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霍英东基金(91086)

作品数:18 被引量:345H指数:11
相关作者:赵雪雁王录仓王航林曼曼赵海莉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霍英东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历史地理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经济管理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5篇生态
  • 5篇流域
  • 5篇河流域
  • 5篇黑河流域
  • 5篇城市
  • 5篇城市化
  • 3篇生态环境
  • 3篇内陆河
  • 3篇内陆河流域
  • 3篇互动
  • 3篇产业结构
  • 3篇城镇发展
  • 2篇动力机制
  • 2篇生态环境效应
  • 2篇生态效应
  • 2篇水资源
  • 2篇环境效应
  • 1篇第三产业
  • 1篇第三产业发展
  • 1篇以人为本

机构

  • 19篇西北师范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15篇赵雪雁
  • 6篇王录仓
  • 3篇王航
  • 2篇严江平
  • 2篇赵海莉
  • 2篇林曼曼
  • 1篇巴建军
  • 1篇程国栋
  • 1篇周健
  • 1篇张云峰

传媒

  • 8篇干旱区资源与...
  • 3篇西北师范大学...
  • 1篇中国人口·资...
  • 1篇地域研究与开...
  • 1篇冰川冻土
  • 1篇兰州大学学报...
  • 1篇开发研究
  • 1篇干旱区研究
  • 1篇干旱区地理
  • 1篇中国科协第五...

