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3CB227904)

作品数:16 被引量:126H指数:7
相关作者:雷少刚卞正富杨德军张农阚甲广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矿业大学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安徽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矿业工程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篇矿业工程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土壤
  • 3篇干旱
  • 3篇半干旱
  • 2篇植被
  • 2篇中空注浆锚索
  • 2篇土壤含水率
  • 2篇土壤水
  • 2篇注浆
  • 2篇注浆锚索
  • 2篇锚索
  • 2篇煤矿
  • 2篇含水率
  • 1篇地表
  • 1篇地理编码
  • 1篇地裂缝
  • 1篇顶板
  • 1篇顶板离层
  • 1篇沿空留巷
  • 1篇遥感
  • 1篇引导型

机构

  • 16篇中国矿业大学
  • 2篇中煤科工集团...
  • 1篇安徽理工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湖南科技大学
  • 1篇江苏省资源环...
  • 1篇徐州徐工环境...
  • 1篇内蒙古伊泰广...

作者

  • 6篇雷少刚
  • 5篇卞正富
  • 3篇杨德军
  • 2篇牟守国
  • 2篇郄晨龙
  • 2篇张农
  • 2篇阚甲广
  • 2篇刘英
  • 2篇杜国强
  • 2篇陈秀琴
  • 1篇赵华
  • 1篇邓喀中
  • 1篇王丽
  • 1篇贾铎
  • 1篇王海琳
  • 1篇刘振国
  • 1篇赵云龙
  • 1篇赵伟颖
  • 1篇董霁红
  • 1篇杨森

传媒

  • 3篇Transa...
  • 2篇煤炭科学技术
  • 2篇生态与农村环...
  • 1篇煤炭技术
  • 1篇金属矿山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煤矿开采
  • 1篇煤炭工程
  • 1篇煤炭学报
  • 1篇煤矿安全
  • 1篇华北科技学院...

