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可再生能源与天然气水合物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

作品数:62 被引量:312H指数:11
相关作者:袁振宏吴能友尚常花朱顺妮王忠铭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天文地球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2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动力工程及工...
  • 12篇电气工程
  • 11篇天文地球
  • 11篇理学
  • 10篇化学工程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生物学
  • 4篇农业科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电子电信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7篇水合物
  • 7篇纳米
  • 6篇电池
  • 5篇天然气水合物
  • 5篇气水
  • 5篇气水合物
  • 5篇纤维素
  • 5篇南海北部
  • 5篇发电
  • 5篇发电系统
  • 5篇催化
  • 5篇电系统
  • 4篇炭纤维
  • 4篇纤维
  • 4篇克隆
  • 4篇活性炭
  • 4篇活性炭纤维
  • 4篇工质
  • 3篇地热资源
  • 3篇生物质

机构

  • 59篇中国科学院
  • 10篇华南理工大学
  • 7篇广州海洋地质...
  • 5篇华南农业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研...
  • 3篇中国地质大学...
  • 3篇中国矿业大学
  • 3篇中山大学
  • 2篇浙江工业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广...
  • 2篇华北电力大学
  • 2篇天津理工大学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大连理工大学
  • 1篇国土资源部
  • 1篇华东理工大学
  • 1篇南京工业大学
  • 1篇常州大学
  • 1篇天津工业大学
  • 1篇河北工业大学

作者

  • 10篇袁振宏
  • 7篇吴能友
  • 5篇骆超
  • 5篇禹筱元
  • 5篇王忠铭
  • 5篇朱顺妮
  • 5篇尚常花
  • 4篇马晓茜
  • 4篇廖艳芬
  • 4篇武书彬
  • 3篇亓伟
  • 3篇吴晓娜
  • 3篇王亦伟
  • 3篇闫彩辉
  • 3篇陈多福
  • 3篇龚宇烈
  • 3篇赵炜
  • 3篇邵丹
  • 3篇马伟斌
  • 3篇王彦美

