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371179)

作品数:13 被引量:59H指数:5
相关作者:马俊青倪洁丽张昊王林李强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医科大学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高邮市中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江苏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正畸
  • 2篇正畸治疗
  • 2篇少年
  • 2篇神经嵴
  • 2篇青少年
  • 2篇锥形束CT
  • 2篇骨发育
  • 2篇安氏
  • 2篇斑马
  • 2篇斑马鱼
  • 1篇新生儿
  • 1篇牙根
  • 1篇牙根吸收
  • 1篇牙合
  • 1篇牙釉质
  • 1篇牙周
  • 1篇牙周病
  • 1篇釉质
  • 1篇釉质表面
  • 1篇人牙

机构

  • 13篇南京医科大学
  • 3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解放军第35...
  • 1篇高邮市中医医...
  • 1篇丹阳市人民医...

作者

  • 12篇马俊青
  • 6篇倪洁丽
  • 5篇张昊
  • 3篇李琥
  • 3篇王林
  • 3篇王震东
  • 3篇李强
  • 2篇倪媛媛
  • 2篇侯伟
  • 2篇李媛
  • 2篇翁亚娟
  • 2篇周婷婷
  • 2篇韶青华
  • 1篇吴占敖
  • 1篇李青奕
  • 1篇邵胜
  • 1篇刘翔
  • 1篇林汤毅
  • 1篇严斌
  • 1篇谷妍

