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知识创新资助项目

作品数:16 被引量:174H指数:7
相关作者:赵永涛马月伟陈国阶于慧鲍文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四川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经济管理
  • 3篇农业科学
  • 2篇天文地球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4篇大熊猫
  • 4篇大熊猫栖息地
  • 4篇栖息
  • 4篇栖息地
  • 3篇世界自然
  • 3篇世界自然遗产
  • 3篇自然遗产
  • 3篇旅游
  • 2篇生态
  • 2篇农村
  • 2篇乡村
  • 2篇旅游开发
  • 2篇经济发展
  • 2篇聚落
  • 2篇草地
  • 2篇草地资源
  • 1篇地震
  • 1篇冬小麦
  • 1篇冬小麦品种
  • 1篇新农村

机构

  • 16篇中国科学院
  • 10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四川大学
  • 1篇西南师范大学
  • 1篇成都市国土资...
  • 1篇浙江旅游职业...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7篇赵永涛
  • 6篇马月伟
  • 5篇陈国阶
  • 5篇于慧
  • 3篇鲍文
  • 3篇刘明
  • 2篇陈学华
  • 1篇何毓成
  • 1篇陈勇
  • 1篇曹伟超
  • 1篇何景明
  • 1篇兰立波
  • 1篇李辉霞
  • 1篇李立华
  • 1篇陈素英
  • 1篇周后珍
  • 1篇陈富斌
  • 1篇高延军
  • 1篇高延军
  • 1篇杨德伟

