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市科委软科学研究项目

作品数:246 被引量:3,493H指数:31
相关作者:黄鲁成孟浩王道平赵杨吕文栋更多>>
相关机构:清华大学北京工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社会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41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7篇经济管理
  • 50篇文化科学
  • 15篇社会学
  • 11篇医药卫生
  • 8篇农业科学
  • 6篇政治法律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电子电信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交通运输工程
  • 3篇自然科学总论
  • 3篇理学
  • 2篇天文地球
  • 2篇建筑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气工程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5篇企业
  • 13篇农业
  • 11篇研发产业
  • 9篇实证
  • 8篇政府
  • 7篇绩效
  • 6篇人力资源
  • 6篇林业
  • 6篇技术创新
  • 6篇R&D
  • 5篇信用
  • 5篇指标体系
  • 5篇社会
  • 5篇实证研究
  • 5篇综合评价
  • 5篇林业科技
  • 5篇林业科技进步
  • 5篇贡献率
  • 4篇知识
  • 4篇生态

机构

  • 39篇清华大学
  • 15篇北京工业大学
  • 15篇中国人民大学
  • 12篇北京科技大学
  • 10篇北京大学
  • 10篇对外经济贸易...
  • 10篇北京交通大学
  • 10篇北京理工大学
  • 10篇中国科学院
  • 9篇北京航空航天...
  • 9篇首都医科大学
  • 9篇中国科学技术...
  • 8篇北京林业大学
  • 8篇北京信息科技...
  • 7篇首都经济贸易...
  • 6篇中国农业科学...
  • 5篇中国科学技术...
  • 5篇中国农业大学
  • 5篇北京市教育委...
  • 5篇北京机械工业...

作者

  • 11篇黄鲁成
  • 10篇孟浩
  • 9篇王道平
  • 8篇何建坤
  • 8篇徐治立
  • 8篇吕文栋
  • 8篇赵杨
  • 7篇许有志
  • 6篇汪涛
  • 6篇吴成亮
  • 6篇吴贵生
  • 6篇刘兰秋
  • 6篇王毅
  • 6篇任伟宏
  • 5篇吕春燕
  • 5篇王锐兵
  • 5篇王铮
  • 5篇蒋和平
  • 5篇李国平
  • 5篇贺宏志

传媒

  • 12篇中国科技论坛
  • 12篇科学学研究
  • 11篇科技进步与对...
  • 10篇中国软科学
  • 9篇科技管理研究
  • 8篇科学管理研究
  • 5篇科学学与科学...
  • 4篇科学决策
  • 4篇软科学
  • 4篇北京机械工业...
  • 4篇中国全科医学
  • 3篇首都经济贸易...
  • 3篇科研管理
  • 3篇政法论丛
  • 3篇技术经济
  • 3篇中国医院
  • 2篇中国青年科技
  • 2篇中国市场
  • 2篇生产力研究
  • 2篇经济与管理研...

