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08KJA480001)

作品数:12 被引量:46H指数:4
相关作者:倪红军汪兴兴贾中实黄明宇问朋朋更多>>
相关机构:南通大学江苏大学纽卡斯尔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南通市应用研究计划项目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电气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电气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11篇电池
  • 11篇燃料电池
  • 5篇直接甲醇
  • 5篇直接甲醇燃料...
  • 5篇甲醇燃料电池
  • 4篇质子交换
  • 4篇质子交换膜
  • 2篇电池车
  • 2篇电池性能
  • 2篇电极
  • 2篇新能源
  • 2篇质子
  • 2篇质子交换膜燃...
  • 2篇质子交换膜燃...
  • 2篇能源
  • 2篇燃料电池车
  • 2篇膜电极
  • 2篇甲醇渗透
  • 2篇
  • 1篇性能研究

机构

  • 11篇南通大学
  • 2篇江苏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南通农业职业...
  • 1篇纽卡斯尔大学

作者

  • 11篇倪红军
  • 6篇汪兴兴
  • 4篇黄明宇
  • 4篇贾中实
  • 2篇廖萍
  • 2篇汤东
  • 2篇问朋朋
  • 2篇张成进
  • 1篇万晓峰
  • 1篇李志扬
  • 1篇李飞
  • 1篇沈飞
  • 1篇刘勇兰
  • 1篇朱昱
  • 1篇李昌远
  • 1篇马骏
  • 1篇刘胜吉
  • 1篇冯小保
  • 1篇施祥兰
  • 1篇马苏扬

