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BZW089)

作品数:10 被引量:12H指数:2
相关作者:朱献贞赵歌东更多>>
相关机构:曲阜师范大学山东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文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3篇疏证
  • 3篇左翼
  • 2篇拖鞋
  • 2篇左翼文学
  • 2篇瞿秋白
  • 2篇文学
  • 2篇两个口号
  • 2篇两个口号论争
  • 2篇论争
  • 1篇端木
  • 1篇端木蕻良
  • 1篇新农民
  • 1篇信件
  • 1篇学案
  • 1篇元记忆
  • 1篇增补本
  • 1篇神圣
  • 1篇神圣化
  • 1篇圣化
  • 1篇食物

机构

  • 9篇曲阜师范大学
  • 3篇山东大学

作者

  • 6篇朱献贞
  • 4篇赵歌东

传媒

  • 3篇齐鲁学刊
  • 3篇东岳论丛
  • 1篇鲁迅研究月刊
  • 1篇新文学史料
  • 1篇济南大学学报...
  • 1篇山东青年政治...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7
  • 3篇2016
  • 6篇2014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多多头是一个“新农民”?
2016年
茅盾的"农村三部曲"中的多多头形象,在诸多文学史和文章中被认为是一个新农民,他叛逆性被夸大为阶级觉醒和反抗,但是他的反抗本身就存在问题,其思想认知也带有传统农民思想固化特点。而这个形象的存在,为我们区分不同左翼作家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一个参照。因此这是一个需要重新认识的重要人物形象。
朱献贞
关键词:新农民启蒙
鲁迅给萧军、萧红信件总数统计考
2014年
鲁迅与萧军、萧红友谊深厚,双方互通书信有50多封。关于鲁迅与萧军、萧红来往信件总数,1946年许广平编辑出版的《鲁迅书简》统计为54封,而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2005年版《鲁迅全集》统计为53封。以上两种统计,萧军本人的回忆和著作与相关文献说法不一,但都没有作必要的解释和说明。经过核对相关资料,本文确认鲁迅给萧军、萧红信件总数统计的误差出在许广平、王仰晨对1935年3月底到4月初鲁迅致萧军的三封信的统计上面。从统计学的角度看来,鲁迅给萧军、萧红信件总数可以有53封、54封、55封三种说法。
朱献贞
“民元记忆”与鲁迅小说中的革命党形象被引量:4
2014年
在鲁迅精神史上,民国理想和"民元记忆"是一个刻骨铭心的精神事件,也是鲁迅创作深层意识中难以抹除的历史烙印。鲁迅先后创作的《药》、《头发的故事》、《阿Q正传》三部与民元革命相关的小说中,分别塑造了的夏瑜、N先生、假洋鬼子三个面貌各异革命党形象。这三个革命党形象出现在民国革命的不同阶段,体现出民国革命不同时期的革命观念和精神状况,成为鲁迅探讨民国理想失落和民国来源失传的形象表述。
朱献贞
关键词:鲁迅小说
《端木蕻良年谱(上)》中有关《七月》表述的疏证
2014年
2013年《新文学史料》第1、2期分上下两部分刊登了曹革成先生编纂的《端木蕻良年谱(上)》(以下二文均简称《年谱》)。曹先生这两篇文章十分详细地呈示了端木蕻良1949年以前的生平事迹和创作历程,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史料价值。但美中不足的是,其中有关端木蕻良1937年发表在《七月》杂志上的几篇文章的编辑整理与实际情况略有差异,笔者以《七月》原刊为参照,提出一些补充和修正,求教于曹先生和方家。
朱献贞
关键词:端木蕻良《七月》《年谱》疏证
附:关于《瞿秋白留下的旧拖鞋》的疏证
2011年是著名女作家萧红"百年冥诞",这年5月东方出版社出版了王观泉先生编著的《怀念萧红》(增补本),是在30年前即1981年版《怀念肖红》的基础上增补修订而成的。对此次重版此书,王观泉在《增补本编后记》中感慨万千,其...
朱献贞
食物神圣化与莫言创作的乡土崇拜意识
2014年
