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070264001)

作品数:5 被引量:56H指数:4
相关作者:唐文乔郭弘艺谢正丽魏凯陈文银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海洋大学东京大学复旦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日本鳗鲡
  • 3篇鳗鲡
  • 3篇长江口
  • 2篇银色
  • 2篇矢耳石
  • 2篇年龄组成
  • 2篇耳石
  • 2篇长江
  • 1篇沿岸
  • 1篇渔获
  • 1篇渔获量
  • 1篇指标体系
  • 1篇转座
  • 1篇转座酶
  • 1篇转座子
  • 1篇洄游
  • 1篇进化
  • 1篇基因
  • 1篇基因组
  • 1篇江段

机构

  • 5篇上海海洋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东京大学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作者

  • 5篇唐文乔
  • 4篇郭弘艺
  • 3篇魏凯
  • 3篇谢正丽
  • 2篇吴嘉敏
  • 2篇陈文银
  • 1篇刘少军
  • 1篇刘东
  • 1篇郑怡
  • 1篇杨金权
  • 1篇李辉华
  • 1篇黄少芳
  • 1篇沈皓

传媒

  • 2篇水产学报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Zoolog...
  • 1篇中国科学:生...

年份

  • 3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长江下游靖江段沿岸贝氏■渔获量的时间格局及ARIMA模型预测被引量:8
2009年
长江靖江段是长江下游和河口渔业资源养护的重要地区,贝氏[歺又鱼](Hemiculter bleekeri)在维系这一水域鱼类物种多样性和保持生态平衡方面起着重要作用。2002-2006年,在靖江沿岸滩涂湿地利用一部长40m、高1.8m、网目长度1.86cm的定置张网采集142份渔获物样本,共获鱼类46142尾,其中贝氏[歺又鱼]20966尾,占总尾数的45.44%;平均每网次渔获数量148尾,最高达855尾,最低为11尾。在所有244595.36g鱼类渔获物中,贝氏[歺又鱼]有70176.69g,占总渔获物质量的28.69%;平均每网次渔获质量497.71g,最高2538.00g,最低32.59g。分析表明,贝氏[歺又鱼]月渔获质量呈非平稳的随机过程。用SPSSV13.0软件对2002年1月-2006年12月的月渔获质量数据进行ARIMA建模拟合,建立了方程为(1-B^12)lnyt=(1-0.801B^12)et-0.133的ARIMA(0,0,0)(0,1,1)12(含常数)的预测模型。该模型对2003-2006年的拟合精度在91.82%-96.48%之间,对2007年逐月预测的相对精度为81.30%-99.69%,年预测精度达93.73%,可有效预测贝氏的渔获量。
李辉华郭弘艺唐文乔顾树信黄少芳沈林宏
关键词:渔获量长江下游
长江口银色鳗的形态指标体系及其雌雄鉴别被引量:24
2011年
测定和分析了2007年和2008年的10-11月间采自长江江苏靖江段(32°01'27″N,120°25'56″E)的153尾银色鳗的形态学性状,建立了雌雄个体的判别模型。对16个直接测量性状的主成分分析和17项标准化比例性状的R-聚类分析,均显示长江口银色鳗的个体差异主要集中在体形大小和头部特征,吻部前端细部特征,以及眼径和胸鳍大小等3个方面。在此基础上,通过逐步判别法从75尾样本的17项标准化比例性状中筛选出5个比例性状,即丰满度、垂直眼径/头长、体高/体长、水平眼径/头长和吻形,所建立的判别方程,对群体识别的正确率为89.3%。利用其余78尾银色鳗样本对这一判别方程进行识别验证,识别的正确率达的88.5%。ANOVA分析显示,除了吻形,组成判别方程的其他4个标准化性状在两性群体间均存在着极显著的差异(P<0.001),表明长江口银色鳗的雌性个体比雄性更为丰满,体型较高,但眼较小。
