋深的降低是相关联的.这种关联支持该处发育海底冷泉的推测.
- 栾锡武岳保静鲁银涛
- 关键词:天然气水合物反射地震似海底反射
- 火星表面陨石坑的碎形特征被引量:1
- 2004年
- 对2004年1月5日美国宇航局发布的火星轨道探测器拍摄的勇气号着陆点照片进行了研究,认为照片上的地形为陨石撞击火星表面留下的痕迹.详细计量了照片上陨石坑的数目和尺度.对陨石坑尺寸和数目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认为,火星陨石坑的分布具有碎形特征,并符合分形分布,分维数为1.7.和地球上其它岩石破碎相比,分维数较低.我们推测,撞击火星的陨石可能来源于同一块岩石的破碎,并且该岩石的破碎程度较低.其破碎过程应该和断层、断裂、节理以及风化等地质过程引起的破碎不同.
- 栾锡武黄海
- 关键词:火星陨石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