年份

  • 1篇2008
  • 6篇2007
  • 6篇2006
  • 3篇2005
  • 3篇2004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黑河流域产业结构与生态环境耦合关系辨识被引量:50
2005年
产业结构作为人类作用于生态环境的主要环节,与区域资源、环境存在着显著的互动关系。在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紧缺的西北干旱区内陆河流域,由于产业发展与流域生态环境及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不相吻合,导致生态环境严重退化,目前亟需深入研究产业结构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关系。本文以黑河流域为典型研究区,通过建立生态环境质量及产业结构效益指标体系,对黑河流域上、中、下游的生态环境质量和产业结构效益作了综合评价,并对二者的耦合关系进行了定量辨识。结果表明:黑河流域产业结构效益自上游向下游在空间上呈倒“U”型,而生态环境质量与环境产业协调度沿河自上游向下游具有基本一致的变化趋势,都依次降低,说明现阶段黑河流域沿河自上游向下游,产业结构对生态环境的依赖性逐渐降低,而破坏性逐渐上升。
赵雪雁周健王录仓
关键词:黑河流域产业结构生态环境
甘肃省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培育被引量:3
2007年
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是推进结构调整的中心环节。但是,现阶段甘肃省企业仍普遍处于传统创新阶段,自主创新能力非常薄弱,自主创新面临着企业盈利水平、投入能力、创新收益、创新人才、创新机制、企业家精神和企业制度等一系列障碍。甘肃省要培育自主创新能力,任重而道远,必须增强企业创新的自主意识,强化创新激励机制及产学研联动机制、营造良好的自主创新环境,建立稳定的投入增长机制、完善企业家成长与激励机制、健全人才支撑体系。
赵雪雁严江平
关键词: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西北干旱区城市化进程中的生态预警初探被引量:22
2004年
城市化是西北干旱区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最重要问题 ,开展城市化进程中的生态预警研究 ,有助于保持可持续的城市化进程 ,促进西北干旱区可持续发展。本文对西北干旱区城市扩展的生态环境阈限、城市化进程中生态预警指标体系、预警方法以及预警程序进行了初步探讨。
赵雪雁
关键词:城市化进程预警方法预警指标体系西北干旱区生态
西北地区城市化与第三产业发展的互动关系分析被引量:11
2006年
第三产业作为城市化的直接推动力,它的快速发展将掀起西北地区城市化的第二次浪潮。本文从城市化水平与人均第三产业产值及第三产业产值比重的关系、城市规模与人均第三产业产值的关系等角度对西北地区城市化与第三产业的互动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1)西北地区城市化率与人均第三产业产值显著相关;(2)第三产业比重与城市化率的相关性不强;(3)城市辖区人口规模与第三产业规模存在着较显著的相关关系。
赵雪雁林曼曼
关键词:城市化第三产业
内陆河流域城镇发展的历史过程与机制——以黑河流域为例被引量:29
2005年
城市的起源与形成是一个极其复杂而漫长的过程,是诸文明要素积累凝聚、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黑河流域的城市大致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秦汉以前的城市萌芽,两汉时期的奠基期,十六国时期、隋唐时期的第二高峰期,宋以后的衰落期,直到明清以后城市再度复苏.在这一变化过程中,移民屯垦、兴修水利、农牧业的消长与进退、人口迁移与聚集、地缘政治和自然环境的变化是城镇发育与成长的主要驱动力.其中,又蕴含了两个相互交错的正负效应:汉民族的西扩—统一的国家—稳定的地缘政治关系—移民屯垦—兴修水利—农业繁荣—气候暖湿—城镇发展;少数民族东进—地方割据—复杂动荡的地缘政治环境—牧业扩张—气候干冷—沙漠化扩大—城镇衰退.其实质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和民族分布格局下,对优势生存空间的争夺.
王录仓程国栋赵雪雁
关键词:城镇发展动力机制黑河流域
城市化与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分析被引量:22
2006年
从各国的经验来看,城市化与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着强烈的互动关系。本文详细分析了西北地区城市化与人均GDP、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速度的关系。结果表明:(1)西北地区城市化水平与人均GDP的关系符合国际一般规律,呈对数关系;(2)西北地区城市化水平的地区差异与地区资金投入量、消费和收入的关系密切;(3)西北地区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间的相关关系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4)不同的时段造成西北地区省际城市化水平差异的主要因子不同;(5)与经济增长速度相比,西北五省区的城市化速度仍存在不同程度的滞后。
赵雪雁
关键词:城市化经济发展
内陆河流域城镇发展的历史过程与机制——以黑河流域为例
城市的起源与形成是一个极其复杂而漫长的过程,是诸文明要素积累凝聚、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黑河流域的城市大致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秦汉以前的城市萌芽;两汉时期的奠基期;曹魏十六国时期的衰退期;隋唐时期的第二高峰期;宋以后的又一...
王录仓赵雪雁
关键词:城镇发展动力机制黑河流域
文献传递
干旱区内陆河流域产业结构效益分析——以黑河流域中游张掖市为例被引量:7
2007年
产业结构与区域资源、环境之间存在着强烈的互动关系,以黑河流域中游张掖市为例,将水资源作为产业结构变化的内在驱动力,从经济效益、资源效率、资源供需、环境效益等方面出发对西北干旱区内陆河流域的产业结构效益进行了分析.根据研究区现状,提出了产业结构调整方案.
赵雪雁赵海莉
关键词:资源环境约束产业结构效益黑河流域
甘肃省产业转型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研究被引量:44
2007年
产业转型在促进区域社会经济繁荣的同时,也对生态环境产生重要影响。分析了甘肃省产业发展轨迹以及不同产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利用不同产业的生态环境影响指数计算了1980年以来该省产业转型的生态环境效应。得出以下结论:1980年以来,甘肃省产业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动,经历了2次产业转型;产业结构生态环境影响属于中等,1980年以来出现2次大的波动,存在降低后又反弹现象;产业转型轨迹与产业转型引起的生态环境效应轨迹在变化趋势上存在着一致性,都呈明显的“波浪形”;产业转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滞后于产业转型;基于生态环境保护的产业转型任务相当艰巨,亟需实施基于生态环境保护的长效产业政策。
赵雪雁
关键词:产业结构产业转型生态环境效应
西方国家基于“二元”结构的农村劳动力转移理论述评被引量:5
2006年
目前对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理论研究很多,西方国家依据“二元经济结构”理论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研究形成了刘易斯的二元经济模型、拉尼斯-费景汉模型、乔根森模型、托达罗劳动力转移模型等.分别对这几种理论模式进行了评析,并且对西方国家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理论模式论和实践经验进行了归纳总结,旨在为我国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提供切合我国实际的科学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以便更好地促进我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推进我国城市化进程.
张云峰王录仓王航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