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006009)

作品数:8 被引量:71H指数:6
相关作者:董俊德张偲王汉奎黄良民张燕英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天文地球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3篇蓝藻
  • 3篇海洋蓝藻
  • 2篇SP
  • 1篇代谢产物
  • 1篇多样性
  • 1篇学成
  • 1篇亚热带
  • 1篇盐度
  • 1篇营养盐
  • 1篇跃层
  • 1篇植物
  • 1篇植物群
  • 1篇植物群落
  • 1篇生理
  • 1篇生物活性
  • 1篇水温
  • 1篇群落
  • 1篇群落特征
  • 1篇种群
  • 1篇种群结构

机构

  • 8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8篇董俊德
  • 6篇王汉奎
  • 6篇张偲
  • 5篇张燕英
  • 5篇黄良民
  • 4篇王友绍
  • 2篇杨斌
  • 2篇杨志浩
  • 1篇刘永宏
  • 1篇吴梅林
  • 1篇王肇鼎
  • 1篇孙翠慈
  • 1篇周伟华

传媒

  • 6篇热带海洋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海洋科学

年份

  • 1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2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三亚湾海水温度季节变化及溶解无机氮的垂直分布特征被引量:21
2002年
根据 2 0 0 0年 4月— 2 0 0 1年 3月在三亚湾的定点现场观测资料分析结果表明 :6— 8月份受外来冷水上升流的入侵和影响 ,使该湾水域在该季节形成明显的温跃层 ,底部和中部有明显的低温层。在上升流入侵期间 ,该湾水域平均温跃层强度为 0 .1 3 8— 0 .2 83℃·m- 1 ,最大温跃层强度为 0 .41 9— 0 .440℃·m- 1 ,底部最低水温在 2 2℃左右。 9月—翌年 3月温跃层消失 ,海水混合流动充分 ,温度垂直分布均匀。 3月份水温开始升高 ,至 5月水温总体升至最高 ,并由于高气温及强太阳的辐射作用 ,5月份形成温跃层。溶解无机氮 (DIN)的分布特征表明 ,硝酸盐、亚硝酸盐在冷水上升流入侵季节 ,其含量明显提高 ,比平时分别提高 :1 0 .2 0 %(表层 )、3 7.2 0 %(中层 )、83 .81 %(底层 )和 6 4 .0 4 %(表层 )、82 .96 %(中层 )、1 1 9.41 %(底层 )。氨态氮不直接受上升流影响 ,但季节变化特征明显。
董俊德王汉奎张偲黄良民
关键词:温跃层温度
海洋固氮生物多样性及其对海洋生产力的氮、碳贡献被引量:15
2002年
固氮生物及其共生体在自然生态系统的氮素供给和生产力的持续发展中有重要作用。是贫营养盐海域和海洋生态系统中新生产力的主要贡献者。就海洋固氮生物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以及在世界不同海域和海洋生态环境条件下 ,海洋固氮生物的物种多样性和在海洋生态环境中的生存方式、共生互作关系多样化 ,作较全面的概述。综合分析了海洋固氮生物的固氮能力 (活性 )、在光合固碳中的作用和对初级生产力的贡献。
董俊德王汉奎张偲黄良民王肇鼎
关键词:多样性
中国南海蓝细菌的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2
2007年
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对中国南海蓝细菌Lyngbyasp.的石油醚萃取部分脂溶性成分进行了分析,共鉴定出15个化合物,包括7个脂肪酸甲酯、3个脂肪酸乙脂、3个烷烃、1个邻二甲苯和1个叶绿醇。另外从正丁醇萃取部分中分离得到3个单体化合物,应用1H-NMR1、3C-NMR、MS等波谱分析鉴定其结构为十六烷酸钠、豆甾醇3-O--βD-葡萄糖苷、胡萝卜苷。以上成分均首次从该属蓝细菌中分离得到。
杨斌董俊德杨志浩张燕英
关键词:化学成分
南海三亚湾及邻近海域海洋蓝藻类群组成、分布及演替特征被引量:11
2006年
