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4CB719601)

作品数:51 被引量:713H指数:19
相关作者:徐丽华姜怡李文均唐蜀昆姜成林更多>>
相关机构:云南大学厦门大学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0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9篇生物学
  • 6篇农业科学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3篇医药卫生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23篇放线菌
  • 9篇系统发育
  • 8篇深海
  • 8篇活性
  • 7篇多样性
  • 7篇系统发育分析
  • 7篇发育分析
  • 5篇生物多样性
  • 5篇嗜盐
  • 5篇RRNA基因
  • 4篇植物
  • 4篇深海沉积
  • 4篇深海沉积物
  • 4篇土壤
  • 4篇海洋放线菌
  • 4篇RRNA
  • 4篇次生代谢
  • 3篇代谢产物
  • 3篇盐矿
  • 3篇药物

机构

  • 31篇云南大学
  • 8篇中国科学院
  • 7篇国家海洋局第...
  • 6篇厦门大学
  • 5篇新疆农业科学...
  • 5篇中国极地研究...
  • 2篇华南农业大学
  • 2篇吉首大学
  • 2篇中国医科大学
  • 2篇国家工程研究...
  • 2篇国家海洋局
  • 2篇基尔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呼伦贝尔学院
  • 1篇河北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江西农业大学
  • 1篇首都师范大学
  • 1篇塔里木大学
  • 1篇新疆师范大学

作者

  • 31篇徐丽华
  • 20篇姜怡
  • 17篇李文均
  • 15篇唐蜀昆
  • 11篇姜成林
  • 7篇陈波
  • 6篇职晓阳
  • 6篇邵宗泽
  • 6篇曾胤新
  • 6篇俞勇
  • 6篇李会荣
  • 6篇陈义光
  • 5篇张玉琴
  • 5篇娄恺
  • 5篇曹艳茹
  • 4篇崔晓龙
  • 4篇文孟良
  • 4篇陈云
  • 4篇陈华红
  • 3篇黄英

传媒

  • 19篇微生物学报
  • 15篇微生物学通报
  • 3篇云南大学学报...
  • 2篇中国抗生素杂...
  • 2篇食品科技
  • 2篇厦门大学学报...
  • 2篇中国药物化学...
  • 2篇极地研究
  • 1篇高技术通讯
  • 1篇微生物学杂志
  • 1篇Journa...

