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1AA643030)

作品数:9 被引量:71H指数:5
相关作者:傅立新郝吉明朱天乐李俊华刘志明更多>>
相关机构:清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基础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理学
  • 2篇机械工程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6篇催化
  • 5篇催化剂
  • 3篇选择性
  • 3篇汽油
  • 3篇汽油机
  • 3篇PT
  • 3篇AL
  • 2篇选择性催化还...
  • 2篇选择性还原N...
  • 2篇富氧条件
  • 1篇氮氧化物
  • 1篇氧化物
  • 1篇氧化物催化剂
  • 1篇乙醇
  • 1篇预处理
  • 1篇直喷
  • 1篇直喷式
  • 1篇直喷式汽油机
  • 1篇溶胶
  • 1篇溶胶-凝胶

机构

  • 9篇清华大学

作者

  • 8篇傅立新
  • 7篇郝吉明
  • 6篇李俊华
  • 6篇朱天乐
  • 4篇崔翔宇
  • 4篇刘志明
  • 3篇王建昕
  • 2篇程玲琳
  • 1篇王燕军
  • 1篇帅石金
  • 1篇王静

传媒

  • 3篇高等学校化学...
  • 2篇清华大学学报...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复旦学报(自...
  • 1篇中国稀土学报
  • 1篇石油化工