对海南省三亚湾及邻近海域的主要生态系统的真光层水域、珊瑚礁、红树林、海藻垫生态系统中的海洋蓝藻的种类、分布和季节变化特点进行调查研究,共采集和分离了11属24种蓝藻。结果表明,三亚湾海域真光层水域主要以来自外海的外源性海洋蓝藻束毛藻为主要优势群落,其次有共生蓝藻胞内植生藻Richelia intracelluu-laris和单细胞蓝藻集胞藻属Synechocystis,其中束毛藻主要在南海季风转换期和西南季风控制期的3—8月为主,而蓝藻胞内植生藻的硅藻根管藻共生体主要出现在8—10月的另一季风转换期。在珊瑚礁生态系统中,蓝藻呈多样性分布,有集胞藻属、鱼腥藻属Anabaena、念珠藻属Nostoc、眉藻属Catothrix、颤藻属Oscillatoria和鞘丝藻属Lyngbya,它们主要在3月下旬至8月生物量较高,束毛藻也是珊瑚礁生态系中蓝藻的重要组成部分。红树林生态系统中蓝藻主要以颤藻为主要优势种,其次是鞘丝藻也占重要的比例,在4—10月底都有较高的生物量,它们主要分布在0—5cm深的表土层,其次在红树的根际、气生根和幼苗的茎叶表面都有分布。海洋近岸微型海藻垫中,有些群落主要以颤藻属和鞘丝藻属为主,有些微藻垫以眉藻属为主要优势属种,蓝藻种群随季节的变化有明显的演替。
董俊德张燕英王友绍张偲王汉奎黄良民
关键词:海洋蓝藻
海洋固氮蓝藻Calothrixsp.与Lyngbyasp.固氮生理的研究被引量:6
2006年
研究盐度、昼夜变化、温度及阿特拉津(光合系统Ⅱ抑制剂)对2种海洋固氮蓝藻Calothrixsp.strain(代号为MCT1)和Lyngbyasp.strain(代号为MCT6)固氮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MCT1在盐度10—48范围内具有相对较高的固氮活性,在盐度为30时固氮活性最高,达到0.687 2μmolC2H2.(g.h)-1;而MCT6随盐度改变固氮活性变化幅度较大,盐度为24时具有最高固氮活性,其活性为0.876 8μmolC2H2.(g.h)-1。MCT1和MCT6固氮活性的昼夜变化明显不同,具有异型胞的海洋固氮蓝藻MCT1白天的固氮活性明显高于夜晚;而无异型胞的MCT6最高固氮活性发生在晚上,白天固氮活性较低。一定浓度的阿特拉津通过抑制光合作用阻断能量和还原剂的提供,使藻体在较短时间内丧失固氮能力。加入阿特拉津后2种藻体的固氮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的变化,实验第3天开始MCT1的所有经阿特拉津处理的样品固氮活性丧失;MCT6经(50—1 000)×10-6阿特拉津处理的样品从实验第3天开始固氮活性完全消失。
张燕英董俊德张偲王友绍王汉奎黄良民
关键词:海洋蓝藻固氮阿特拉津盐度
美丽属海绵次生代谢产物及其生物活性被引量:2
2008年
美丽属海绵Callyspongia sp.分布广泛,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如多炔、肽类、生物碱、脂肪酸、聚酮类、甾体等,其中许多化合物具有抗污浊、抗肿瘤和抗菌等多种生物活性。按化合物的结构类型简要介绍了近几十年来美丽属海绵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刘永宏杨斌董俊德
关键词:次生代谢产物生物活性
海洋蓝藻束毛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07年
远洋性海洋蓝藻束毛藻(Trichodesmium spp.)广泛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贫营养盐海域的表层水面,是所生存环境中初级生产力的主要贡献者,它能在进行光合作用的同时将空气中游离的氮气转化成可利用的化合态氮,从而减弱了氮营养对初级生产力的限制。
张燕英董俊德王汉奎王友绍张偲黄良民
关键词:蓝藻初级生产力亚热带营养盐SPP
三亚湾网采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分析被引量:18
2007年
2004年对三亚湾进行4个航次网采浮游植物调查,分析了其种类组成、丰度、优势种、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的季节和平面分布特征,讨论了浮游植物与营养盐等环境因子的关系。共鉴定出网采浮游植物67属169种,丰度范围为6.48×104—165×104cells.m-3,平均值为87.59×104cells.m-3。其中硅藻种数和细胞丰度都占绝对优势。三亚湾浮游植物多样性较高,丰度的季节变化为双峰型,春、秋季高,冬、夏季低;丰度平面分布特征呈现由北部沿岸向南部外海递减的趋势。
杨志浩董俊德吴梅林张燕英王汉奎张偲王友绍孙翠慈周伟华
关键词:浮游植物群落特征种群结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