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A05050406-1)
- 作品数:3 被引量:136H指数:3
- 相关作者:贾荣亮李新荣刘立超李刚王增如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腾格里沙漠东南缘荒漠草地不同群落类型土壤有机碳分布及储量特征被引量:16
- 2018年
- 荒漠生态系统环境的复杂性及其高度的空间异质性是土壤碳储量估算结果不确定性的重要因素。通过调查取样和室内分析,研究了腾格里沙漠东南缘10种主要荒漠草地群落各土壤层(0–5、5–10、10–20、20–30、30–50、50–70和70–100 cm土层)的土壤有机碳(SOC)含量、垂直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以及0–5、0–20、0–50和0–100 cm土层剖面的土壤有机碳密度(SOCD)。结果显示,灌木群落是SOC含量的重要影响因素,各土层SOC含量在10种群落间均存在显著差异。从土壤表层到深层,SOC含量主要表现为由高至低和先升高后降低两种特征。SOC含量与黏粉粒含量、全氮(N)、全磷(P)和电导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砂粒含量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各群落之间,0–5、0–20、0–50和0–100 cm土层剖面的SOCD均存在显著差异,其平均值分别为0.118、0.478、1.159和1.936 kg·m^(–2)。这一结果低于全球和全国草地SOCD的平均值,利用全国数据或该研究的平均值可能会高估或低估区域土壤有机碳储量,因此利用不同群落的SOCD能增加荒漠地区土壤有机碳储量估算的确定性。
- 杨昊天王增如贾荣亮
- 关键词:腾格里沙漠荒漠草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土壤有机碳密度
- 腾格里沙漠东南缘4种灌木的生物量预测模型被引量:26
- 2013年
- 灌木生物量模型是预测灌木生物量最有效的方法。选择腾格里沙漠南缘荒漠生态系统中常见的4种灌木(驼绒藜(Ceratoides latens)、盐爪爪(Kalidium foliatum)、珍珠猪毛菜(Salsola passerina)、红砂(Reaumuria soongarica))为研究对象,以株高(H)和冠幅(C)的复合因子灌木体积(V)为自变量,通过回归分析,分别构建了4种灌木和混合物种的叶、新生枝、老龄枝、地上部分、地下部分和整株生物量的预测模型。通过决定系数(R2)、估计值的标准误(SEE)和回归检验显著水平(p<0.05)筛选出了最优的生物量估测模型。结果显示:4种灌木的生物量模型主要以幂函数W=aVb为最优模型,少数以三次函数W=a+bV+cV2+dV3为最优模型。灌木生物量与V之间呈极显著的相关关系(p<0.001),决定系数较高,分别为:叶片(0.775
- 杨昊天李新荣王增如贾荣亮刘立超高艳红李刚
- 关键词:灌木生物量荒漠地区
- 荒漠草地4种灌木生物量分配特征被引量:100
- 2013年
- 生物量是植物积累能量的主要体现,其在各器官中的分配是植物对环境适应的结果,反映了植物的生长策略。生物量分配会影响不同碳库之间的碳周转,进而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选取腾格里沙漠东南缘荒漠草地的4种优势灌木种,采用全挖法在个体水平上研究了各器官的生物量以及地下-地上生物量关系(根冠比R/S),试图揭示生物量在各器官中以及地下-地上的分配格局。结果表明:不同物种生物量在地上部分各器官中的分配策略不同;R/S也不相同,其中红砂(Reaumuria soongarica)最大(中值为0.972),珍珠(Salsola passerina)(中值为0.744)和驼绒藜(Ceratoides latens)(中值为0.670)次之,盐爪爪(Kalidium foliatum)最小(中值为0.179),这表明4种灌木具有各自独特的生长策略。随着灌木的生长,冠幅和生物量不断增大,R/S呈下降趋势,说明植物在开始生长阶段对限制性的水分和养分可能有更高的竞争需求。4种灌木的根系分布在不同种间也存在差异,盐爪爪根系较浅(主要分布在0~30cm土层),其次是珍珠(主要分布在0~50cm土层),驼绒藜和红砂的根系分布较深(主要分布在0~70cm土层)。驼绒藜、红砂和珍珠的地下-地上生物量分配模式支持等速生长假说,而盐爪爪的地下-地上生物量分配模式则不支持该假说。4种灌木的地上生物量与地下生物量(经对数转换)均呈极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p〈0.001),决定系数介于0.81~0.93之间,这一相关关系可以应用于对荒漠草地地下生物量的估算。本结果有助于进一步研究荒漠生态系统的生物量分配格局和碳循环。
- 杨昊天李新荣刘立超贾荣亮王增如李小军李刚
- 关键词:生物量分配荒漠草地腾格里沙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