郭弘艺魏凯谢正丽唐文乔沈林宏顾树信吴嘉敏陈文银
关键词:日本鳗鲡长江口
长江口降海洄游鳗鲡的年龄结构与生长特征被引量:16
2010年
日本鳗鲡是亚洲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降海洄游鱼类,长江口是我国鳗苗的主产区和仅存的成鳗渔业水域。研究分析了2008年9-11月采自江苏靖江段(31°30′N,120°42′E)的153尾银色鳗样本的年龄和生长参数。结果显示,长江口降海洄游的鳗鲡群体雌性由3~7(平均5.52)龄组成,雄性由3~5(平均4.38)龄组成,雌性群体的年龄结构高且多于雄性群体。雌雄鳗鲡的最大年增长均出现在4龄,但雌性个体的生长拐点年龄ti=5.20、拐点体长lr=683.05mm、拐点体重Wr=546.37g、平均渐近体长L∞=1011.03mm和体重W∞=1830.16g,均显著大于雄性个体的生长拐点年龄ti=4.91、拐点体长lr=517.15mm,拐点体重Wr=216.15g、平均渐近体长L∞=750.30mm和体重W∞=715.90g。研究还表明,长江口降海洄游鳗鲡的群体平均年龄比我国其他地区和日本的均要低,但平均渐近体长却明显要大于其他分布地,预示着长江更适合于鳗鲡的生长和性腺成熟。
谢正丽郭弘艺唐文乔魏凯沈林宏吴嘉敏陈文银
关键词:日本鳗鲡矢耳石年龄组成长江口
据于矢耳石Sr/Ca值的长江日本鳗鲡迁移格局多样性分析(英文)被引量:11
2011年
长江口是中国日本鳗鳗苗的主要产区和仅存的成鳗渔业水域。日本鳗自长江河口至上游金沙江近3000km干流及许多支流中都有分布,但其迁移行为却不为人了解。该文分析了2008年9~11月采自长江靖江段(31o30′N,120o42′E)的153尾银色鳗样本的生物学特征,测定了其中27尾标本的矢耳石Sr/Ca值。结果显示,153尾样本中有雌性85尾、雄性68尾,雌雄性比1:0.8。雌性由3~7(平均5.52)龄组成,平均体长(669±80)mm,体重(555±229)g,丰满度1.77±0.22,性腺指数(GSI)1.32±0.31。雄性由3~5(平均4.38)龄组成,平均体长(518±51)mm,体重(234±76)g,丰满度1.62±0.18,GSI0.21±0.11。雌性的这些生物学参数均显著大于雄性(P<0.05)。依据矢耳石线鳗标志轮平均Sr/Ca值(7.99±1.05)×10-3进行判断,有17尾(即62.96%个体)为"淡水型",10尾(即37.04%个体)为"河口型"。16尾雌性中有13尾(即81.25%)为"淡水型",3尾为"河口型"。11尾雄性中仅36.36%为"淡水型",63.64%为"河口型"。对每个生长层组的Sr/Ca值分析表明,雌雄间2龄时无显著差异,但3龄、4龄和洄游龄组都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差异,预示着2龄时两者的栖息水域比较一致,但后来出现了明显栖息地分化。
郭弘艺郑怡唐文乔沈皓魏凯谢正丽Katsumi Tsukamoto
关键词:矢耳石年龄组成日本鳗鲡长江口
类Tc1转座子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1年
转座子广泛存在于各种生物基因组中,能在染色体不同位点间转座,并在基因组中大量扩增.转座子的活动能引起生物基因组或基因的重组和变异,加速生物多样性及其进化速率,被视为生物基因组进化的内在驱动.转座子分2类:反转座子和DNA转座子.类Tc1转座子是DNA转座子超级家族中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一类.本文简要概述了类Tc1转座子的结构特征,及其扩增、转座和迸发的机制,并展望了其应用和研究方向.
刘东唐文乔杨金权刘少军
关键词:基因组转座子转座酶进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