年份

  • 1篇2010
  • 9篇2009
  • 14篇2008
  • 9篇2007
  • 15篇2006
  • 5篇2005
5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药用植物内生放线菌的分离、筛选及活性菌株YIM 61470鉴定被引量:20
2009年
从云南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多种药用植物中分离到272株内生放线菌,活性筛选表明146株菌的发酵产物具有抗菌活性,其中94株菌具有拮抗病原细菌活性,127株菌具有抑制病原真菌的功能。分离菌株YIM 61470具有广谱抗菌活性,通过形态特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征、细胞化学分类特征和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的相似性分析等研究,菌株YIM 61470被鉴定为链霉菌属(Streptomyces)氢化链霉菌(S.hydrogenans)的一个菌株。
秦盛赵立兴陈云赵国振李洁朱文勇黄海玉徐丽华
关键词:药用植物内生放线菌抗菌活性RRNA基因
一株新种链霉菌菌丝体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研究一株新种链霉菌(Streptomyces pleomorphus sp.nov.)菌丝体甲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制备HPLC方法进行分离,利用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分析结合文献对照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S.pleomorphus sp.nov.菌丝体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2个已知化合物,分别鉴定为teleocidin B2(1)、teleocidin B3(2)、12-齐墩果烯-3,22,24-三醇(3)、胸腺嘧啶脱氧核苷(4)、尿嘧啶脱氧核苷(5)、尿嘧啶(6)、3-甲基哌嗪-2,5-二酮(7)、α-D-葡萄吡喃糖乙醇苷(8)、α-L-阿拉伯呋喃糖乙醇苷(9)、邻氨基苯甲酸(10)、4-氨基-4-甲基-戊-2-酮(11)、(Z)-13-二十二烯酸(12)。结论12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S.pleo-morphus sp.nov.代谢产物中分离得到。
郑丹姜怡韩力娄恺陈云徐丽华黄学石
关键词:链霉菌菌丝体化学成分STREPTOMYCES
植物内生放线菌多样性研究被引量:13
2008年
放线菌药物开发遇到越来越大的困难.植物内生放线菌是一类研究较少,但很有开发潜力的资源.叙述内生放线菌的宿主多样性,物种多样性,产物多样性,并对值得重视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杨颖陈华红徐丽华
关键词:放线菌内生放线菌次生代谢产物
植物内生菌发酵培养基的初探被引量:6
2008年
从高活性菌株到获得高产量活性产物之间,发酵是一个重要环节。本研究设计4种内生菌发酵培养基,对89株分离自傣药植物且具有高抗菌活性的内生菌及5株潜在放线菌新种进行摇瓶发酵,发酵液的提取物用3种展层系统作薄层色谱(TLC)展层,用UV(254nm、366nm)和茴香醛试剂进行检测。实验结果表明,用1号和4号培养基发酵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的种类最丰富,2号和3号培养基产生的较少;用II号展层系统(氯仿∶甲醇=4∶1)和III号展层系统(正丁醇∶乙酸∶水=4∶1∶5)作TLC层析,检测到的产物最多;3种检测方法以茴香醛检测到的代谢产物最丰富。对每一株菌而言,产生最多产物的发酵培养基各不相同,为了获得尽可能多的次生代谢产物,不同菌株选用的发酵培养基不一样。探究适合的发酵培养条件,为活性产物的分离、制备奠定了基础。
陈云曹艳茹蔡祥凤赵立兴段若玲徐丽华
关键词:植物内生菌发酵培养基TLC
极地微生物--新天然药物的潜在来源被引量:48
2008年
微生物是极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极地独特的地理、气候及环境特点,极地微生物所具有的新颖性与多样性,在科学研究、应用开发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价值,并逐渐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有关极地微生物的资源勘探与代谢活性产物研究,已成为国际微生物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结合笔者的工作实践,对近年来极地微生物资源的勘探与收集情况进行了介绍,并着重对以医药与生物农药等为目标的极地微生物产活性化合物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概述,同时还对目前一些影响研究工作开展的限制因素进行了讨论。可以预见,针对极地微生物资源的研究开发工作,将会给新型天然药物的筛选与发现带来新的机遇与突破。
曾胤新陈波邹扬郑天凌
关键词:微生物天然药物
16S rRNA二级结构的研究进展及其在系统分类中的应用被引量:11
2005年
16S rRNA作为研究系统进化的生物大分子极受重视,是系统分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指标。然而,在进行系统发育分析时通常的序列联配方法有明显的局限性,即无法摆脱一级结构的束缚。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些研究者把目光投向了16S rRNA二级结构的分析研究,并且已经取得了相当不错的进展。研究表明,16S rRNA二级结构可能作为一个新的分类指标,成为系统分类的一个重要补充。
陈国忠李文均徐丽华姜成林
关键词:RRNA
一平浪盐矿古老岩盐沉积中可培养细菌的系统发育多样性研究被引量:25
2007年
运用纯培养法和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对云南省一平浪盐矿古老岩盐沉积中可培养细菌的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用补充0.5-3.5mol/L NaCl的MBA和ISP2琼脂培养基从卤水、岩盐和盐土样品中分离到38株细菌,用细菌通用引物进行16S rRNA基因扩增和序列测定,用相关软件进行序列相似性搜索、比对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38个分离菌株可分为31个物种,属于4个大的系统发育类群(Proteobacteria,Bacteroidetes,Firmicutes,Actinobacteria)、17个科、24个属。多数菌株属于Proteobacteria门(18株,47.3%;Gamma-Proteobacteria,31.5%;Alpha-Proteobacteria,15.8%)和Firmicutes门(13株,34.2%)。这些分离菌株中,至少有3个菌株可能代表3个不同属的3个新物种:Y3、Y15和Y25分别代表Idiomarina属、Salinicoccus属和Saccharospirillum属的新物种;而菌株Y21有可能代表Staphylococcaceae科的一个新属。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一平浪盐矿古老岩盐沉积中存在较为丰富的微生物物种多样性和系统发育多样性,并且潜藏着新的微生物资源。
陈义光李汇明李沁元陈维崔晓龙杨亚玲彭谦文孟良徐丽华邓岚王治刚刘继辉任禛肖炜刘宏伟
关键词:古老岩盐沉积可培养细菌RRNA基因系统发育分析细菌多样性
北极太平洋扇区深海沉积物的细菌多样性研究被引量:8
2006年
对北极太平洋扇区4个站位深海表层沉积物样品,采用PCR结合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技术进行了细菌16S rRNA基因V3区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沉积物中的细菌多样性丰富,获得的40条序列归属于4个细菌类群:变形细菌(Proteobacteria,占全部序列的75%)、噬纤维菌-屈挠杆菌-拟杆菌群(Cytophaga-Flexibacter-Bacteroides,CFB,占10%)、放线细菌(Actinobacteria,占10%)和酸杆菌(Acidobacteria,占5%).其中变形细菌(包括α、β、γ和δ-Proteobacteria),而γ-Proteobacteria占全部序列的62.5%,是很明显的优势类群.在这些细菌类群中,β、γ-Proteobacteria在4个站位沉积物中均有分布.
苏玉环李会荣李筠俞勇陈波
关键词:深海沉积物细菌多样性
深海青霉螺环二萜类化合物的结构及活性研究
本研究对一株采集自东太平洋海底5115米的青霉真菌(MCCC 3A00005)的活性成分进行了分离纯化,获得了六个新螺环二萜类化合物breviones F—K,以及三个已知螺环二萜类化合物breviones A,B和E。...
李彦叶德赞陈绪林路新华邵宗泽张华车永胜
关键词:深海青霉化学结构
文献传递
稀有放线菌的选择性分离方法被引量:41
2007年
为了设计稀有放线菌的分离方法,对噬菌体S7,S3,重铬酸钾、萘啶酮酸、利富平、硫酸庆大霉素、柱晶白霉素、放线酮、制霉菌素等抑制剂及几种碳源进行了试验,设计或改良了几种培养基,研究它们分离稀有放线菌的效果.发现噬菌体能有效降低常见链霉菌的出菌率,重铬酸钾抑制真菌、细菌的效果好,MOPS、海藻糖、丙烯酰胺和乙二胺四乙酸能提高稀有放线菌的出菌率.推荐海藻糖-脯氨酸培养基、改良高氏2号、改良脯氨酸培养基作为稀有放线菌分离培养基.还提供了一些分离稀有放线菌的经验.
彭云霞姜怡段淑蓉李文均徐丽华
关键词:稀有放线菌培养基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