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1YJA751041)

作品数:5 被引量:5H指数:2
相关作者:李秀云杨凤湖刘策权赫子于淼更多>>
相关机构:吉林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历史地理艺术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文化科学
  • 2篇历史地理
  • 1篇文学
  • 1篇艺术

主题

  • 2篇意象
  • 1篇形式意味
  • 1篇叙事
  • 1篇叙事策略
  • 1篇叙事学
  • 1篇艺术
  • 1篇艺术现象
  • 1篇意味
  • 1篇萨满
  • 1篇萨满祭祀
  • 1篇神歌
  • 1篇审美
  • 1篇审美价值
  • 1篇审美批判
  • 1篇审美特征
  • 1篇生长点
  • 1篇视阈
  • 1篇童话
  • 1篇文本
  • 1篇文学

机构

  • 5篇吉林师范大学

作者

  • 4篇李秀云
  • 1篇殷晶波
  • 1篇于淼
  • 1篇刘策
  • 1篇杨凤湖
  • 1篇权赫子

传媒

  • 4篇吉林师范大学...
  • 1篇社会科学战线

年份

  • 3篇2014
  • 2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男旦”艺术现象的审美批判被引量:2
2013年
男扮女现象古今中外屡见不鲜。当代社会对"男旦"的反响很是强烈,很多艺人借此走红,学者们对这一现象的争论也始终没有停止。文章试图用区分性别的基本生活体验,来说明男扮女艺术的审美效果是如何呈现的,从审美心理学的角度说明"男旦"现象作为艺术现象的本质。
李秀云刘策
关键词:表现性
试析满族歌谣意象的生长点
2014年
作为满族民间文学重要组成部分的满族歌谣,是满族民众对生活及自身情绪的诗意表达方式之一,朴实、自然、亲切、生动而又不乏真实。当我们透过那些看似浅显易懂的表层文字,向纵深挖掘,不难发现,其文本意象是丰富而又多姿多彩的,并构成了独特的意象群,使得满族歌谣更加独具魅力,那么这些意象由何而来?又有着怎样的特殊意味呢?由此,我们将打破满族歌谣的字面信息传达,试着从歌谣的文本中找到这些意象的来源,并进一步探寻这些意象的触发点、生长点,以利于更好地了解、研究、解读满族歌谣,对深入把握满族民间文学及文化的内在意蕴,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及指导意义。
殷晶波
关键词:文本意象生长点
满族萨满祭祀神歌的文学性考察
2014年
满族的代表性萨满祭祀神歌,如吉林九台石姓、清代宫廷、舒舒觉罗氏、沈阳法库县陈汉军旗等,呈现出不同的结构特征及文学性之强弱,展现了萨满文化因地域、阶层、来源、传播与接受的差异所产生的阶梯性发展轨迹。本文从神灵形象的塑造、祈愿目的之表现、祭祀过程之叙述等三方面,考察了上述满族萨满祭祀神歌之差异,旨在准确把握其文学性特征。
权赫子李秀云
关键词:满族萨满祭祀神歌
论东北民间童话的叙事策略及意义
2013年
结构主义尝试着通过对叙事体所包含的各种要素及其关系的研究分析,从叙事体中得出一种普遍的结构模式,而同样作为民间文学的民间童话中的多种元素,都具有结构主义叙事学特点,就此,在找寻其叙事规律的过程中,也让我们对其中的个案,东北民间童话有了新的诠释和理解。
李秀云于淼
关键词:结构主义叙事学意象
简化的形式意味——比较视阈中的东北满族剪纸特征及其独特的审美价值被引量:3
2014年
作为东北黑土地上的民俗文化代表——满族民间剪纸,以其独特的地域特征和民族风情,让这颗艺术明珠闪耀出别样的艺术光芒。本文针对东北满族民间剪纸与闽南剪纸在起源、造型特点、艺术风格上的异同,以及通过分析二者在剪纸的创作手法、历史成因方面的差异,凸显东北满族民间剪纸别具一格的审美特征及其形式意味。
李秀云杨凤湖
关键词:满族剪纸审美特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