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08JJ4004)

作品数:18 被引量:151H指数:9
相关作者:张朝晖张华斌胡宇芳姚守拙刘丽更多>>
相关机构:吉首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教育厅优秀青年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一般工业技术化学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理学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化学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分子
  • 8篇分子印迹
  • 6篇多壁碳纳米管
  • 6篇印迹
  • 6篇碳纳米管
  • 6篇纳米
  • 6篇纳米管
  • 5篇液相
  • 5篇液相色谱
  • 5篇印迹聚合物
  • 5篇色谱
  • 5篇萃取
  • 5篇相色谱
  • 5篇高效液相
  • 5篇高效液相色谱
  • 5篇固相
  • 5篇固相萃取
  • 5篇核-壳型
  • 3篇分子印迹聚合...
  • 2篇电化学

机构

  • 18篇吉首大学
  • 11篇湖南大学
  • 1篇中南大学

作者

  • 17篇张朝晖
  • 9篇胡宇芳
  • 9篇张华斌
  • 6篇刘丽
  • 6篇姚守拙
  • 4篇聂丽华
  • 3篇李辉
  • 3篇张明磊
  • 2篇张立吉
  • 2篇杨潇
  • 2篇罗丽娟
  • 1篇李艳杰
  • 1篇蒋剑波
  • 1篇邹海英
  • 1篇聂燕
  • 1篇曹娇
  • 1篇姚茂君
  • 1篇聂利华
  • 1篇余晓晓
  • 1篇彭丁栋

传媒

  • 4篇高等学校化学...
  • 3篇化学通报
  • 3篇化学学报
  • 2篇分析化学
  • 2篇食品科学
  • 1篇高分子学报
  • 1篇中国科学(B...
  • 1篇中国野生植物...
  • 1篇分析测试学报

