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2010]01-01-05)

作品数:4 被引量:26H指数:2
相关作者:李永军杨高学孙羽佟丽莉刘佳更多>>
相关机构:长安大学国土资源部新疆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西准噶尔
  • 2篇地层
  • 2篇岩石
  • 1篇地球化
  • 1篇地球化学
  • 1篇岩浆
  • 1篇岩浆岩
  • 1篇岩浆岩特征
  • 1篇岩浆作用
  • 1篇岩石地层
  • 1篇岩石化学
  • 1篇岩石化学特征
  • 1篇杂岩
  • 1篇早二叠世
  • 1篇造山带
  • 1篇中基性岩
  • 1篇山带
  • 1篇蛇绿混杂岩
  • 1篇石地
  • 1篇石炭

机构

  • 4篇长安大学
  • 1篇国土资源部
  • 1篇新疆地质矿产...

作者

  • 4篇杨高学
  • 4篇李永军
  • 2篇孙羽
  • 2篇佟丽莉
  • 1篇向坤鹏
  • 1篇张丽敏
  • 1篇易善鑫
  • 1篇王冉
  • 1篇王军年
  • 1篇焦光磊
  • 1篇徐倩
  • 1篇刘佳

传媒

  • 1篇地层学杂志
  • 1篇西北地质
  • 1篇地学前缘
  • 1篇地质通报

年份

  • 2篇2016
  • 2篇201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基本层序界面类型及其在岩石地层单位划分中的应用
2016年
基本层序在垂向上的重大转化面即为基本层序界面,由高到低可划分为旋回性基本层序/不显旋回性基本层序间界面(Ⅰ级界面)、旋回性基本层序/韵律性基本层序间界面(Ⅱ级界面)和向上变细粒序/向上变粗粒序间界面(Ⅲ级界面)。这些界面广泛发育于碎屑沉积岩中,因而是细分地质填图单位的重要选择界面。这一方案是对传统沉积序列分层及地质填图单位界面选择的重要补充,对指导中国造山带巨厚碎屑岩建造的地质填图单位划分、沉积相分析和区域地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李永军牛海平杨高学王冉佟丽莉
关键词:造山带
西准噶尔包古图地区石炭系希贝库拉斯组碎屑锆石LA-ICP-MSU-Pb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9
2014年
碎屑岩锆石研究是探讨碎屑岩沉积时代、源区特征和形成环境的一种有效途径。通过对西准噶尔包古图地区希贝库拉斯组砂岩样品进行碎屑锆石LA—ICP—MSU—Pb的年代学研究,获得了34粒锆石U—Pb年龄数据,分布在322~359Ma,4个峰值年龄分别为324.3Ma、334.0Ma、344.oMa和355.oMa;结合前人关于包古图组328.4~345.6Ma以及成吉思汗山组312Ma的年龄,认为本区三组地层的自下而上顺序是包古图组→希贝库拉斯组→成吉思汗山组,这与前人通过野外地质接触关系获得的认识是一致的。西准噶尔地区石炭系包古图组、希贝库拉斯组和成吉思汗山组之间的关系对揭示本区晚古生代地层格架和地质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孙羽赵春环李永军佟丽莉杨高学严境焦光磊易善鑫
关键词:年代地层石炭系西准噶尔
陆内“滞后”弧岩浆岩特征及其地质意义:来自西准噶尔乌尔禾北早二叠世岩浆作用的证据被引量:16
2016年
产于西准噶尔哈拉阿拉特山南麓的"滞后"弧岩浆岩,由乌尔禾中基性岩墙群和白杨河组玄武岩组成,二者构成一完整陆相火山机构,并呈角度不整合覆于下二叠统佳木河组陆相磨拉石建造之上。中基性岩墙群岩性主要为辉绿岩、辉绿玢岩和辉长闪长岩,其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283.6±2)Ma(MSWD=0.57,95%置信度)、(286.3±4.0)Ma(95%置信度,MSWD=0.32)、(286.5±5.6)Ma(MSWD=0.3,95%置信度)。白杨河组玄武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283.3±3.1)Ma(MSWD=0.45,95%置信度),均属早二叠世。二者具有相似的与岛弧俯冲相关的地球化学性质,属钙碱性中低钾系列,富集轻稀土,δ_(Eu)异常不明显,富集K、Ba、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而高场强元素Nb、Ta强烈亏损,Zr、Hf适度亏损,正的ε_(Nd)(t)值和相对低的初始^(87)Sr/^(86)Sr比值表明源区为亏损地幔。该岩浆岩形成于洋盆关闭,即沟弧盆体系消失之后,时代"滞后"于造山后沉积记录,表明西准噶尔晚古生代俯冲作用结束的最终时限应为早二叠世晚期。根据准噶尔地区滞后型岩浆岩区域性分布特点,推断其产地的连线区为天山—塔里木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最终深部俯冲的接合部位。
李永军徐倩杨高学晁文迪刘佳
关键词:早二叠世西准噶尔
西准噶尔玛依勒蛇绿混杂岩中硅质岩的岩石化学特征及其成因被引量:2
2014年
新疆玛依勒早古生代硅质岩一般产于蛇绿混杂岩带中,为探讨其成因类型和沉积环境,对其进行了岩相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硅质岩主要为紫红色,主要由微晶自生石英和隐晶质组成。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样品均受到了酸性火山凝灰质的影响,一般具有高SiO2、Al2O3,低Fe2O3,中等高TiO2等特征,可能是火山和生物化学共同作用的产物。综合其地质产状、岩相学特征以及上述地球化学特征,认为该区硅质岩产于俯冲带之上的构造环境而非大洋环境。
张丽敏李永军向坤鹏孙羽王军年杨高学
关键词:硅质岩地球化学西准噶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