传媒

  • 4篇山地学报
  • 3篇长江流域资源...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科技与管理
  • 1篇农村生态环境
  • 1篇农业现代化研...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西南民族大学...
  • 1篇中国经济与管...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5篇2008
  • 1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3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草地资源与新农村建设被引量:4
2008年
分析了草地资源的重要地位,在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在新农村建设中草地资源开发利用可以选择的途径,最后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鲍文陈国阶
关键词:草地资源新农村建设生态文明
论人居安全及其构建被引量:11
2008年
汶川大地震不仅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也对当地的生态环境产生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灾后恢复和重建把人居安全作为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但对于什么是人居安全,如何实现人居安全,尚存在理论和实践上的不足。为此,我们对人居安全涵义及构建方略进行了探讨,以期对人居安全的关注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鲍文陈国阶
关键词:以人为本和谐社会
贵州省县域经济空间差异研究被引量:9
2013年
贵州省是典型的老少边穷地区,在全国省际经济发展中属于落后省份。县域是省级区域的重要单元,县域经济是省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构成部分。以县域为单元,选取了3类10项指标,运用定量方法系统分析贵州省经济空间差异现状,借助于GIS技术将贵州省县域发展状况可视化。研究表明:贵州省内同等发展层次的县域存在一定程度的空间聚集;多数地区中心城市的经济辐射带动作用没有体现;交通通达程度与经济发展程度显著相关;少数民族区域普遍落后;旅游业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鉴于此,贵州省未来发展方向是对中心城市、少数民族县域给予政策上的扶持,加快区域性干道、地区性支线公路以及当地便道等次级交通道路的建设,方便物资的流通、提高旅游景区的可进入性,把旅游业作为贵州省的主导产业加以发展。
田修源赵永涛
关键词:县域经济发展
山区人口分布与环境要素关系的定量分析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定量分析山区人口分布与环境要素的关系。[方法]以川滇黔接壤区作为研究区,将人口密度和居民点密度作为人口分布指标,分析山区人口分布与海拔高度、地形起伏度、土地利用、道路网以及河网等环境要素的定量关系。[结果]山区海拔高度、地形起伏度与居民点密度和人口密度之间均呈明显的负相关,与人口密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31和-0.743;居民点密度随着距河流距离的增加而减小,而人口密度与河网密度之间相关性不明显;耕地和建设用地的居民点密度较高,人口密度与建设用地和耕地面积比例之间呈明显的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95和0.726;距离道路越远,居民点密度越小,人口密度与路网密度呈明显的正相关,相关系数达0.823。[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开展该区人口数据空间化奠定了基础。
孙玉莲赵永涛曹伟超于慧马月伟
关键词:人口分布
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保护与边缘带经济协调发展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大熊猫是世界上极其宝贵的自然遗产,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其生存和保护现状,为世人所关注。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作为全球最大最完整的大熊猫栖息地,其保护工作显得由为重要,具有显著的代表意义和示范意义。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保护工作难度大,其与边缘带地区协调发展是长期困扰科研人员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大熊猫栖息地保护工作与栖息地边缘带经济和谐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发展生态旅游等角度探讨了解决矛盾的方法,并提出了探索边缘带经济发展的新模式等建议,旨在促进大熊猫栖息地和当地人民和谐共存。
赵永涛于慧陈学华罗勇马月伟
关键词:大熊猫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协调发展
旅游非优区的优化开发选择——以岷江上游乡村旅游为例被引量:2
2009年
旅游非优区的乡村旅游开发与管理是值得关注的问题。运用参与式乡村旅游评估法和层次分析法,对设计的岷江上游羌族聚落牟托村3种乡村旅游开发模式所涉及的开发策略、开发潜力、运行机制、利益协调等问题,结合旅游非优区特点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市场导向和资源导向的乡村旅游开发模式适宜于乡村旅游开发初期的发展,而产业导向的乡村旅游开发模式能调动旅游利益相关者的积极性,具有较强的发展潜力。为协调旅游相关利益者的利益诉求和克服旅游非优特点,实现当地生态经济系统的正向演替和形成良性反馈环,旅游非优区的乡村旅游开发应引入多中心管理方式。
杨德伟陈友军
关键词:乡村旅游开发旅游非优区
中国山区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被引量:8
2003年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除呈东中西部三大地带的差异外,还呈平原、丘陵、山区发展的差距。在此基础上,叠加城乡经济发展差异,形成犬牙交错的多维、多梯度差异。人均GDP由东部城市、中部城市、东部整体、西部城市、东部丘陵、东部山区、中部整体、西部总体、中部丘陵、中部山区、西部丘陵、西部山区逐渐降低。人均GDP的最大差距出现在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的大中城市与宁夏、甘肃、贵州等省(区)的山区之间。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主要受第二三产业发展水平差异的影响,受第一产业的影响较小。中国要实现全面小康,必须逐步缩小区域之间的发展差距,关键是加快西部山区的发展。
陈国阶周后珍
关键词:山区经济区域发展差距人均GDP产业结构
四川少数民族自治区域旅游开发与贫困缓解被引量:34
2003年
四川少数民族自治地区是一个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的区域。但它有着非常丰富的自然生态和民俗风情旅游资源,旅游业有着其他产业所无法比拟的资源优势。近年来,旅游业已成为区域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将旅游开发与扶贫有机结合应该成为缓解贫困的有效的途径。但旅游扶贫功效的发挥是有条件的,并不是所有的旅游形式都具有同等的扶贫功效。为此文章论述了有利于贫困缓解的旅游发展战略。
何景明李辉霞何毓成李立华
关键词:旅游开发贫困缓解
雅康高速公路对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的影响被引量:4
2011年
雅康高速公路的建设对于构建川藏"经济走廊",促进甘孜及西藏地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雅康高速公路将穿越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的外围保护区,建设过程中将可能对大熊猫栖息地的保护产生负面的影响,明确高速公路建设对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的潜在影响,对于正确处理高速公路建设与世界遗产保护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实地调查和访问,根据拟建公路与遗产地关系剖面图,初步分析了拟建雅康高速公路所推荐的K方案对四川大熊猫栖息地的潜在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雅康高速公路对四川大熊猫栖息地的真实性与完整性不会产生直接影响,但二郎山特长隧道的工程地质勘探以及通风井群的施工与维护对自然景观会形成明显干扰。为更好地保护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就拟建的雅康高速公路提出了相应的管理措施。
马月伟赵永涛陈富斌兰立波
关键词:高速公路大熊猫栖息地世界遗产
不同冬小麦品种对秸秆覆盖响应的差异被引量:8
2005年
对6个冬小麦品种的秸秆覆盖试验结果表明,秸秆覆盖处理节水效应明显,但不同品种对秸秆覆盖的响应存在一定差异。在华北平原秸秆覆盖农田小气候条件下,8901和6365对春季低温效应不敏感。在节水的同时,可以增产,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水分利用效率高的品种总干物质累积以及干物质向穗、茎、叶的运转,与3种处理下品种产量水平水分利用效率的综合评价位次一致,即产量水平水分利用效率高的品种的总干物质累积,以及干物质在穗、茎、叶的累积在不覆盖充分灌溉处理、覆盖充分灌溉处理、和不覆盖亏缺灌溉处理情况下都较高,黄叶干物质累积规律与之相反。
高延军陈国阶张喜英陈素英
关键词:冬小麦秸秆覆盖节水水分利用效率干物质累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