传媒

  • 6篇化工进展
  • 4篇燃料化学学报
  • 3篇安徽农业科学
  • 3篇可再生能源
  • 2篇光电子.激光
  • 2篇太阳能学报
  • 2篇海洋地质与第...
  • 2篇林产化学与工...
  • 2篇华南理工大学...
  • 2篇广东农业科学
  • 2篇电源技术
  • 2篇电池
  • 2篇半导体光电
  • 2篇热带海洋学报
  • 2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现代化工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化学分析计量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科学通报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4
  • 10篇2013
  • 18篇2012
  • 26篇2011
  • 7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8
6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回路热管换热性能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为研究回路热管(LHP)的换热性能,制作了简单的回路热管换热性能测试装置。采用不锈钢为回路热管的材料,500目铜丝网为吸液芯,实验研究了回路热管不同功率下对启动时间和热管热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回路热管的功率增大,启动时间越短,热阻也相应的减小;同时,回路热管冷凝器入口和储液室入口的温度在LHP启动后,会呈现相反的温度波动。研究结果为回路热管散热器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便的测试手段。
王亦伟岑继文朱雄蒋方明刘培
关键词:热阻
二氧化碳在活性炭纤维中吸附量的实验研究
实验测定了298.15-348.15K温度范围和1-2atm压力范围内,二氧化碳(CO2)在活性炭纤维中的吸附量。分析了吸附量与气体流速、吸附时间、操作温度和压力之间的关系。用氢氧化钠水溶液对活性炭纤维进行改性,测定了不...
付东杨松波李小森徐怡斐
关键词:二氧化碳活性炭纤维吸附量氢氧化钠
文献传递
木材热解及金属盐催化热解动力学特性研究被引量:12
2008年
通过不同升温速率下杉木的热重实验,对比分析钾盐催化杉木热裂解动力学特性。借助于DTG重叠峰的分离以及分布活化能模型计算不同转化率条件下的反应活化能,得到钾盐对生物质中半纤维素的低温段分解、纤维素的整个热裂解过程存在催化效果,使失重曲线(200~270℃)肩状峰衰退乃至消失,并促进脱水和交联反应,导致焦炭产率的提高和残碳的有序化,体现为焦炭产量从16.3%提高到25.3%(质量分数),而且80%转化率后残碳分解活化能的急剧提高。基于三组分平行反应机理,采用非线性回归法拟合计算杉木热解动力学参数,得到纤维素的热裂解基本上属于一阶反应,而且钾盐对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热裂解具有较大程度促进,活化能分别从148.12和235.43kJ/mol下降到108.84和171.41kJ/mol,但对木质素的催化影响并不显著。
廖艳芬马晓茜孙永明
关键词:杉木热裂解金属盐动力学
中低温地热发电系统的应用被引量:1
2011年
针对地热水资源和工业余热资源,本文简要介绍中低温地热资源的分布和发电现状,探讨地热闪蒸发电和地热双工质发电两种热力系统的规律,对比分析两种发电方式的发电效率,以工程实例为依据,监测两种发电系统的运行情况。研究表明,中低温地热发电系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曲勇骆超龚宇烈
关键词:地热资源发电系统热效率
波浪对淹没水平圆柱作用的非线性数值模拟被引量:1
2013年
采用基于域内源造波技术的时域高阶边界元方法建立了模拟波浪对淹没水平圆柱作用的二维完全非线性数值模型,运用两点分离法得到淹没潜体后的各个组成波的波浪形态。通过与已发表试验数据和解析解的对比,验证了本文模型的正确性。进而开展数值试验研究分析得到强非线性条件下淹没圆柱后高阶自由波和锁定波与入射波参数、淹没水深等因素的变化规律。
严斌林红星宁德志
CdSe量子点敏化纳米二氧化钛太阳电池的电化学交流阻抗谱被引量:10
2011年
量子点敏化纳米TiO2太阳电池(QDSSCs)具有诱人的发展前景,但是与传统的染料敏化太阳电池(DSSCs)相比,其目前的光电转换效率还非常低(仅为3%左右).为了寻找QDSSCs光电转换效率低的原因,本文主要采用外加偏压下的交流阻抗谱技术对通常以S2-/Sx-离子对为电解质的CdSe胶体量子点敏化纳米TiO2电极的准费米能级、电子传输复合特性以及串联电阻等问题进行了考察,并将之与以I-/I3-离子对为电解质的DSSCs的测试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从纳米TiO2膜层的化学电容曲线可以看出,QDSSCs中电解液电子费米能级与纳米TiO2导带边的能量差比DSSCs中的小约0.3V,是QDSSCs开路电压比DSSCs低约0.3V的主要原因.铂电极/电解质界面电荷转移电阻和电解质对扩散电阻相对较大,引起较大的串联电阻,是QDSSCs填充因子低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QDSSCs的暗态电子寿命和电子扩散长度比DSSCs略大,可以认为纳米TiO2表面吸附的双功能耦联剂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纳米TiO2/电解质界面的电子复合,说明目前采用胶体量子点自组装方法制备的QDSSCs短路电流低的主要原因不是纳米TiO2/电解质界面电子复合.进一步提高光吸收效率和光电子注入效率是提高该类QDSSCs光电转换效率的主要方向之一.
徐雪青徐刚
关键词:量子点纳米TIO2太阳电池
表面粗糙度对微尺度火焰淬熄的影响
2011年
在对不锈钢片、铝片、单晶硅以及氧化锆板等材料表面上进行化学和物理的处理,形成不同的表面粗燥度.使用这些不同表面粗糙度的平板制作缝隙燃烧室壁面.在缝隙燃烧器的两个平行板之间,使用预混甲烷/空气火焰进行燃烧实验,考察在微小空间里,表面粗糙度对火焰淬熄的影响.结果显示表面粗糙度的增加,火焰淬熄距离变小,有利于微尺度燃烧器的稳焰.随燃烧室壁的外加热温度的提高,热损失减少,表面粗燥度对火焰淬熄距离的影响越明显.
吴云影冯耀勋林曼斌杨浩林赵黛青
关键词:微尺度燃烧表面粗糙度燃烧稳定性
微波辅助下热解麦秆制取生物油的分析被引量:4
2012年
采用微波辅助条件下热解稀硫酸预处理的麦秆制取生物油,产物采用分级萃取进行固液分离,依次分离出了环己烷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甲醇萃取物和四氢呋喃萃取物,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了各级萃取物。结果表明,本研究制取的生物油中化合物种类较少,有利于生物油中高附加值化学品的分离,其中5,6-二氢吡喃-2-酮在环己烷萃取物中的相对含量为45.0%,糠醛在生物油总产物中的相对含量为45.6%。此外,生物油中酸的相对含量为16.0%,表明该生物油含酸量高而不易于直接作为燃料油使用。
闫彩辉赵炜刘丹吴晓娜杨华美赵婧陶鑫盛晨
关键词:微波辅助麦秆生物油
氨水溶液降膜蒸发实验被引量:2
2011年
发生器和吸收器的传热性能是影响制冷机组和双工质发电机组做功效率的关键因素,为了提高中低温地热(余热)在热泵机组和地热双工质发电系统中的利用效率,本文选用50%和60%的氨水溶液作为循环工质,对约6 m长的竖管降膜蒸发器的传热特性进行实验研究,分别讨论喷淋密度和热水温度对垂直降膜蒸发器的传热系数、氨蒸气量和蒸发压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降膜蒸发器的传热系数和氨蒸气量随喷淋密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传热系数和蒸发压力随着热源温度的增大而增加;50%和60%的氨水溶液喷淋密度最佳值分别在0.2200~0.2500 kg/(m.s)和0.2600~0.2900 kg/(m.s);传热系数和热源温度呈线性关系。氨水溶液的实验传热系数明显高于现有文献中水的实验传热系数,通过两种不同浓度的溶液对比发现,60%的氨水溶液传热性能明显优于50%的氨水溶液。
骆超龚宇烈马伟斌
关键词:氨水溶液降膜蒸发传热性能余热利用
神狐海域水合物沉积层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被引量:2
2012年
利用ICP-MS对神狐海域天然气水合物SHW2和SHW7两钻孔柱状样品含水合物层沉积物中的稀土元素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SHW2及SHW7两钻孔各12个样品的ΣREE丰度平均值与上陆壳的平均值接近;沉积物中轻稀土和重稀土存在显著分异,两钻孔稀土元素配分模式相近,与上陆壳和代表上地壳平均值的澳大利亚后太古代页岩(PAAS)的稀土元素分布形态相似,并继承了源区母岩性质,显示出物源主体为陆源岩。两钻孔稀土参数剖面图显示,稀土总量(ΣREE)和轻稀土总量(LREE)、重稀土总量(HREE)具有很好的正相关性,δCe与δEu基本显示负相关,推测其沉积物源具有相似性。
王彦美韩冰吴能友赵明辉
关键词:天然气水合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神狐海域南海北部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