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2012Y2-00020)

作品数:2 被引量:14H指数:2
相关作者:钟嶷王德东周自严黄仁德毕华更多>>
相关机构: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东药科大学中山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有机物
  • 1篇原水
  • 1篇源水
  • 1篇致突变
  • 1篇致突变性
  • 1篇致突变性研究
  • 1篇市政
  • 1篇市政供水
  • 1篇水源
  • 1篇水源水
  • 1篇水中有机物
  • 1篇末梢
  • 1篇净水
  • 1篇净水工艺
  • 1篇供水
  • 1篇出厂水
  • 1篇处理工艺

机构

  • 2篇广州市疾病预...
  • 1篇中山大学
  • 1篇广东药科大学

作者

  • 2篇王德东
  • 2篇钟嶷
  • 1篇傅雪松
  • 1篇宋宏
  • 1篇黄汝明
  • 1篇毕华
  • 1篇黄仁德
  • 1篇邢秀梅
  • 1篇周自严
  • 1篇赵子涵
  • 1篇黄钦仪

传媒

  • 1篇中国卫生检验...
  • 1篇环境与健康杂...

年份

  • 2篇2014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不同原水及处理工艺的末梢水中有机物致突变性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了解南方某城市西部、东部及南部3个水厂的水源水和末梢水有机提取物的致突变性,探讨不同原水和消毒处理工艺对末梢水中有机物致突变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彗星实验分别对3个厂的水源水、末梢水的有机提取物进行致突变性检测。结果 3个水厂的水源水和末梢水之有机提取物均呈现不同程度的致突变性,末梢水的致突变性高于水源水。结论被测水厂水源水及末梢水均存在引起致突变增强的因素,水厂处理工艺可使水的致突变性增加,但检测到的有机提取物之致突变性的生物学意义还有待进一步的实验证实。结果提示有必要关注水源和水处理单元与水致突变性因素的关联。
黄钦仪邢秀梅赵子涵钟嶷王德东宋宏
关键词:有机物致突变性
2008—2013年广州市政供水水质卫生学调查被引量:12
2014年
目的了解广州市不同原水、不同季度及处理工艺的市政饮用水水质卫生状况。方法于2008—2013年对该市7座市政水厂的水源水(n=168)、出厂水(n=168)以及管网末梢水(n=345)进行检测。结果水源水、出厂水和管网末梢水分的合格率分别为5.95%、75.00%和65.80%。水源水的不合格项目有耐热大肠菌群、铁、氨氮和锰等;出厂水的不合格项目有氨氮等;管网末梢水不合格项目有菌落总数、耗氧量和锰等。部分水厂将水源由珠江转换为西江,西江水水质相对较好,以西江水为水源的出厂水和末梢水水质优于珠江。结论更换水源后出厂水和末梢水水质明显提高,但管网末梢水合格率仍低于出厂水。
王德东黄仁德彭穗婷黄汝明傅雪松毕华周自严钟嶷
关键词:水源水出厂水净水工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