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福建省卫生厅医学创新课题(2007-CX-13)

作品数:2 被引量:14H指数:1
相关作者:林建华陈小荣李文波张文明曹代荣更多>>
相关机构:福建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卫生厅医学创新课题福建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影像
  • 2篇平山病
  • 2篇肌肉
  • 2篇肌肉萎缩
  • 1篇影像特点
  • 1篇影像学
  • 1篇影像学特点
  • 1篇上肢
  • 1篇萎缩性
  • 1篇颈椎
  • 1篇肌疾病
  • 1篇病程
  • 1篇磁共振

机构

  • 2篇福建医科大学

作者

  • 2篇张立群
  • 2篇王柠
  • 2篇曹代荣
  • 2篇张文明
  • 2篇李文波
  • 2篇陈小荣
  • 2篇林建华

传媒

  • 1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1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病程5年以上平山病的临床与颈椎磁共振影像特点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研究病程5年以上平山病的临床与颈椎磁共振影像特点。方法对病程5年以上平山病16例和病程小于5年的平山病20例,行颈椎中立位及屈曲位磁共振扫描,观察颈段硬膜囊和脊髓的动态变化,以2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结果10例发病超过5年的患者肌肉萎缩仍在缓慢进展,颈椎屈曲位MRI可见硬脊膜前移、脊髓压迫和硬膜外血管扩张等;6例肌肉萎缩进展不明显者,颈椎屈曲位MRI见脊髓受压不明显;20例健康志愿者脊髓无异常。结论平山病肌肉萎缩3~5年后,部分患者病情仍在发展;病程5年以上的患者,颈椎屈曲位MRI显示脊髓仍受压者,肌肉萎缩仍可进展.需给予积极治疗。
张文明张立群李文波王柠曹代荣陈小荣林建华
关键词:平山病肌肉萎缩
表现为上肢近端肌肉萎缩的平山病临床与影像学特点被引量:13
2011年
目的 研究表现为上肢近端肌肉萎缩的平山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和颈椎中立位、屈曲位MR影像特征.方法 3例临床上表现为上肢近端肌肉萎缩的平山病患者,行颈椎中立位及屈曲位MR检查,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及与影像学征象的关系,并与43例表现为手及前臂肌肉萎缩的平山病患者相比较.结果 (1)临床特点:3例患者均为青少年男性,表现为一侧胸大肌、三角肌、肱二头肌等上肢近端肌肉萎缩和肌无力,肌电图检查均提示双侧上肢神经源性损害.(2)颈椎MRI特点:3例患者中立位MRI示颈椎呈后凸畸形,脊髓未见压迫;屈曲位MRI示C3-5椎体水平的颈段脊髓和后方硬脊膜向前移位,C4.5椎体水平脊髓受到前方椎体或椎间盘和后方硬脊膜的压迫,硬脊膜外有扩张的椎管内静脉丛.43例表现为手及前臂肌肉萎缩的平山病患者也出现上述征象,脊髓受压部位在C6.7椎体水平.结论 平山病可表现为胸大肌、三角肌、肱二头肌等上肢近端肌肉的萎缩和无力,容易被误诊和漏诊;颈椎屈曲位MRI是本病早期诊断的重要依据.
林建华张文明王柠曹代荣陈小荣李文波张立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