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科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08dz1900601)
- 作品数:2 被引量:9H指数:2
- 相关作者:梅长林马熠熠陈冬平李林郁胜强更多>>
- 相关机构:第二军医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患者并发肉眼血尿治疗方法的回顾研究被引量:7
- 2012年
- 目的 寻找治疗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ADPKD)并发肉眼血尿的理想疗法。方法1993年以来曾在我科住院治疗以及目前在我科多囊肾病专科门诊定期就诊随访的ADPKD患者为对象。收集ADPKD患者出现肉眼血尿时的平均年龄、性别构成、肾功能水平、诱发因素、治疗方案、症状持续时间、血小板计数、凝血参数、肾脏囊肿大小等资料,分别以不同的肉眼血尿诱发因素及治疗方案进行分组,比较其各指标间的差异。结果共筛选出ADPKD患者905例。279例(男150例,女129例)曾有肉眼血尿病史,其中146例能提供完整的病史和治疗经过,而只有101例能提供相关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在这101例中,肉眼血尿可出现在慢性肾脏病(CKD)任何一期;GFR为(56.4±44.1)ml·min·(1.73m2)-1;症状持续时间(8.8±8.0)d;男、女患者症状持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2±7.3)d比(9.5±8.8)d,P=0.426);凝血参数均在正常参考范围内,其中91例患者血小板计数正常。不同诱发因素导致的肉眼血尿持续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卧床休息组症状持续时间显著短于其他组患者(P〈0.05)。各组间血小板计数、凝血酶时间和国际标准化比值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出现肉眼血尿的ADPKD患者应首先明确其诱因。卧床休息应作为核心治疗措施。在考虑使用止血药物时建议使用抗纤维蛋白溶解类药物,不需要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 马熠熠陈冬平梅长林郁胜强戎殳张彤李林
- 关键词: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肉眼血尿
- 尿肾损伤分子-1预示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早期发展速度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探讨尿KIM-1水平与早期ADPKD患者病情进展的相关性,及其预示作用。方法:(1)收集临床确诊为ADPKD患者(CKD1,2期)及体检健康人群各40例,并取其晨起后第2次尿液标本,采用ELISA方法测定尿液中Kim-1浓度,比较多囊肾病人群与正常人群在Kim-1表达程度的差异;(2)用多囊肾患者肾脏体积增长速度判断疾病进展状况,用MRI肾脏成像的方法计算6个月间隔后肾脏体积增长情况;(3)去除肾脏总体积大于1500cm3的患者,以肾脏体积半年增长率2.7%为界,将患者划分为高平均速度组和低平均速度组,比较两组间KIM-1水平差异。结果:(1)多囊肾患者与正常人群相比,eGFR水平(采用CKD-EPI公式计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尿中Kim-1水平多囊肾病组显著升高[(837.9±821.5)pg/mlvs(440.3±270.2)pg/ml,P<0.05];(2)多囊肾患者半年肾脏体积增长速度为(4.88±3.86)%,显著高于国外报道的多囊肾患者半年体积增长速度;(3)高平均速度组KIM-1水平高于低平均速度组(P<0.05)。结论:Kim-1作为肾小管损伤后出现的一种重要的生物标记物在多囊肾病患者群中表达显著升高,能预示早期肾脏体积并未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多囊肾患者肾体积的增长快慢,但Kim-1在疾病进展中的作用机制仍需要进一步的实验研究阐明。
- 马熠熠陈冬平梅长林郁胜强李林徐成钢
- 关键词:肾损伤分子-1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