传媒

  • 6篇口腔生物医学
  • 3篇口腔医学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中华口腔医学...
  • 1篇江苏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7
  • 5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Rap1b在斑马鱼神经嵴中表达情况的初探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研究Rap1b与斑马鱼颅面部发育的关系。方法:利用模式动物斑马鱼,取由神经嵴发育而来的颅面部组织做实时定量RT-PCR,观察不同时期Rap1b的mRNA表达情况。再通过Rap1b整体原位杂交观察其在斑马鱼发育过程中时间和空间的表达情况,并与神经嵴特异性标志基因Crestin原位杂交表达情况在时间和空间上对比。结果:实时定量RT-PCR结果显示,Rap1b在神经嵴形成、迁移、分化过程中在颅面部均有表达。原位杂交结果显示,Rap1b与Crestin在斑马鱼中的表达在时间和空间上有重叠。结论:Rap1b可能通过调节神经嵴发育参与颅面部发育。
于蕾倪洁丽马俊青陈文静
关键词:神经嵴斑马鱼
江苏地区正常人群上唇三维形态相关指标的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研究江苏地区正常青少年上唇形态并建立上唇三维方向相关测量值。方法:选择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受试者104例拍摄锥形束CT和正面相照片。上唇的厚度应用MIMICS 10.0软件直接测量,上唇的高度、宽度及唇红高度用数码照相-计算机辅助测量法测量。选择30个测量标记点,对被研究者的18个线距进行测量。数据由统计软件SPSS 17.0分析。结果:上唇指标的三维正常参考值男性组与女性组相比大部分有统计学差别,且男性组的所有测量指标都高于女性组。不同年龄组相比表明上唇的高度、宽度及上唇基部厚度的测量指标有随年龄增加趋势,但上唇游离处的厚度却有变薄的趋势。对称性研究发现,左、右唇宽度的差值为2 mm,唇峰处唇红高左右差别均值仅为0.4 mm。按差值比例计算得到上唇在横向的不对称程度最大,其次为厚度,最小的为高度。结论:建立了上唇三维方向的正常参考指标,所有指标的均值男性大于女性;随着年龄的增长除唇游离处的厚度有变薄趋势外,上唇的高度、宽度及上唇基部厚度均有增加趋势;上唇的不对称主要表现在水平向。
倪媛媛马俊青李强王震东李媛李琥倪洁丽张昊王林
关键词:上唇软组织厚度
转录因子GATA4对颅面骨发育与矿化的影响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通过条件性基因敲除小鼠模型,探讨转录因子GATA4在颅面骨发育与矿化中的作用。方法通过Cre-loxp转基因小鼠技术,将Wnt1-Cre转基因小鼠与GATA4^(fl/fl)转基因小鼠杂交,得到神经嵴细胞特异性GATA4基因敲除小鼠(Wnt1-Cre;GATA4^(fl/fl))。取2周龄雄性GATA4条件敲除小鼠和野生型小鼠各5只处死后应用Micro-CT进行颅盖骨、腭骨和右侧下颌骨的骨形态及骨密度分析。结果:与野生型小鼠相比,GATA4条件敲除小鼠的颅盖骨长度、宽度、鼻额角、腭部宽度、下颌骨长度及高度均明显减小,而腭中缝宽度增大(P<0.05)。下颌骨骨小梁体积分数、骨小梁数量均下降,骨小梁间隔增加(P<0.05)。结论:GATA4参与调控了颅面部骨的发育,对颅面部骨的形成和矿化具有重要调控作用。
周婷婷郭舒瑜张宇新翁亚娟张梦男马俊青
关键词:GATA4
正畸不锈钢弓丝表面纳米二氧化硅涂层的研制
2016年
目的:研制纳米二氧化硅涂层正畸不锈钢弓丝,并对弓丝涂层结构表面性能以及基本物理性能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采用非平衡磁控溅射法,在不锈钢正畸弓丝表面沉积生成纳米二氧化硅膜,使用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观察分析改性弓丝表面及截面的形貌特性,并比较两种弓丝的摩擦性能。结果:研制生产出纳米二氧化硅涂层弓丝,弓丝表面沉积二氧化硅薄膜厚度约50 nm。二氧化硅尺寸均一,分布均匀,表面光洁度高,涂层弓丝摩擦性能明显优于不锈钢弓丝。结论:弓丝表面纳米二氧化硅镀膜对弓丝尺寸几乎无影响,具有良好表面性状及光化学活性,且降低了托槽—弓丝间的摩擦力,可以满足口腔正畸临床需要。
陈晓星李华张昊马俊青李琥王震东严斌李青奕韶青华谷妍王威
关键词:纳米二氧化硅磁控溅射
不同年龄段小鼠下颌前导后髁突骨骼改建差异的研究
2016年
目的:观测小鼠间歇性下颌前导后髁状突的形态学变化,比较不同年龄段的组织改建差异,为下颌前导的矫治时机和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4 周龄和8 周龄BABL/c雌鼠上建立间歇性下颌前导模型,于下颌前导后的14 d和28 d取颞下颌关节标本行Trap染色、Godener三色染色、微型计算机断层扫描(Micro-CT)技术来研究髁突破骨细胞及成骨细胞变化和骨骼形态学变化。结果:28 d时4 周龄组相对于28 d时8 周龄组,骨体积分数(BV/TV)和骨小梁厚度(TB.Th)减小,骨小梁间距(TB.Sp)增大(P<0.05)。骨小梁数量(TB.N)无明显差异(P>0.05)。14 d时4 周龄组相对于14 d时8 周龄组以及14 d时4 周龄组相对于28 d时4 周龄组,每视野中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数升高(P<0.05)。结论:小鼠导下颌向前与髁突骨骼改建有密切联系,不同年龄段差异显著。
王龙凤王冬玥郭舒瑜倪洁丽马俊青李琥邵胜林汤毅李媛侯伟刘翔
关键词:不同年龄
不同垂直骨面型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颞下颌关节三维形态结构的比较被引量:14
2014年