年份

  • 2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6篇2015
  • 3篇2014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沿空留巷顶板离层力学模型与机理被引量:4
2016年
为研究沿空留巷顶板离层的变化规律,根据留巷顶板离层演化机制,基于弹性梁弯曲理论,建立沿空留巷顶板离层力学模型。由叠加法原理确定了模型最终的挠度方程解析式,基于此模型确定了锚固区内外顶板离层量的计算方法,根据相关参数求出离层值,进一步确定了顶板离层量为0时有效的锚固荷载。以某矿1205工作面沿空留巷作为模型的算例,结果表明:在没有锚固载荷的作用下最大的离层值为38 mm,以及顶板离层值为0时锚固荷载为2.3 MPa,并结合理论分析与现场情况提出了有效的支护方案。
谢正正张农
关键词:沿空留巷力学模型顶板离层挠度方程锚固作用
中空注浆锚索破坏机理研究及承载性能优化被引量:2
2015年
针对目前中空注浆锚索在巷道围岩控制过程出现的技术难题,主要分析注浆锚索几何形状引起的锚索结构件间的相互力学作用,采用弹塑性力学方法分析锚索与锚固体界面的应力状态和破坏机理,并推导出注浆锚索的近似应力函数公式,为注浆锚索承载能力的设计提理论依据。
黄中峰刘娜阚甲广
关键词:中空注浆锚索
PS-DInSAR技术在山区重复采动地表沉陷监测中的应用(英文)被引量:4
2014年
基于高分辨率TerraS AR-X数据,利用DInS AR和PSI技术监测山区重复采动引起的地表沉陷。在DInS AR数据处理过程中,分别利用SRTM、基于矿区大比例尺航测地形图生成的relief-DEM对外部DEM的影响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由于研究区的地形复杂,SRTM无法充分补偿地形相位。随后,利用在矿区范围内布设的角反射器对基于不同外部DEM的地理编码进行检验,结果显示,基于relief-DEM的地理编码精度明显较优,其在X、Y方向的地理编码中误差分别为6.35 m和11.65 m。对于PSI技术,为了降低形变梯度过大对相位解缠的影响,基于时序DInS AR的处理结果,对识别出来的PS点进行掩模,使得只有位于沉陷边缘和稳定区域的PS点用于PSI分析处理。结果表明,PSI技术可以进一步优化时序DIn SAR获取的地表形变边界信息。
刘振国卞正富雷少刚刘东烈Andrew SOWTER
关键词:DINSAR地理编码PSI重复采动角反射器
宽窄条带间隔部分充填的准静态开采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以某矿13煤及以上150m岩层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相似模拟原则,进行平面应力相似模拟实验,重点分析了煤层开采且充填完成后覆岩达到稳定状态时的位移和应力变化及特点。通过实验分析,40%宽窄条带间隔充填能显著控制亚关键层基本顶和主关键层的下沉,从而控制覆岩整体运动,使其保持准静态状态;宽窄条带间隔距离小,形成几何不连续、工程效果连续的80m等效大条带,均化应力集中,减轻宽条带承重,满足充填要求;层状岩体的"被夹板弯曲"特点,使得宽窄充填条带上方的岩层相对位移较小,侧向煤壁达到应力集中峰值,但不破坏,满足绿色开采的要求。
赵云龙潘东江王海琳于怀磊来海斌王敏
关键词:关键层
半干旱矿区地裂缝对土壤水分和地表剪切强度的影响被引量:10
2016年
为研究矿区地裂缝对土壤水分及地表剪切强度的影响规律,针对井工煤矿采煤产生的沉陷裂缝,通过野外现场试验,对垂直裂缝方向上的土壤含水率和地表剪切强度进行测定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沿垂直裂缝的方向上土壤含水率与测点距裂缝的距离之间呈一定的正相关关系,相关性未达显著水平(P>0.05),初步得到土壤平均含水率随距地裂缝距离的增加而增大,地裂缝的出现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裂缝及其周边土体含水率;地表剪切强度与距地裂缝距离之间呈一定的正相关关系,相关性未达显著水平(P>0.05),初步得到地裂缝对周围土体结构产生一定影响,即距地裂缝越近,剪切强度越低,地裂缝的出现降低了地裂缝及其周边土体的剪切强度。
杜国强陈秀琴郄晨龙杨德军
关键词:地裂缝土壤含水率
基于NDVI时间序列轨迹的草原露天矿区植被时空动态特征被引量:5
2017年
采矿作用下草原露天矿区植被时空动态特征尚不明确.以胜利露天矿区为例,选取MODIS和Landsat影像,利用ESTARFM构建2001—2015年植被生长期一致的年际Landsat时间序列,以时间分割算法拟合像元NDVI时间序列轨迹,结合轨迹形态特征提取早期扰动型、持续扰动型、扰动稳定型、扰动稳定恢复型和扰动恢复型5种植被动态类型及各类型的时间特征.结果表明:胜利矿区植被动态类型以扰动恢复型为主,占各类型像元总数的55.2%,扰动稳定型和持续下降型次之,分别为25.6%和11.0%,早期扰动型和扰动稳定恢复型较小,分别为3.5%和4.7%.扰动多发于2004—2009年,稳定期多始于2008年,空间上多分布于露天采场和排土场,恢复期多始于2008年和2010年,其空间范围较小且集中于矿井外围和排土场.扰动持续时长以1年为主,稳定期持续时长以7年为主,恢复期持续时长中稳定恢复型为2~5年,扰动恢复型为8年.
贾铎王藏姣牟守国赵华
关键词:NDVI
西部风积沙区超大工作面开采土地损伤评价被引量:7
2017年
针对我国西部风积沙区超大工作面开采具有所处生态环境脆弱、开采强度大等显著特点,以神东地区大柳塔矿区为例,构建矿区土地质量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将矿区土地质量分为5级,通过熵技术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采用改进的灰度关联法对矿区工作面土地损伤程度进行研究与评价。结果表明:影响矿区土地质量的主要因子是裂缝宽度、附加坡度、下沉深度及侵蚀模数,其次是有效P,有效K,植被覆盖度,有机质等因子;大柳塔矿区工作面土地质量为第4级,土地质量较差,损伤较为严重;改善矿区土地质量,应在采前预测土地损伤状况,采中优化开采技术,控制地形地貌改变,采后进行人工修复和生态环境的自我恢复。
李云鹏卞正富雷少刚刘英
煤矿膏体充填材料配比试验研究被引量:8
2015年
根据膏体充填工艺及上覆岩层控制理论,提出了膏体需具有自稳能力和强度,还应具有良好的可泵性,其性能受矸石级配、细粉料、胶结料、质量浓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以五亩冲煤矿膏体充填为例,通过正交试验系统研究了膏体充填材料的配比,通过环管试验研究了膏体在管道中的沿程阻力。试验结果表明:膏体质量浓度为79%,水泥、生石灰、矸石的质量比为1∶3∶7时,制成的膏体在技术上和经济上均能满足五亩冲煤矿充填需要。
唐海赵海龙黄靖龙邹复初
关键词:膏体充填正交试验塌落度可泵性
锚杆(索)和U型钢支架支护失效形式与控制技术被引量:28
2015年
随矿井开采深度不断延伸,高应力、强采动导致U型钢支架与锚杆(索)支护破坏失效的问题越来越严重。通过理论分析与现场调研,将U型钢支架破坏失效划分为面内结构性受载破坏、搭接部位撕裂折损、卡缆失效破坏、拉杆和背板失效破坏、轴力错断型折损、纵向扭曲折损、综合性破坏等7类,将锚杆(索)支护失效形式划分为粘结失效型、围岩失效型、杆体破断失效型、护表构件失效型等4类。在此基础上,提出架型优选、壁后充填、薄弱点锚杆(索)强化等3项技术控制U型钢支架破坏失效,提出锚杆杆体强化、护表构件性能提升、树脂锚固剂性能改造、围岩滞后注浆等4项技术控制锚杆(索)支护破坏失效。
张农阚甲广杨森
关键词:锚杆支护U型钢支架失效形式控制技术
增强分辨率的土壤水表观热惯量法反演(英文)被引量:4
2014年
基于热传导理论建立土壤日温差模型,可实现基于TM影像提取特定深度的土壤日温差信息。利用该模型获取的土壤日温差与ATI的分辨率可达到120 m(TM)或60 m(ETM+)。荒漠矿区实验表明,实测土壤水分与MODIS得到的ATI的相关系数仅为0.264,而与改进模型得的高分辨率ATI相关系数为0.789,监测的土壤水分均方根误差为1.90%(m3/m3)。提出的方法同样还适用于其他具有热红外波段的高分辨率影像结合ATI的土壤水分提取。
雷少刚卞正富John L.DANIELS刘东烈
关键词:遥感空间分辨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