年份

  • 1篇2005
  • 3篇2004
  • 4篇2003
  • 1篇2002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预处理条件对Pt/Al_2O_3催化还原NO的活性影响被引量:5
2004年
用溶胶 -凝胶法制备 Al2 O3载体 ,浸渍法制备质量分数为 0 .5 %的 Pt/ Al2 O3催化剂 .研究焙烧气氛和温度对选择性催化还原 NO反应活性和 Pt价态的影响 .结果表明 ,H2 焙烧的活性温度区间最宽 ,随着焙烧温度的升高 ,温度区间变化很小 ,5 2 3 K下 O2 焙烧的催化剂活性最好 ,且活性区间向高温方向移动 .活性现象用程序升温脱附实验 ( NO-TPD,NO-O2 -TPD)进行了解释 . XPS研究表明 ,5 2 3 K下 O2 用焙烧 Pt的主要价态是 Pt2 + ,而 5 2 3 K下 H2 和 N2 焙烧 Pt的主要价态为 Pt0 .
王静傅立新李俊华
关键词:预处理催化还原NO
Ag、In、Sn/Al2O3氧化物催化剂上选择性还原NO
2004年
针对Ag/Al2O3、In/Al2O3和Sn/Al2O3氧化物催化剂,选择有代表性的C3H6、C8H1s和C2H5OH做还原剂,考察了富氧条件下选择性催化还原NOx的性能以及H2O和SO2对不同催化剂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体系中含10%H2O和1×10-4 SO2,丙烯为还原剂时,氧化物催化剂的活性顺序变为Ag(81%)>Sn(76%)>In(58%).还原剂为辛烷或乙醇时,Ag/Al2O3催化剂上表现出更宽的活性温度范围,NOx最大转化率达到90%以上,而In/Al2O3及Sn/Al2O3氧化物催化剂的NOx还原性能较丙烯为还原剂时差.Ag/Al2O3催化剂具有较好抗水和二氧化硫性能,且表现出与液态还原剂乙醇和丙烯很好的匹配特性,具有净化稀燃汽车尾气中NOx的实际应用前景.
李俊华郝吉明傅立新崔翔宇刘志明
关键词:选择性催化还原
两段喷射直喷式汽油机燃烧系统的混合气形成规律被引量:8
2005年
针对一般直喷式汽油机燃烧系统设计复杂的问题,研究开发了一种以两段喷射作为分层稀燃混合气形成主要手段的汽油缸内直喷式燃烧系统。该文用三维模拟计算和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两段喷射控制分层混合气形成的基本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一次喷油时刻存在着最佳值,过早过晚都使喷雾碰壁,不利于混合气的形成和燃烧。二次喷油时刻也存在最佳值,在进气上止点后250°CA进行二次喷油,可使火花塞周围的混合气在点火时刻较适宜,有利于点火。两次喷射油量之比对混合气的形成有显著影响,当其控制在1/3左右时,缸内混合气的分层结构较为合理。
王燕军王建昕帅石金
关键词:直喷式汽油机混合气形成数值模拟
富氧条件下In_2O_3/Al_2O_3催化剂C_3H_6选择性还原NO被引量:2
2003年
以碳氢化合物作为还原剂的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CR)被认为是净化稀燃汽车尾气中NO的最有效途径之一.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In2O3/Al2O3氧化物催化剂,对其进行了BET、XRD、XPS及TPD表征.在固定床反应器上用C3H6作还原剂,考察了不同焙烧温度,H2O及SO2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结果发现,催化剂的最佳焙烧温度为600℃,在反应温度为400℃时,NO最大转化率为95%.水蒸汽存在下,NO转化活性温度窗口向高温方向移动,NO最大转化率下降到90%,对应的反应温度为450℃.添加φ(SO2)=0.009%后,催化剂在低于350℃的区间还原NO的活性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表现出促进作用.当反应温度大于350℃后,催化活性明显下降,NO最大转化率下降到58%.
李俊华郝吉明傅立新朱天乐刘志明崔翔宇
关键词:稀燃汽油机选择性催化还原
柴油机排气控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7
2003年
伴随着柴油机排放标准的日益严格,柴油机排气控制愈来愈受到重视。对降低柴油机微粒和NOx排放的发动机改造、燃料改进和排气后处理技术进行了综述,并指出了今后的努力方向。
朱天乐郝吉明傅立新王建昕
关键词:柴油机微粒氮氧化物替代燃料
掺混乙醇对汽油机排放和三效催化转化器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0
2002年
基于发动机台架实验系统,研究了掺混(体积比)10%和30%乙醇对汽油机排放和催化转化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掺混乙醇导致排气NOx,碳氢化合物(THC)和CO浓度降低,但乙醛和乙醇浓度增大。而且掺混量越高,这种作用越显著。负荷为9.3~44.4kW时,NOx,THC和CO排放浓度的最大降幅分别为6.5%,26%和19%,乙醛和乙醇的最大排放体积分数分别为97×10-6和64×10-6。以铂和铑为主要活性物质的三效催化转化器具有优异的乙醛净化效果,但净化乙醇效率较低。
朱天乐王建昕傅立新郝吉明
关键词:汽油机催化转化器乙醇汽车燃料
富氧条件下贵金属催化剂上丙烯选择性还原NO研究被引量:22
2003年
用溶胶 -凝胶 ( Sol-gel)法制备了以 γ-Al2 O3 为载体 ,以 Pt,Pd和 Rh等为活性组分的单组分及双组分催化剂 ,在稀燃汽油机条件下评价了丙烯对 NO的选择性催化还原活性 .结果表明 ,在单组分催化剂中 ,催化剂的活性及顺序为 Rh( 73 % ) >Pt( 65 % ) >Pd( 4 7% ) ,最高活性对应的温度分别为 Pt( 2 2 5℃ ) ,Pd( 2 75℃ )和 Rh( 3 75℃ ) ,N2 选择性顺序为 Rh,Pd( >80 % ) >Pt( 4 8% ) ,氧化性顺序为 Pt>Rh>Pd. Sol-gel制备的双组分催化剂中的不同贵金属活性位具有一定的协同效应 ,可明显拓宽活性温度范围 ,其中以 Pt-Rh组合活性最好 . Rh/ Al2 O3 和 Pt/ Al2 O3 两种催化剂分层有序填装时 ,可提高 C3 H6的利用率 ,在 2 0 0~ 45 0℃范围内 ,可有效地催化净化 NO.
李俊华郝吉明傅立新朱天乐程玲琳
关键词:富氧条件贵金属催化剂丙烯NO分子筛
Pt/Al_2O_3催化剂用于丙烯选择性还原NO被引量:6
2004年
分别采用浸渍法 ( IM)和溶胶 -凝胶法 ( SG)制备了一系列不同铂负载量的催化剂 ,在固定床反应器上用 C3H6 作还原剂 ,测试了选择性还原 NOx 的活性 ,结果发现 ,在 IM法和 SG法制备的催化剂中 ,活性组分铂最佳负载质量分数分别为 0 .5%和 2 % .针对两种催化剂 ,分别考察了氧浓度、丙烯浓度及反应气流量对选择性催化还原 NOx 性能的影响 ,催化活性随丙烯浓度的增大而上升 . 2 % Pt/ Al2 O3( SG)催化剂的抗 SO2性能好于 0 .5% Pt/ A l2 O3( IM)催化剂 ,H2 O的存在可明显拓宽活性温度范围 ,并向高温区间移动 ,在 2 0 0~4 0 0℃范围内可有效净化 NOx.
李俊华郝吉明傅立新朱天乐程玲琳崔翔宇刘志明
关键词:催化剂溶胶-凝胶浸渍法尾气排放
镧、铈对Pt,In/Al_2O_3催化剂选择性还原NO性能的影响被引量:4
2003年
采用溶胶 凝胶法(SG)制备了掺杂少量La或Ce的Pt/Al2O3贵金属催化剂和In2O3/Al2O3氧化物催化剂,并考察了La或Ce对催化剂的比表面和晶相结构和丙烯在这些催化剂上选择性还原NO的活性。结果表明,掺杂少量的La或Ce,可以改变催化剂的热稳定性,富氧条件下丙烯选择性催化还原NO的反应中,La或Ce的掺杂对催化活性和催化活性温度窗口没有明显改善。
李俊华郝吉明傅立新朱天乐刘志明崔翔宇
关键词:稀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