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09ZX07632-001-02)

作品数:8 被引量:50H指数:4
相关作者:王亚华吴丹朱迎春王大鹏胡鞍钢更多>>
相关机构: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经济管理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水利工程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4篇流域
  • 3篇水环境
  • 1篇地方政府
  • 1篇多层面
  • 1篇要素生产率
  • 1篇再生水
  • 1篇再生水资源
  • 1篇政府
  • 1篇指标体系
  • 1篇社会监督
  • 1篇社会责任
  • 1篇生产率
  • 1篇水环境管理
  • 1篇水环境问题
  • 1篇水利
  • 1篇水利改革
  • 1篇水利改革发展
  • 1篇水利战略
  • 1篇水权
  • 1篇水权分配

机构

  • 9篇清华大学
  • 2篇中国科学技术...

作者

  • 6篇王亚华
  • 4篇吴丹
  • 2篇王大鹏
  • 2篇朱迎春
  • 1篇黄译萱
  • 1篇胡鞍钢

传媒

  • 2篇中国人口·资...
  • 2篇环境保护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水利水电科技...
  • 1篇财经研究
  • 1篇中国水利

年份

  • 1篇2013
  • 5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中国七大流域水环境效率动态评价被引量:11
2011年
本文通过加强松弛变量限制,在EPI环境效率变化模型的基础上提出S-环境效率变化模型,并应用该模型实证分析了我国七大流域1998-2009年水环境效率动态变化,揭示各流域环境效率变化的趋势及动因,为环境经济研究提供新的分析工具。通过分阶段分析,发现我国七大流域水环境效率在整个研究阶段有年均1.53%的改善,呈现前期效率下降,中期效率提高,后期效率持平的特点。三个阶段环境效率出现下降的流域分别为:1998-2001年,黄河流域、淮河流域、辽河流域;2002-2005年,长江流域、松花江流域;2006-2009年,珠江流域、海河流域。主要结论是:①流域水环境静态效率受流域环境承载能力影响较大,而减排才是解决流域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②问题流域的不断变换表明我国流域水环境治理存在事后治理和大灾才大治的问题,缺乏事先干预;③根据流域环境压力种类、程度与流域经济结构特点,主动而有针对性地缓解各流域环境压力,可以有效促进流域动态环境效率的提高。
王大鹏朱迎春
关键词:流域水环境
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十点建议被引量:3
2011年
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准确把握新时期中国国情和水情的阶段性特征,明确提出了新形势下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指导方针,全面部署了新阶段水利发展的主要任务。分析研究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提出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十个方面思路和建议,供有关方面参考。
王亚华胡鞍钢
关键词:水利战略
中国三大区经济运行效率对比分析(1988-2009)——基于多层面时空耦合的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和分解被引量:5
2010年
文章以全国、东中西部地区和大陆30个省区市为评价单元,应用基于DEA的Malmquist指数方法,对1988-2009年上述研究对象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和分解。文章通过对东中西部地区经济运行效率的对比,得出的结论是:中国Malmquist指数均值较高(1.033),但在1998-2006年经历了一个较低增长期(0.982),技术进步主导全要素生产率变化;东部地区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变化均大于1.0,中部地区技术进步大于1.0,技术效率变化小于1.0,而西部地区两项指数均小于1.0,这与经济发展状况相悖。中西部地区一方面可通过技术引进和吸收缩短与东部地区的技术差距,另一方面可通过经济结构调整有效带动全要素生产率增长。
王大鹏朱迎春
关键词:MALMQUIST指数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变化
基于判别准则基尼系数法的流域初始排污权配置模型被引量:2
2012年
在对流域内区域间初始排污权配置的影响因素与基本原则进行分析基础上,构建流域内区域间初始排污权配置的判别准则,将基尼系数法与判别准则相结合,构建基于判别准则的基尼系数法.应用模型对各区域之间初始排污权配置进行协商调整,保障基尼系数最小化,并且通过建立不同区间水质不达标对排污量配置的惩罚函数,把水质不达标的外部性内化到区域排污量配置上,实现流域内区域间初始排污权的公平合理分配.案例分析表明,模型综合考虑了人口、现状、水域面积、和排污绩效等影响因素,分配结果优于人口、现状分配模式,使得流域内区域间初始排污权分配更具可行性与可操作性.
吴丹王亚华
关键词:流域初始排污权基尼系数
淮河流域水环境管理绩效动态评价被引量:22
2012年
通过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与实地调研,结合淮河流域水环境管理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构建了淮河流域水环境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与动态评价模型,并应用该模型实证分析了2000-2010年沿淮四省水环境管理绩效指数动态变化趋势,揭示水环境管理绩效指数动态变化的动因,并对水环境管理绩效水平优劣进行对比分析。评价显示,2000-2010年期间,沿淮四省水环境管理绩效指数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按提升速度排序依次为山东、江苏、河南和安徽,按相对管理绩效水平排序依次为江苏、山东、河南和安徽;其中2000-2005年期间,江苏省水环境管理绩效水平最高,且绩效指数年均增长率最快;2005-2010年期间,江苏省水环境管理绩效水平仍然最高,而山东省绩效指数年均增长最快。研究表明,水环境管理绩效指数受省界断面水质达标率、COD排放量、氨氮排放量的影响较大。
王亚华吴丹
关键词:水环境管理绩效指标体系流域管理
流域地方政府水环境管理责任机制设计被引量:4
2012年
流域水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建立健全水管理责任机制是其重要解决途径之一。设计水环境管理的问责主体、对象、条件、考核办法、程序、责任体系以及后果划分,需要对我国流域水环境管理责任机制现存问题进行全面剖析,使其更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王亚华吴丹
关键词:水环境问题管理责任地方政府流域水环境管理
区域再生水水权分配制度探讨被引量:5
2013年
在对区域再生水水权内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从再生水资源的利用途径、利用形式以及利用期限3个角度阐述区域再生水水权的表现形式,明确区域再生水公共水权分配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目标以及区域再生水私有水权的分配目标,确定区域再生水水权分配的影响因素,提出区域再生水水权分配原则,从公共水权与私有水权两方面,研究区域再生水水权分配供求主体的利益关系。初步探讨了区域再生水水权分配制度,建立了再生水公共水权分配模型,为区域再生水资源的合理开发、高效利用与优化配置提供决策依据。
吴丹王亚华
关键词:再生水资源水权分配
企业环境监管机制现状与改进方向
2012年
我国现行的企业环境监管机制主要包括行政监篱、市场机制、社会监督和企业自律四类监管主体,存在制度不完善、激励不足、信息机制不健全、企业社会责任不足等问题,需统筹考虑,从多个层面改进完善。
周勤黄译萱
关键词:企业环境企业社会责任企业自律社会监督
中国迈向流域综合管理的重要进展——评《太湖流域管理条例》的出台
<正>2011年9月7日,温家宝总理签署国务院令,发布了《太湖流域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11年11月1日起施行。该《条例》堪称新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流域综合性行政法规。虽然中国以前也出台过一些流域性管理条例和...
王亚华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