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1ZX05013003)

作品数:2 被引量:17H指数:2
相关作者:何春明郭建春陈铭翁定为胥云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石油大学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建筑科学

主题

  • 2篇岩石力学
  • 1篇多裂缝
  • 1篇压裂
  • 1篇扫描电镜
  • 1篇水平井
  • 1篇酸压
  • 1篇酸液
  • 1篇平井
  • 1篇力学测试
  • 1篇灰岩
  • 1篇计算方法

机构

  • 1篇西南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作者

  • 1篇郭建春
  • 1篇胥云
  • 1篇翁定为
  • 1篇何春明
  • 1篇陈铭

传媒

  • 2篇岩石力学与工...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3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酸液对灰岩力学性质影响的机制研究被引量:9
2013年
通过岩芯静态溶蚀试验、岩芯动态流动试验并结合三轴力学测试及岩芯微观结构分析,从宏观和微观角度研究不同酸液对岩石力学强度破坏问题。动静态溶蚀试验表明,胶凝酸以点状溶蚀为主,而变黏酸主要以表面溶蚀为主。三轴力学测试表明,胶凝酸溶蚀后岩石抗压强度降低18%,杨氏模量降低26%,高于变黏酸对岩石力学强度的破坏。应力–应变曲线显示反应后岩芯的压实致密过程持续时间较长,岩芯表现出更强的塑性。扫描电镜观察发现,胶凝酸反应后在岩芯内部形成大量酸蚀孔洞,而变黏酸主要以均匀溶蚀为主,对岩芯内部结构破坏较小,酸液对岩芯内部溶蚀结构的差异是产生力学强度差异的根本原因。对于高闭合应力储层,在酸液选择方面应更多考虑酸液对岩石力学强度的破坏,选择控制滤失能力强的酸液体系。
何春明郭建春
关键词:岩石力学酸压灰岩扫描电镜
水平井多段压裂多裂缝扩展形态计算方法被引量:8
2016年
为解决水平井多段压裂多裂缝扩展形态问题,基于位移不连续边界元法建立三维裂缝应力场计算模型,并结合裂缝的不同边界条件和亚临界裂缝扩展模型,给出多裂缝扩展形态计算方法。通过与UFM模型对比,验证方法可靠性。根据该算法,研究不同压裂方式、不同缝间距与缝高、不同净压力与主应力差的多裂缝扩展形态,结果表明:对于多段单簇压裂,后续压裂缝会靠近或远离已压开流体内压缝,而已压开支撑剂充填裂缝对后续压裂缝扩展轨迹影响较小;多簇压裂外侧裂缝为主扩展裂缝,中间裂缝扩展长度减小;对于早先压裂缝为流体内压缝的情况,缝间距与缝高的比值不仅影响裂缝偏转角度,还影响裂缝偏转方向;对于两簇同时扩展的情况,缝间距与缝高的比值越小,或净压力与主应力差的比值越大,裂缝发生偏转的角度越大;对于多簇压裂方式,增大缝间距与缝高的比值有利于多簇裂缝的均匀延伸,而改变净压力与主应力差的比值并不能改变各簇缝长的分布情况。
陈铭胥云翁定为
关键词:岩石力学多裂缝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