年份

  • 2篇2011
  • 8篇2010
  • 7篇2009
  • 1篇2008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多壁碳纳米管表面L-组氨酸手性印迹聚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表征被引量:3
2009年
通过酰胺化反应在多壁碳纳米管(MWNTs)表面接枝双键,以L-组氨酸(L-His)为模板,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利用表面印迹技术,在MWNTs表面制备印迹聚合物(MWNTs-MIPs).采用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热重分析表征印迹聚合物的性质,结果表明MWNTs表面成功接枝了一层稳定的、厚度为35~40nm具有识别能力的印迹聚合材料.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技术,通过填充色谱柱在线色谱分析,探讨不同pH值的流动相下该印迹材料对L-His的分离行为,结果表明MWNTs-MIPs色谱柱在流动相pH=7.0时分离效果最好,能够选择性地识别L-His和D-His,分离度R为1.78,选择因子α为1.28.
张朝晖张华斌胡宇芳姚守拙
关键词:分子印迹聚合物手性识别多壁碳纳米管L-组氨酸
核-壳型过氧化苯甲酰印迹溶胶-凝胶聚合物的制备及应用被引量:3
2010年
以过氧化苯甲酰为模板分子,采用溶胶-凝胶印迹技术在自制的二氧化硅微球表面成功制备对过氧化苯甲酰具有特异性吸附能力的核-壳型印迹材料,并由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和差热分析表征了印迹聚合物。该印迹微聚合物分散性好、热稳定好、平均粒径为300nm,印迹聚合物的壳层厚度为50nm。用高效液相色谱研究了印迹聚合物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该印迹聚合物对过氧化苯甲酰的选择系数为6.59。作为固相萃取材料,该印迹材料已被成功用于面粉中过氧化苯甲酰的分离和富集,回收率为94.98%。
张明磊张朝晖张立吉刘丽聂丽华
关键词:过氧化苯甲酰分子印迹核-壳型
核-壳型白藜芦醇分子印迹微球研制及应用被引量:5
2010年
以表面修饰乙烯基团的SiO2微球为基体,白藜芦醇为模板分子,丙烯酰胺(AA)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为交联剂,采用表面印迹技术制备核-壳型白藜芦醇印迹微球。采用红外光谱(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该分子印迹微球进行表征,结果表明,SiO2表面成功接枝一层厚度为200nm的印迹聚合物,该印迹微球颗粒分散均匀。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印迹微球的吸附性进行研究表明,此印迹微球具有良好的识别性能,利用Scatchard模型分析得出印迹微球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Qmax1=9.087mg/g和Qmax2=13.80mg/g。此印迹微球成功用于分离虎杖提取液中白藜芦醇。
张明磊张朝晖刘丽张立吉聂丽华
关键词:白藜芦醇核-壳型
核-壳型苏丹红Ⅰ印迹聚合物微球制备及应用研究被引量:9
2010年
以苏丹红Ⅰ为模板分子,苯基-三甲氧基硅烷(PTMOS)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采用表面分子印迹技术,在自制的SiO2微球表面成功合成了对苏丹红Ⅰ具有良好选择识别性能的核-壳型印迹聚合物。采用红外光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分子印迹微球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该印迹聚合材料壳层厚度约为150 nm;采用静态吸附实验研究印迹材料对模板聚合物的吸附性能和选择特性,结果表明以PTMOS为功能单体的印迹聚合物对苏丹红Ⅰ具有优异的选择吸附性,其分离选择因子为2.62。在吸附过程中,模板分子苏丹红Ⅰ与印迹聚合物形成2种结合位点,2种结合位点的解离常数分别为2.30、10.78 mmol/L,最大表观结合量分别为27.40、128.53μmol/g。将该印迹聚合物作为固相萃取材料,对样品进行固相萃取,结合液相色谱技术成功用于辣椒油中苏丹红Ⅰ的测定。
张朝晖刘丽周慧圆聂丽华
关键词:核-壳型分子印迹高效液相色谱固相萃取
柑橘中柠檬苦素超声提取工艺及含量分析被引量:19
2009年
以乙醇为提取溶剂,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析,结合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超声波提取柑橘皮中柠檬苦素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探讨不同粒径的柑橘皮与提取次数对提取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7(W/V)、提取温度50℃、提取时间30min、粒径80目,反复提取四次即可达到提取完全。用优化后的提取条件对不同时期、不同品种的柑橘皮以及柑橘不同组织部位的柠檬苦素含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椪柑橘籽中柠檬苦素的含量比椪柑橘皮中含量高很多;湘西椪柑籽中柠檬苦素的含量最高;随着椪柑橘的成熟,柠檬苦素的含量呈下降趋势。湘西椪柑橘籽中柠檬苦素含量最高,可达0.0169%。
张朝晖朱中品李辉
关键词:柠檬苦素柑橘超声提取
多壁碳纳米管表面对硝基苯酚印迹复合材料的制备与吸附性能被引量:5
2010年
以多壁碳纳米管表面接枝的L-苯丙氨酸为结合位点,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采用沉淀聚合技术,在碳纳米管表面制备了对硝基苯酚印迹复合材料.采用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研究了该印迹复合材料的结构和形貌,结果表明,在碳纳米管表面接枝了一层稳定的印迹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研究了该印迹材料的等温吸附性能,结果表明,该印迹材料对模板分子具有较大的吸附容量(Qmax=80.5μmol/g)和良好的选择吸附性能(选择因子达2.5).以该印迹材料作为固相萃取吸附剂,研究了它对对硝基苯酚和其它结构类似物混合溶液的动态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印迹复合材料对对硝基苯酚的吸附容量不受结构类似物浓度的影响,能较好地应用于对硝基苯酚的分离富集检测.
张华斌张朝晖胡宇芳杨潇聂利华
关键词:多壁碳纳米管印迹硝基苯酚
自组装碳纳米管-氯洁霉素分子印迹溶胶-凝胶电化学传感器研究被引量:14
2009年
结合自组装技术,采用电聚合方法在碳纳米管修饰金电极表面制备对氯洁霉素具有特异性识别位点的分子印迹溶胶-凝胶薄膜,成功构建了一种新型印迹溶胶-凝胶电化学传感器.通过循环伏安法(CV)、示差脉冲法(DPV)、安培计时法(I-t)和扫描电镜(SEM)表征了该印迹溶胶-凝胶膜的电化学性能和表面形貌.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和灵敏度,氯洁霉素在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的印迹溶胶-凝胶传感器上的响应明显提高.该印迹溶胶-凝胶传感器对氯洁霉素的浓度响应线性范围为5.0×10-7~8.0×10-5mol/L,检出限为2.44×10-8mol/L.该传感器被成功地用于人体尿液中氯洁霉素的分析测定.
胡宇芳张朝晖张华斌余晓晓姚守拙
关键词:多壁碳纳米管电化学传感器电聚合氯洁霉素
多壁碳纳米管表面过氧化苯甲酰印迹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固相萃取应用被引量:11
2009年
以过氧化苯甲酰(BOP)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为交联剂,采用热聚合法在多壁碳纳米管(MWNTs)表面制备印迹聚合物(MWNTs-MIPs).采用红外、热重分析和扫描电镜等技术对印迹聚合物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印迹聚合层成功接枝到MWNTs表面.采用液相色谱考察该分子印迹聚合物对过氧化苯甲酰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该印迹聚合物对过氧化苯甲酰表现出特异性吸附,该印迹聚合物对模板分子存在一种结合位点,其最大表观结合量为56.20μmol/g.作为固相富集材料,该印迹聚合物成功用于富集面粉中微量过氧化苯甲酰,浓度富集因子为526.
张朝晖张华斌罗丽娟胡宇芳聂丽华
关键词:分子印迹聚合物多壁碳纳米管过氧化苯甲酰高效液相色谱
溶胶-凝胶法制备红霉素印迹固相萃取材料及其选择性吸附被引量:13
2010年
以红霉素为模板分子,采用溶胶-凝胶印迹技术,合成对红霉素具有特异选择识别性能的印迹聚合材料.采用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热重分析以及比表面积测定技术对印迹聚合物的结构和表面性能进行详细探讨,结果表明所得印迹聚合物比表面积为266.2m2/g,粒径为600nm左右的颗粒材料.选择3种抗生素类药物进行选择吸附研究,结果表明,该聚合物对红霉素的分离因子最高达到2.20.优化固相萃取条件,结果表明用甲醇:乙酸(75:25,V/V)作为洗脱剂时对红霉素的洗脱效果最好.结合液相色谱技术,该印迹材料成功的分离和富集红霉素肠溶片中的红霉素,回收率达到104.5%。
张朝晖刘丽聂丽华
关键词:溶胶-凝胶固相萃取红霉素分子印迹
咖啡因印迹复合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以孔径0.45μm的尼龙微孔滤膜为支撑膜,咖啡因为模板分子,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采用表面热聚合技术制备对咖啡因具有优良选择透过性的分子印迹复合膜.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探讨了不同功能单体印迹聚合膜选择渗透性能的影响,采用红外光谱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热重分析和液相色谱分析等技术对分子印迹膜的化学结构、晶体结构、孔隙率、溶胀性、热稳定性以及选择性等性能进行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以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的印迹复合膜对咖啡因具有优异的选择透过性,其分离选择性因子为2.3.该印迹膜呈现出较好的结合能力,对印迹分子存在两个结合位点,最大表观结合量分别为0.146和0.330μmol/g,能够较好地应用于山茶叶粗提液中咖啡因的分离和富集,富集因子为10.52.
张朝晖胡宇芳张华斌李辉姚守拙
关键词:咖啡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