莫言的创作本质上是一个巨大的悲剧性的寓言。莫言所描述的是一个充满饥饿、疾苦而又无助的"农民世界",这个"农民世界"在某种意义上是20世纪中国社会和历史的缩影。莫言研究应该回到莫言那里去,回到莫言创作的乡土性和农民性,应该走出一条属于莫言的乡土化、中国化的研究思路。莫言研究的乡土化、中国化必须立足于20世纪中国"农民世界",切实关注农民的饥饿与疾苦,切实关注农民的无助与挣扎。莫言的创作是围绕着食物与土地的循环展开的,食物神圣化与乡土崇拜意识构成了莫言创作的生命基调。"红高粱"由食物圣化向植物图腾的转换,标志着莫言走出了自己童年时期的饥饿记忆,由现实的食物神圣走向精神的乡土崇拜。面对土地流失、食物异化和乡村文化与城市文化之间的种种矛盾冲突,莫言的创作揭示了乡土意识的危机与困境。
赵歌东
关于“两个口号”论争的两个问题被引量:4
2016年
王明回忆录《中共50年》认为"国防文学"与"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两个口号是根据中共中央"八一宣言"和"九一九宣言"两个文件提出来的,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国防文学"口号是周扬在"八一宣言"发表之前提出来的,而中共中央1931年9月19日并没有发表过《九一九宣言》,"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口号是冯雪峰根据相关的中央文件与鲁迅、胡风协商后提出来的。历史上的"两个口号"论争表面上是"周扬派"与"鲁迅派"之间的论争,实际上应该是"周扬派""鲁迅派""托派"三方面之间的论争。"托派"的加入改变了"两个口号"论争的性质,从而在政治上使论争上升到了敌对状态。只有将"托派"置于论争的整体格局中,才能理解"两个口号"论争在政治上的严肃性和复杂性,也才能理解鲁迅为什么会下定决心与周扬等人决裂。
赵歌东
关于《瞿秋白留下的旧拖鞋》的疏证被引量:2
2014年
2011年是著名女作家萧红“百年冥诞”,这年5月东方出版社出版了王观泉先生编著的《怀念萧红》(增补本),是在30年前即1981年版《怀念肖红》①的基础上增补修订而成的。对此次重版此书,王观泉在《增补本编后记》中感慨万千,
朱献贞
关键词:瞿秋白疏证拖鞋增补本女作家编后记
左翼学案:周扬与“两个口号”论争被引量:1
2017年
"两个口号"论争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争论时间最长的一桩学案。从1934年周扬提倡"国防文学",到1988年中共中央为提出"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口号的胡风彻底平反,"两个口号"论争在半个多世纪的文学发展进程中一再成为文艺运动的聚集点,因这次论争而导致的"周扬派"与"鲁迅派"的分化在左翼文艺运动和建国后的文学史上演绎了说不尽的恩怨沧桑。周扬是这一学案的主要当事人,从左联解散,到延安整风,再到建国后的历次文艺运动,他的命运沉浮始终与"两个口号"论争息息相关。虽说周扬的一生就是一部活的"左翼文艺运动史",但实际上,周扬一生的文艺活动都深陷于"两个口号"论争的历史纠纷而不能自拔。半个多世纪以来,关于"两个口号"论争,要么是从路线斗争的角度用政治批判方式解决文艺问题,要么是从宗派观念的角度纠缠于历史的或个人的是是非非,这两种途径都无法真正解决"两个口号"论争的矛盾冲突。新时期以来,随着意识形态的淡化和个人恩怨的消解,从文艺理论上确立"两个口号"论争的对话与潜对话状态,是解决"周扬派"与"鲁迅派"历史矛盾的正确途径,也只有从文学理论意义上寻求对话的基点,才能使"两个口号"论争的理论遗产转化为建设性的文学资源。
赵歌东
蒋光慈:东亚革命文坛的“一朵孤云”被引量:2
2019年
蒋光慈是最早倡导并实践"普罗文艺"的革命作家,他的小说以自己的生活经历为背景,真实地记录了"五四"运动以后到大革命前后这一段历史的社会动荡和人生沉浮,具有强烈的现实感和时代性。作为一个从农村社会底层走进中国革命运动中心的知识分子,蒋光慈短暂的一生是孤独的、矛盾的,他在革命进程中常常处于痛苦的挣扎状态,显示了革命时代先驱者丰富的灵魂冲突。蒋光慈的创作不可避免地存在着革命文学初级阶段的概念化、脸谱化的局限和缺陷,他在创作上的"失败"代表了左翼文学的"一种集团的倾向",对于左翼文坛的"全体的进向"也是一个宝贵的教训。
赵歌东
关键词:蒋光慈左翼文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