年份

  • 1篇2021
  • 3篇2019
  • 10篇2018
  • 7篇2017
  • 5篇2016
  • 8篇2015
  • 7篇2014
  • 4篇2013
  • 4篇2012
  • 18篇2011
  • 9篇2010
  • 16篇2009
  • 37篇2008
  • 38篇2007
  • 19篇2006
  • 25篇2005
  • 12篇2004
  • 14篇2003
  • 6篇2002
  • 3篇2001
24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动态联盟知识共享与合作的决策分析被引量:8
2007年
知识的共享与合作是动态联盟成员合作过程中的重要方面。本文利用博弈论中逆向归纳法的思想,分三个阶段定量分析比较了联盟成员的知识共享率问题。通过研究发现:在Nash均衡条件下,合作情形下的知识共享率大于非合作情形下的知识共享率,这为动态联盟的知识共享与合作提供了一条有价值的运作策略。
田肇云葛新权
关键词:动态联盟知识共享逆向归纳法
位置服务终端发展趋势分析及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2010年Foursquare的巨大成功,催生了国内LBS产业的发展热潮,进而影响了手机等移动终端的技术革新,改变着国内位置服务终端产业的市场格局。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对位置服务终端的技术发展状况以及国内位置服务终端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外观上,位置服务终端产品趋于"轻薄大",即重量轻、厚度薄、屏幕大;在使用上,位置服务终端趋于智能化、简易化,人机交互能力不断增强;在功能上,位置服务终端面向不同需求的人群提供愈发精细化的服务,服务类型多样且关联度增加。目前,以直接面向消费者的终端设备为基础,通过服务平台建设,向用户提供后向增值服务,已经成为位置服务产业一种较为可取的赢利模式。同时,"泛终端",即允许更多的终端产品,尤其是传统的非智能终端产品和非位置服务终端产品接入位置服务平台,以实现跨界、跨行业的资源整合和服务支持,也是位置服务终端产品的一个发展趋势。位置服务终端以智能手机为代表,近年来得到很好地应用普及,但是在其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亟待解决。本文从位置服务终端的角度对目前存在的部分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并对位置服务终端的发展趋势进行合理的分析和预测。
郑洪艳刘晖韩丽华肖雄兵
关键词:信息推送分析预测
科研泄密与科技管理研究
1995年
科技成果在鉴定前有没有泄密,需要不需要保密?科研活动中保密工作是科技研究人员的事,与科技管理人员无关吗?这是科研单位关心的热点,也是领导和管理部门要解决的难点。文章不仅回答了上述问题,而且对科研泄密及其原因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科研单位要尽快在科研活动各环节中提高保密意识,在科研立项管理时对项目拟定密级和保密期限,在健全科技规章制度时制订科研密件、密品保密措施。
张志航唐启刚
关键词:科技管理保密
从服务创新到基础软件创新:中国软件企业技术能力成长范式研究被引量:10
2014年
中国软件企业在技术基础和研发投入方面落后于国外企业,调研发现,一批企业通过服务创新促进技术能力成长,在基础软件领域实现了自主创新。为此,对东软集团的自主创新过程进行了案例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中国软件企业技术能力成长机制,研究表明,中国软件企业选择从服务创新入手弥补技术基础的不足,利用开放式创新实现技术能力的快速成长,最终形成了服务创新、基础软件创新和技术能力成长的良性互动。
田丹赵杨
关键词:技术能力开放式创新
我国R&D枢纽形成区域选择及发展模式研究被引量:10
2009年
从省域尺度上考察我国R&D枢纽的形成与发展状况。采用2006年我国各省市R&D活动的数据,建立R&D枢纽选择指标体系,从研发投入、研发产出、研发产业化和创新环境方面对我国R&D枢纽形成区域及发展模式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和上海适宜成为我国的R&D枢纽。在R&D枢纽的发展模式上,北京适合发展成混合型的研发枢纽,上海适合发展成为自主创新型的研发枢纽。
初钊鹏王铮李兵杨念
关键词:高技术产业区位
国家高新区政策的历史演进及协调状况研究被引量:32
2011年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高新技术开发、产业化和地区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对1988年以来国务院及有关部委发布的有关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国家高新区")的政策文本进行了分析,从政策的发起背景、政策数量分布、政策参与部门、政策工具演进等四个方面考察了国家高新区政策的演进历程;从政策连续性、政策互补性、政策交叉性、政策缺失性及政策矛盾性等五个维度研究了国家高新区政策的协调状况。研究结果表明:国家高新区政策的目标和工具都经历了不断的创新;国家高新区政策的延续性和互补性较好,但存在一定的政策缺失和矛盾现象,与有关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技术产业基地等方面政策也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性。
汪涛李祎汪樟发
关键词:政策演进文本研究
从日本的救急救命士制度看我国医疗救护员制度的完善被引量:14
2007年
医疗救护员已正式成为我国的新职业。从日本的类似制度——救急救命士制度角度来看,我国医疗救护员制度的完善似应注意以下几方面:以立法的形式保障医疗救护员制度的发展;合理定位医疗救护员制度的功能,优化急救模式;建立统一的、严格的培训和考核制度,确立切实可行的行业准入标准;合理确定医疗救护员的身份保障和经济保障以及明确医疗救护员的职业范围和义务等。
刘兰秋王亚东关丽征彭迎春梁万年
研发产业发展水平评价权重确定方法研究被引量:7
2008年
本文首先介绍了研发产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权重确定的基本原则,并介绍了常用的权重确定方法,在此基础上给出了研发产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的权重确定方法和过程。
任伟宏黄鲁成
关键词:研发产业评价指标层次分析法德尔菲法
终身教育体系价值分析被引量:15
2003年
 终身教育的价值问题是终身教育理论和实践中的基本问题;终身教育的价值是指它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对在终身教育中的个体的当前和未来发展的意义,以及对当前社会和未来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具有整体性、潜在性和边缘性等特点;现代终身教育体系的价值是多方面的,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也具有极大的实践价值;不仅具有广泛的社会价值,也具有重要的个体价值。
贺宏志
关键词:终身教育体系社会价值教育价值观
关于宜居城市的几个基本问题被引量:36
2006年
建设什么样的城市,怎样建设城市是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宜居城市是由自然物质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相互交织、融合形成的一个复杂巨系统。倡导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建设宜居城市应当成为中国城市建设的方向之一。基于宜居城市发展演变的一般规律,宜居城市的判别标准理应包括经济发展度、社会和谐度、文化丰厚度、居住舒适度、景观怡人度、公共安全度等多项指标。
李丽萍郭宝华
关键词:宜居城市
共2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