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知识创新工程项目

作品数:419 被引量:12,198H指数:61
相关作者:程国栋康尔泗李新荣张济世陈仁升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兰州大学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18篇期刊文章
  • 19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30篇天文地球
  • 77篇农业科学
  • 40篇生物学
  • 35篇环境科学与工...
  • 33篇水利工程
  • 22篇交通运输工程
  • 21篇建筑科学
  • 19篇自动化与计算...
  • 17篇经济管理
  • 6篇动力工程及工...
  • 4篇石油与天然气...
  • 4篇理学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社会学

主题

  • 60篇气候
  • 57篇冻土
  • 42篇土壤
  • 42篇青藏
  • 36篇流域
  • 35篇气候变化
  • 30篇河流域
  • 28篇降水
  • 26篇径流
  • 23篇青藏高原
  • 22篇多年冻土
  • 22篇黑河流域
  • 21篇铁路
  • 20篇植被
  • 19篇生态
  • 19篇值模拟
  • 18篇沙地
  • 18篇数值模拟
  • 17篇气温
  • 16篇路基

机构

  • 412篇中国科学院
  • 35篇兰州大学
  • 9篇中国气象局兰...
  • 7篇中国科学院研...
  • 6篇中国科学院大...
  • 5篇辽宁师范大学
  • 4篇南京大学
  • 4篇鲁东大学
  • 4篇中国林业科学...
  • 4篇浙江建设职业...
  • 3篇南开大学
  • 3篇甘肃省气象局
  • 3篇西北师范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新...
  • 3篇中国科学院近...
  • 3篇中铁西南科学...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东京大学
  • 2篇兰州铁道学院
  • 2篇兰州中心气象...

作者

  • 38篇程国栋
  • 36篇康尔泗
  • 25篇张济世
  • 24篇李新荣
  • 23篇陈仁升
  • 21篇李栋梁
  • 21篇吕世华
  • 20篇李新
  • 18篇吴青柏
  • 18篇何平
  • 17篇张建明
  • 17篇朱元林
  • 16篇蓝永超
  • 15篇沈永平
  • 13篇靳鹤龄
  • 12篇肖洪浪
  • 12篇刘永智
  • 11篇姚檀栋
  • 11篇丁永建
  • 11篇王涛

传媒

  • 120篇冰川冻土
  • 87篇中国沙漠
  • 36篇高原气象
  • 14篇地球科学进展
  • 1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0篇遥感技术与应...
  • 7篇太阳能学报
  • 7篇干旱地区农业...
  • 5篇岩土工程学报
  • 5篇岩石力学与工...
  • 5篇生态学杂志
  • 5篇第四纪研究
  • 4篇科学通报
  • 4篇地理科学
  • 4篇中国铁道科学
  • 3篇环境科学
  • 3篇大气科学
  • 3篇干旱区地理
  • 3篇应用生态学报