目的 采用三维影像技术研究不同垂直骨面型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颞下颌关节的形态结构,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117例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青少年患者(下颌平面角高角30例,均角58例,低角29例),拍摄锥形束CT,采用Mimics 10.0软件重建影像,测量并比较髁突的位置和形态、关节窝形态以及关节间隙等14个项目.结果 相对于均角和高角患者,低角患者髁突相对于颅底更偏后下[低角、均角和高角患者髁突与S点的垂直向距离分别为(20.67±1.99)、(20.56±1.85)、(20.29±2.00) mm;髁突与S点的近远中向距离分别为(9.15±1.61)、(8.45±1.41)、(8.49±1.32) mm],关节窝较深[深度分别为(7.83±1.06)、(7.58±0.82)、(7.30±1.00) mm],关节结节后斜面较陡[斜度分别为(28.91±3.94)°、(27.05±3.68)°和(27.19±3.84)°],髁突更前倾[角度分别为(69.16±4.48)°、(66.68±5.02)°和(66.22±6.57)°],髁突更短[高度分别为(17.50±2.84)、(18.11±2.60)和(18.87±2.01)mm]且更粗[长轴长度分别为(19.43±2.04)、(19.17±1.84)和(18.54±2.14) mm],髁突在关节窝中后位的比例较大(分别为26%、4%和0%).结论 不同骨面型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的关节窝形态以及髁突形态、位置均有一定差异,临床分析关节结构和功能时应关注这种差异性.
车蓓张昊钱才梅张阳王林马俊青
关键词:颞下颌关节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双侧完全性唇腭裂新生儿进行鼻-齿槽塑形治疗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 观察鼻-齿槽塑形治疗(presurgical nasal-alveolar molding,PNAM)对双侧完全性唇腭裂婴儿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例出生10天~3个月的双侧完全性唇腭裂新生儿进行鼻-齿槽的整形,测量治疗前后的双侧上唇裂隙宽度、前鼻突到唇裂距离、鼻小柱长度及唇裂交角,并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经过3~4个月的PNAM治疗后,双侧上唇裂隙宽度、前鼻突到唇裂距离明显减小,鼻小柱长度明显增加,均有统计学意义;唇裂交角增大,但无统计学意义。鼻外形左右基本对称,鼻翼外形恢复不明显,鼻小柱位于面部正中位置。结论 PNAM塑形治疗能有效减少双侧完全性唇腭裂婴儿的上唇裂隙宽度,压低前鼻突,伸长鼻小柱,改善鼻外观,降低手术难度。
顾启慧王宇婷侯伟韶青华厉丹丹马俊青王震东
关键词:新生儿
安氏Ⅰ类、Ⅱ类、Ⅲ类青少年的Bolton指数分析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观测不同安氏分类个体的前牙和全牙Bolton指数。方法收集1 276名青少年模型,测量牙齿,计算前牙和全牙Bolton指数,不同安氏分类分组之间间隙对比分析。结果安氏Ⅲ类男性和女性的全牙Bolton指数均显著高于安氏Ⅰ类男性和女性。安氏Ⅲ类男性和女性的前牙Bolton指数均显著高于安氏Ⅰ类男性和女性,安氏Ⅱ类1分类男性前牙Bolton指数均显著低于安氏Ⅰ类男性,安氏Ⅱ类1分类女性和2分类女性的前牙Bolton指数均显著低于安氏Ⅰ类女性。结论不同安氏分类患者的Bolton指数存在差异。
钱国辉周婷婷王冬玥马俊青
关键词:BOLTON指数
不同酸蚀时间处理后年轻及成年恒牙釉质表面微观形貌及性质的变化被引量:10
2014年
目的:探讨酸蚀时间对年轻及成年恒牙釉质表面性质结构的影响。方法:收集因正畸需要而拔除的新鲜前磨牙90颗,其中年轻恒牙(患者年龄为12~17岁)45颗,成年恒牙(患者年龄≥18岁)45颗。扫描电镜下观察不同酸蚀时间处理后年轻恒牙与成年恒牙釉质表面微观形貌的差异,分析釉质表层元素含量。显微硬度。托槽抗剪切强度。残留粘结剂指数(ARI)等性质的变化。结果:镜下形貌观察显示,年轻恒牙酸蚀15 s后柱间质已开始出现溶解,酸蚀30 s后釉柱宽度及高度均有降低,随着酸蚀时间的增加,釉柱间质溶解不断增多,釉柱正常结构逐渐被酸蚀破坏,酸蚀60 s后釉质表面正常结构几乎消失;成年恒牙酸蚀30 s后柱间质溶解逐渐明显,随酸蚀时间的延长,釉质表面形貌特点无明显差异。经检测,成年恒牙釉质表面的显微硬度值明显大于年轻恒牙。不同酸蚀时间处理后,年轻及成年恒牙托槽粘结后抗剪切强度均无显著差异,年轻恒牙钙磷含量和Ca/P比值无统计学差异,成年恒牙酸蚀60 s后釉质表层磷含量明显〈 45 s组,Ca/P比值〈 30 s。45 s组。结论:为了减少酸蚀对釉质表面的损害,年轻恒牙正畸临床酸蚀处理时间可适当减少至15 s,成年恒牙可延长至30 s。
张昊马俊青李强倪洁丽倪媛媛王林
关键词:年轻恒牙酸蚀时间牙釉质
正畸治疗双颌前突成人牙周病患者的疗效评估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探讨成人牙周病患者正畸治疗疗效以及对于牙根和牙槽骨的影响。方法 :双颌前突的32例牙周病患者和34例牙周正常者入组,拔牙矫治以内收前牙,头影测量观测SNA、SNB、1-SN、IMPA、1-1、Is-FH、Is-VFH、RL、AL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相比较,SNA、SNB、Is-FH、RL、AL等指标治疗前后变化值无统计学差异,1-SN、IMPA、1-1、Is-VFH等治疗前后变化值有显著差异。结论:正畸治疗时牙周病患者的牙齿移动方式有所改变,正畸治疗过程中不会导致牙根和牙槽骨的明显吸收。
张春利李振才倪洁丽
关键词:牙周病正畸治疗双颌前突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