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11K115)

作品数:10 被引量:5H指数:1
相关作者:申朝晖胡婷宋阳闫荣更多>>
相关机构:延安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文学

主题

  • 6篇文学
  • 3篇代文
  • 2篇中国现代文学
  • 2篇人文
  • 2篇人文关怀
  • 2篇人文精神
  • 2篇浓郁
  • 2篇文学批评
  • 2篇现代文
  • 2篇现代文学
  • 2篇小说
  • 2篇魂灵
  • 2篇关怀
  • 2篇崇高
  • 1篇当代文学
  • 1篇地域文化
  • 1篇典妻
  • 1篇多彩
  • 1篇性意识
  • 1篇延安文学

机构

  • 10篇延安大学

作者

  • 6篇申朝晖
  • 5篇胡婷
  • 2篇宋阳
  • 1篇闫荣

传媒

  • 1篇佳木斯大学社...
  • 1篇延安大学学报...
  • 1篇皖西学院学报
  • 1篇南昌教育学院...
  • 1篇湘南学院学报
  • 1篇赤峰学院学报...
  • 1篇和田师范专科...
  • 1篇安康学院学报
  • 1篇现代中国文化...
  • 1篇湖北三峡职业...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4
  • 5篇2013
  • 1篇2012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与现实交锋中逐渐觉醒的魂灵——论中国现代小说中的人力车夫形象
2013年
表现主体的大众化与平民化,成为中国现代文学最鲜明的时代特征,受制于接触生活面的狭隘性,被以车代步的知识分子所熟知的民众仅仅框定到了以拉车为生的人力车夫这类单一的阶层范畴。在与社会生活的激烈交锋中,"愚弱"的人力车夫们逐渐从现实的苦痛中激发出顽强的反抗意识。现代小说中人力车夫形象谱系的流变过程,正是在以唤醒沉睡国民意识为使命的现代文学的创作实践中激发出来的。
胡婷
关键词:人力车夫中国现代文学
中西文化语境下没落贵族的命运书写——浅析张爱玲与叶广芩小说创作的相似性被引量:1
2015年
张爱玲、叶广芩是两位跨越不同文学时代与地域文化的女作家,但同样渐趋没落的显赫家世以及渊博的学识素养使得她们的小说创作在题材内容与艺术风格上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她们都把自己的目光聚焦于书写没落的贵族命运,作品都呈现出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艺术风格。
申朝晖张晓芸
关键词:小说
辗转在苟活与知耻间绝望而麻木的老魂灵——简析中国现代文学“典妻”文本中丈夫备受戕害的内在心理
2013年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典妻"现象不仅是一曲女性命运的挽歌,陷入苟活与知耻两难境地中的男性,更是在物质需求与精神渴求中辗转抉择:为避免家破人亡的现实惨剧,出典掉了具有生育能力的妻子,权且得以苟活;然而,当妻子的贞节被占有后,男性强烈的尊严意识又使得他们难以摆脱精神上所遭受的羞辱。未曾泯灭的人性良知,使他们感受到尊严被践踏的耻辱,然而,绝望与麻木铸就出的老魂灵,却将男性难以释怀的性别羞耻发泄到为拯救家人性命而牺牲名节的妻子身上,"虐妻"成为他们转嫁内心痛苦最扭曲、变态的方式,也是维护尊严欲望最自欺欺人的手段。
胡婷
关键词:典妻知耻
女性意识的冷峻抒写——“血浓于水”的《血玲珑》被引量:1
2014年
《血玲珑》作为毕淑敏的后期作品,已经较为明显地呈现出女性意识的自觉。毕淑敏将一系列女性形象设置在"无父"的情节结构中,以女性人物来主导故事发展的节奏和脉络,更为突出的特征在于毕淑敏将女性角色置身于悲苦起伏的人生长河中,以此展现女性个体的生命体验以及独具特色的女性意识。
宋阳
关键词:女性意识
崇高的革命年代 浓郁的人文关怀——浅析何其芳的文学批评精神
2013年
何其芳的文学批评生涯是短暂而又辉煌的,他的文学批评基于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所确立的批评原则,在对毛泽东文艺思想进行自觉主动筛选和吸收的基础上,形成了比较合理的批评体系。新中国成立之后,"政治标准第一"的批评准则垄断着整个学界,巨大的文学灾难成为作家、评论家挥之不去的阴霾。何其芳则坚定地以客观理性、实事求是的态度,保持着清醒的批评姿态,在文学高度政治化的年代,呼吁自由理性的批评氛围。
申朝晖胡婷
关键词:文学批评人文精神
多彩地域文化孕育出的多元文学——浅析当代文学与地域文化之间的内在关联被引量:1
2013年
地域差异是导致文学创作风格有别的重要原因之一,南北方文学、东西部文学之所以得以命名,正是源于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背景。然而,南北方文学、东西部文学之间也存在相互交融的现象,成为地域分野中一种特殊的文学样式。地域文化之间的共通性促成主流文学样式的发展,同时,独特的文化也铸就了极具个性魅力的文学品格。丰富多样的地域文化,成为推动文学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地域文学的精魂之所在。本文试图以自然地理坐标系为参考系,浅析绚丽多彩的地域文化与当代多元文学之间的内在关联。
胡婷申朝晖
关键词:文化文学
《新中华报》“文艺版块”的特点及其成因被引量:1
2017年
1937年1月29日创办、1941年5月15日终刊的《新中华报》,上承苏区而来的《红色中华》报,下启《解放日报》,是中国共产党及其中央政府在延安时期的重要刊物之一。同时,也是延安前期主要的文艺阵地之一,对延安文艺的建构产生了重要影响。在《新中华报》上几乎没有出现过专版的文艺副刊,但以栏目方式存在的《新中华报》的'文艺版块'也相当引人关注.
申朝晖
关键词:《红色中华》《新中华报》文艺理论家延安文学柯仲平
侵蚀下的坚守——《柏慧》中的“孤独者”形象探析
2012年
"孤独者"形象贯穿于《柏慧》这部作品的始终,在外界各种社会邪恶势力的相互挤轧与不断侵蚀下,这些具有崇高灵魂的"孤独者"们,虽然迈着艰难而沉重的步伐,却时刻被梦想与道义所牵引,最终义无反顾地捍卫着自己那片心灵的"净土"。
申朝晖闫荣
关键词:《柏慧》孤独者执着追求
“阶梯式成长”——从马斯洛需求层次分析林道静的成长之路被引量:1
2014年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求分为阶梯式的五层: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是一个需要满足后再追求下一个需要。红色经典小说《青春之歌》中的林道静的成长之路典型性地反映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在同一时期,一个人可能有几种需求,但每一时期总有一种需求占据支配地位,对行为起决定作用。
宋阳
关键词:马斯洛需求层次
崇高的革命年代 浓郁的人文关怀——浅析何其芳的文学批评精神
2013年
何其芳的文学批评生涯是短暂而又辉煌的,他的文学批评基于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所确立的批评原则,在对毛泽东文艺思想进行自觉主动筛选和吸收的基础上,形成了比较合理的批评体系。新中国成立之后,"政治标准第一"的批评准则垄断着整个学界,巨大的文学灾难成为作家、评论家挥之不去的阴霾。何其芳则坚定地以客观理性、实事求是的态度,保持着清醒的批评姿态,在文学高度政治化的年代,呼吁自由理性的批评氛围。
申朝晖胡婷
关键词:文学批评人文精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