年份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0篇2009
  • 16篇2008
  • 28篇2007
  • 44篇2006
  • 42篇2005
  • 56篇2004
  • 65篇2003
  • 115篇2002
  • 47篇2001
  • 10篇2000
4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工程活动下多年冻土热稳定性评价模型被引量:30
2002年
提出了用季节融化层底板到潜在季节冻结深度区间沉积物融化所需要的热量与季节冻结层底板温度升高至 0℃所需要的热量之和 (Qt) ,与夏半年土体吸收的热量 (Q+ )的比值来描述冻土热稳定性 (ST=Qt/Q+ ) .根据青藏公路沿线地温温度场的监测资料 ,对多年冻土热稳定性模型进行了计算 ,并分析了多年冻土热稳定性与年平均地温、多年冻土顶板温度和季节融化深度间的关系 .根据人类工程活动对多年冻土影响 ,将多年冻土热稳定性分为 4类 :热稳定型、热稳定过渡型。
吴青柏朱元林刘永智
关键词:多年冻土热稳定性
苔藓植物的生态功能及在植被恢复与重建中的作用被引量:148
2003年
苔藓植物由于形体微小,传统上被误认为缺乏经济价值而常被忽略。作者从CO2的固定、水土保持和涵养水源、营养物质的循环与贮存和森林更新等方面,详细论述了苔藓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生态功能,对有关苔藓植物在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与重建中的重要作用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干旱半干旱地区苔藓植物多样性与生态学研究的方向和着眼点。
吴玉环程国栋高谦
关键词:苔藓植物水土保持涵养水源生态功能植被恢复
绿洲边缘夏季小气候特征及地表辐射与能量平衡特征分析被引量:45
2005年
利用“绿洲系统能量与水分循环过程观测试验”加强期(IOP)在甘肃省酒泉市金塔绿洲观测的资料,分析了夏季金塔绿洲边缘的小气候特征及地表辐射收支和地表能量平衡特征。作为绿洲沙漠相互作用的界面,在白天绿洲边缘的垂直运动仍然是以上升气流为主,并且其小气候主要受土壤湿度的影响。中午前后绿洲边缘的总辐射最大值在1000W.m-2左右,净辐射>700W.m-2;在白天,仅有个别天数的感热通量超过100W.m-2,最大值仅为150W.m-2左右。在整个观测期,有超过70%的天数出现负感热通量。而Bowen比在±10-1量级,地表能量不平衡的差额较大,约28%。
张宇吕世华陈世强奥银焕胡泽勇韦志刚
关键词:绿洲边缘小气候特征
水文模型研究综述被引量:82
2003年
水文模型是水文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依照水文系统的概念,给水文模型下了一个粗略的定义。在初步分析水文模型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划分了水文模型的发展阶段。汇总了水文模型的11种分类。依照系统理论模型、概念性模型和分布式模型的分类标准,对各类水文模型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并探讨了水文模型的可能发展方向。
陈仁升康尔泗杨建平张济世
关键词:水文模型水文学分布式模型
基于年平均地温的青藏高原冻土分布制图及应用被引量:71
2002年
年平均地温是指多年冻土年较差为零的深度处的地温 ,是冻土分带划分的主要指标之一 .利用青藏公路沿线钻孔实测年平均地温数据 ,进行回归统计分析 ,获取年平均地温与纬度、高程的关系 ,并基于该结果 ,结合TOPO30高程数据模拟得到整个青藏高原范围上的年平均地温分布 .以年平均地温 0 .5℃作为多年冻土与季节冻土的界限 ,对比分析模拟图与青藏高原冻土图 ,除个别区域有较明显的差异 ,模拟结果图较好地体现了青藏高原冻土的分布情况 .利用模拟结果 ,根据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分带指标及寒区工程多年冻土区划指标 ,对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分布进行了分带划分 ,并统计各分带面积 ;根据简化的冻土厚度计算公式 ,计算了青藏高原多年冻土的厚度分布 .最后 ,利用数值预测方法的结果 ,在气候年增温 0 .0 4℃的背景下 ,对高原未来冻土分布进行了预测 .
南卓铜李述训刘永智
关键词:青藏高原冻土分布制图
220ka BP来萨拉乌苏河流域地质剖面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被引量:25
2005年