传媒

  • 3篇化工新型材料
  • 3篇电源技术
  • 1篇现代化工
  • 1篇燃料化学学报
  • 1篇农业机械学报
  • 1篇高校化学工程...
  • 1篇南通职业大学...
  • 1篇江苏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5篇2010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直接醇类燃料电池管状阴极支撑体的制备
2010年
以吐温80为分散剂,分别以丙烯酰胺和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单体和交联剂,制备中间相碳微球/石墨(MCMB/G)浆料,采用凝胶注模工艺,制得直接醇类燃料电池管状阴极支撑体素坯,经液态干燥、滚动干燥和埋石墨粉烧结等过程处理制得其样品。所制备的直接醇类燃料电池管状阴极支撑体物理性能为:孔隙率42.7%,电阻率0.0276Ω.cm,抗折强度6.23 MPa,抗压强度16.29 MPa,具有收缩率低、变形量小、石墨化度高、电导率高、力学性能好等特点。
刘勇兰汪兴兴倪红军
关键词:支撑体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中CO_2传质的研究
2011年
为了促进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中CO2的有效传质,从而提高其性能,综述了DMFC的应用前景及面临的问题,简单介绍了DMFC工作的原理,分析了DMFC中CO2的传质机理并进一步阐述了其影响因素,介绍了前人对CO2传质研究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研究CO2的新设想。
胡青青倪红军李志扬汪兴兴
关键词:直接甲醇燃料电池CO2传质
燃料电池车及车用燃料电池的发展现状及展望被引量:15
2013年
燃料电池汽车作为一种新能源汽车,经过多年的发展,各个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进展。通过对燃料电池、燃料电池汽车发展现状的综述,总结了车用燃料电池(Vehicle Fuel Cell,VFC)的发展现状,以及目前VFC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简要概括了这些问题的研究进展,并对燃料电池汽车未来的发展做出展望。
冯小保黄明宇问朋朋贾中实倪红军
关键词:燃料电池车燃料电池新能源
柴油机掺烧生物柴油NO_x和碳烟排放数值模拟被引量:12
2011年
利用CFD软件FIRE v2008对186FA型柴油机燃用纯柴油和B20燃油时的燃烧过程进行NOx和碳烟的三维数值模拟,描述了两种燃油的NOx和碳烟生成规律和分布。通过实测示功图对比,验证了氮氧化物模型和碳烟生成模型的准确性。根据数值模拟结果对原柴油机燃用B20时的涡流比和喷油提前角进行了优化,并提出了能同时降低两种排放物的技术方案,涡流比2.7、供油提前角352.5°时,NOx和碳烟排放最优。
汤东李昌远葛建林沈飞刘胜吉
关键词:非道路用柴油机生物柴油数值模拟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溶胶-凝胶流动相的制备与表征
2011年
对直接甲醇燃料电池溶胶-凝胶流动相的制备工艺进行了分析,采用溶胶-凝胶法以正硅酸甲酯为前驱体制备出了溶胶-凝胶流动相。分别以溶胶-凝胶流动相和液体流动相为燃料对比研究了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的放电性能,测定了溶胶-凝胶流动相在Nafion117膜中的甲醇渗透率,研究了溶胶-凝胶流动相的质子电导率。实验结果表明,使用溶胶-凝胶流动相时,单电池性能比使用液体流动相时稍低,可以用作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的燃料;室温下溶胶-凝胶流动相在质子交换膜中的甲醇扩散系数为1.46×10-7 cm2·s-1,而液态流动相的甲醇扩散系数为1.43×10-6 cm2·s-1,与液态流动相相比溶胶-凝胶流动相的甲醇渗透率下降了约90%,其甲醇渗透率明显降低;溶胶-凝胶流动相的质子电导率与液态流动相基本一致,均达到165 mS·cm-1以上,说明溶胶-凝胶流动相质子导电性能良好。
廖萍张成进倪红军
关键词:直接甲醇燃料电池质子电导率
异型Ti电极直接乙醇燃料电池的制备与性能被引量:4
2010年
采用Pt/C作为阴极催化剂,PtRu/C作为阳极催化剂,Nafion115和Nafion液涂覆膜作为质子交换膜,管状Ti丝(管)和平板式Ti网作为制备异型直接乙醇燃料电池的阴极和阳极的载体材料,制备管状阴极和平板阳极.观察了异型阴极和阳极的组织和结构,并通过单电池试验,研究了异型电极对直接乙醇燃料电池(DEFCs)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管状阴极涂覆的Nafion膜均匀一致,阳极催化剂与Ti网的结合能力较强,较高的O2流量有利于提高DEFCs单电池的性能,当膜载量达到25.0 mg/cm2以上时,会提高DEFCs单电池阻抗,当膜载量小于20.2 mg/cm2时,电池的使用寿命大大降低.
倪红军汪兴兴汤东李飞Christensen P A
关键词:燃料电池乙醇功率密度
PEMFC聚合物/填料复合材料双极板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0年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具有高效环保、经济安全、比能量和比功率高、启动快、寿命长等优点,受到各国政府和大公司的广泛关注。双极板是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的关键部件之一,直接影响到电池组的性能和成本,降低双极板的成本已经成为PEMFC产业化的关键因素之一。综述了聚合物/填料复合材料双极板的研究进展,介绍了聚合物/石墨,聚合物/中间相碳微球(MCMB),聚合物/其它填料等聚合物/填料复合材料双极板原料及制备方法,并提出了燃料电池双极板的发展趋势。目前,聚合物/填料双极板的研究重点是选用合适的高分子聚合物和导电填料,改善复合时聚合物和填料的加工性能,在导电填料尽可能少的情况下,保证双极板的高导电性和力学强度等。
贾中实黄明宇倪红军
关键词: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双极板
溶胶-凝胶流动相异型直接甲醇燃料电池性能研究
2010年
以掺杂石墨粉的中间相碳微球(MCMB/G)烧结管为阴极支撑体,采用浸涂工艺分别制备了扩散层和催化层并在其外表面包裹Nafion膜,制得管状异型阴极并组装成异型直接甲醇燃料电池;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适用于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的溶胶-凝胶流动相。研究了溶胶-凝胶流动相异型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的阻抗,考察了阴极支撑体壁厚、阴极扩散层载量、实验温度和溶胶黏度等对电池极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异型电池阻抗比传统平板电池大,但活化后电池阻抗明显下降;较低的溶胶黏度和较高的工作温度有利于提高电池性能;支撑体壁厚为1.3 mm、扩散层载量为3.5 mg/cm2时的电极性能最优。
倪红军张成进汪兴兴马苏扬廖萍
关键词: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甲醇渗透电池性能
DMFC用磺化聚醚醚酮膜的制备及改性研究
2012年
用磺化聚醚醚酮(SPEEK)替代传统的Nafion膜制备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用质子交换膜,能降低甲醇渗透率,提高质子导率,从而提高电池性能。介绍了SPEEK膜的制备方法及其缺点,综述了SPEEK膜有机和无机改性的方法,并提出了SPEEK膜多元改性的新设想。
张庆廷倪红军汪兴兴
关键词:直接甲醇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磺化聚醚醚酮改性
工作条件对钛网基MEA性能的影响被引量:3
2012年
为研究工作条件对钛网基MEA性能的影响,以钛网作为电极支撑体材料,以Nafion117作为质子交换膜,以PtRu/XC-72R作为阳极催化剂,以Pt/XC-72R作为阴极催化剂,采用滴涂的方法制备了钛网基MEA阳极和阴极。采用成型温度为135℃,成型压力为5 MPa,保压时间为180 s的条件热压制备钛网基MEA并在工作条件进行测试,研究结果表明:(1)无论是在室温25℃条件下还是在高温60℃条件下,阴极氧化剂采用0.1 MPa的100 mL/min氧气的功率密度峰值均高于采用自呼吸空气的功率密度峰值;(2)无论是在室温25℃条件下,还是在高温60℃条件下,无论阴极氧化剂为自呼吸空气,还是0.1 MPa的100 mL/min氧气,电解液中的甲醇浓度对钛网基MEA的影响呈现了一致性,即当甲醇浓度从0.5 mol/L变大到1.0 mol/L时,钛网基MEA的功率密度峰值是增大的,当甲醇浓度从1.0 mol/L经过1.5mol/L增大到2.0 mol/L时,钛网基MEA的功率密度峰值逐渐减小;(3)当工作温度从25℃逐渐增大到80℃,钛网基MEA的功率密度峰值从5.19 mW/cm2逐渐增大到17.10 mW/cm2。
汪兴兴倪红军朱昱万晓峰马骏
关键词:直接甲醇燃料电池膜电极组件钛网电池性能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