萨拉乌苏河流域位于我国北方沙漠/黄土过渡带和生态脆弱带,它对全球气候变化反映非常敏感,是研究全球气候变化响应的理想区域.对该区域滴哨沟湾剖面地球化学元素氧化物及其比值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约220 ka BP以来我国北方气候变化极不稳定,存在着不同时间尺度的频繁变化,这种不稳定性无论是在冰期还是间冰期都有很好的反映.其中倒数第二次间冰期存在3次气候波动;倒数第二次冰期存在7个气候旋回;末次间冰期存在7个气候旋回;末次冰期存在9个气候旋回.这些气候变化与深海氧同位素、极地冰芯反映的全球变化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反映了该区气候变化与全球变化的高度一致性.
靳鹤龄李明启苏志珠董光荣赵晖
关键词:萨拉乌苏河流域地球化学元素气候变化全球变化
塔里木河流域冰川洪水对全球变暖的响应被引量:36
2006年
塔里木河流域近50 a来气温主要呈波动上升趋势,平均上升约0.3℃,其中山区平均升高0.6℃。随着气候变暖,不稳定天气出现的频率增多,冰川退缩,冰雪融水增大,使冰川泥石流和冰川突发洪水等冰雪灾害的发生频率呈上升趋势。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剧烈增温过程中,冰川消融加剧,冰温升高,冰川流速加快,从而造成冰湖增多和库容增大,冰湖溃决洪水的发生呈增加的趋势。建议加强气候变化对水资源和洪水影响的监测和评估。
沈永平王顺德王国亚邵春毛炜峄
关键词:气候变暖塔里木河流域
中国典型山地温冰川水化学空间分布特征与近期冰川动态被引量:20
2000年
从我国玉龙雪山典型温冰川王白水 1号冰川不同区段表面融水 ,新近积雪和冰川补给河水采样分析结果表明 ,雪线以上降水中的稳定同位素和离子含量比雪线以下为高 ,低海拔河水比高海拔融水的氧同位素浓度为低 ,可能在来源上存在着差异 ,这种分布特征说明本温冰川区局部大气环流情况随高度而不同 ,有可能存在季风气候区所特有的“降水量效应”或“季节性效应”。冰川不同水体内离子浓度变化说明 ,冰川融水与地壳表面接触时间越久 ,其中的可融性离子浓度就越高 ,此外也与当地基岩岩性密切相关。冰川水化学的空间分布反映出温冰川化学溶解作用和物理活动性都比较强。小冰期以后气候变暖 ,玉龙山冰川后退的幅度也比较大。实测资料表明 ,50年代以来气候大体以 1 1a~ 1 2a的周期波动 ,受气候波动的控制 ,冰川时进时退 ,变化幅度不同。玉龙山冰川在经历了 1 980~ 1 990年的后退以后 ,最近又显示出前进趋势。在大部分时期内 ,除非突然出现全球大幅度变暖的情况 ,冰川受气温和降水非同步变化的制约 ,在总体趋势上是比较稳定的 ,不会很快消失 。
何元庆姚檀栋杨梅学
关键词:水化学气候积雪
基于遥感与GIS的黄土丘陵区生态监测系统研究——以定西地区4县为例被引量:23
2003年
基于遥感和GIS技术建立的甘肃中部黄土丘陵重点地区生态环境监测系统的初步监测结果表明,近10a来定西4县黄土丘陵区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显著。其中:增加最为显著的是菜地和果园,分别增加了275%和164%,说明试验区农业产业结构有较大的调整,即从单一的粮食生产转为与经济作物相结合的模式;减少最为显著的是河流和宜林宜草荒地,分别减少了68%、63%和67%,说明该地区对未利用土地的开发程度较大;该地区多年来推行水土保持和退耕还林工作,所以混交林和防护林增加的幅度较大,分别增加了43%和46%;该地区的连续建筑用地、分散建筑用地和交通用地都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分别增加了34%、13%和21%,说明该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的趋势。遥感与GIS为生态监测系统的建立与应用提供了丰富的数据源和强大的数据处理手段。
马明国陈贤章
关键词:遥感黄土丘陵区生态监测混交林防护林
黑河流域大气资料尺度转换的对比分析被引量:11
2005年
尺度转换是解决尺度差异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尺度转换统计模式的可靠性和正确性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建立统计模式时所用的实际气象资料的处理,尤其在下垫面分布极不均匀地区。本文研究了黑河流域这一复杂下垫面条件下的大气资料的尺度转换问题,对比分析了由NCEP再分析资料直接内插到较小尺度而得到的局地气候变化与由尺度转换统计模式,经过客观分析所得到的局地气候变化。结果表明,直接插值所得的细网格值只能用于对平坦地区的温、湿状况的描述,而对较高山区的区域特征描述不够;进行观测资料的客观分析可以更准确地反映黑河流域复杂下垫面背景下近地层大气要素场的变化。研究表明,客观分析过程是尺度转换过程的重要环节。
高艳红程国栋李新吕世华
关键词:黑河流域
共4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