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2004BA720A12)

作品数:22 被引量:49H指数:4
相关作者:易定华徐学增俞世强杨剑魏旭峰更多>>
相关机构: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西安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6篇胸腔
  • 16篇胸腔镜
  • 14篇手术
  • 11篇心脏
  • 9篇心脏手术
  • 7篇小儿
  • 5篇心脏外科
  • 5篇心脏外科手
  • 5篇心脏外科手术
  • 5篇胸腔镜心脏手...
  • 5篇外科
  • 5篇外科手术
  • 5篇细胞
  • 5篇插管
  • 4篇全胸腔镜
  • 4篇缺损
  • 4篇间隔缺损
  • 4篇房间隔
  • 4篇房间隔缺损
  • 3篇电视胸腔镜

机构

  • 22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作者

  • 20篇易定华
  • 19篇徐学增
  • 18篇俞世强
  • 17篇杨剑
  • 14篇魏旭峰
  • 8篇李杨
  • 7篇陈涛
  • 6篇刘金成
  • 6篇王显悦
  • 3篇金振晓
  • 2篇王禾
  • 2篇秦卫军
  • 2篇田丰
  • 2篇段维勋
  • 2篇袁建林
  • 2篇张更
  • 1篇李东韬
  • 1篇董小超
  • 1篇于磊
  • 1篇刘剑

传媒

  • 5篇解放军医学杂...
  • 4篇心脏杂志
  • 3篇中国胸心血管...
  • 3篇中国体外循环...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国内镜杂志
  • 1篇实用儿科临床...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北京生物医学...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3篇2008
  • 19篇2007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改良小儿胸腔镜双极股静脉插管流体力学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 通过对两代小儿胸腔镜双极股静脉插管流体力学的对照研究,评价改良的第二代小儿胸腔镜双极股静脉插管的体外流体力学特征。方法 以第一代小儿胸腔镜双极股静脉插管(对照组)作为对照,利用体外循环机测量出不同流量下改良第二代小儿胸腔镜双极股静脉插管(实验组)两端压力差。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在同一流量1-5 L/min时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的压力差更低;流量6 L/min时,统计学差异更显著(P〈0.01)。结论 改良的第二代小儿胸腔镜双极股静脉插管体外流体力学性能优于第一代小儿胸腔镜双极股静脉插管。
李杨俞世强杨剑金振晓易定华徐学增
关键词:流体力学
体重对小儿全胸腔镜心脏手术的影响
2007年
目的研究体重对小儿全胸腔镜心脏手术的影响及小儿全胸腔镜心脏手术的安全性。方法选取体重20kg以下(A组)、20~30kg(B组)、30kg以上(C组)行全胸腔镜心脏手术的患儿各20例,比较各组住院相关时间、血常规主要指标变化以及出血和输血量。结果所有手术均获得成功。A组术后发生肺炎1例;B组术后发生脑缺血1例;C组因术后胸腔引流量大,二次开胸止血1例;经治疗后均痊愈,无术后死亡病例。三组患儿住院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A组相比,B、C两组主动脉阻闭时间、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以及ICU滞留时间较短(P<0.05),胸腔引流量、输血浆量较多(P<0.05),手术前后血红蛋白、白细胞以及血小板变化较小(P<0.05)。B组与C组主动脉阻闭时间、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以及ICU滞留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小儿全胸腔镜下心脏手术是安全有效的。其中体重20kg以上的患儿对手术耐受能力较强,术后早期恢复快,更适合在全胸腔镜下行心脏手术。
王显悦易定华徐学增杨剑魏旭峰俞世强
关键词:胸腔镜心脏外科手术体重
自行研制的小儿股静脉双极管在全胸腔镜下房缺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自行研制的小儿股静脉双极管在小儿全胸腔镜心脏手术的应用效果。方法先天性房间隔缺损患儿28例,年龄4.2±1.3岁,体重14.6±3.9kg,其中合并中、重度肺动脉高压3例,部分型肺静脉畸形引流4例,三尖瓣关闭不全3例。采用仰卧位,右肩垫高30°,气管插管,高频通气;分别在右胸胸骨旁第四肋间,腋中线第四、六肋间作胸壁小切口,以全胸腔镜经股动脉、股静脉双极插管建立体外循环,完全在胸腔镜下行房间隔修补。结果患儿手术顺利,体外循环时间53.5±17.8min,主动脉阻闭时间25.2±7.9min,开放升主动脉后心脏均自动复跳。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均痊愈出院。术后半年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示右心房、心室缩小,肺动脉直径变小,心功能改善,与手术前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自行研制的小儿股静脉双极管用于全胸腔镜心脏手术治疗小儿心脏病安全可靠。
徐学增易定华俞世强刘金成杨剑魏旭峰王显悦陈涛
关键词:胸腔镜心脏外科手术房间隔缺损
改良小儿胸腔镜心脏手术股动静脉插管材料的血液相容性及毒理学研究
2007年
目的通过对改良小儿胸腔镜心脏手术股动静脉插管材料进行血液相容性及毒理学研究,评价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分别进行溶血实验、皮内刺激实验及小鼠全身急性毒性实验,通过测定吸光度值计算溶血率,按照标准制备的材料浸提液注射到兔的皮下和小鼠体内,观察72h兔皮肤病理变化及小鼠的全身反应。结果改良小儿胸腔镜心脏手术股动静脉插管材料溶血率为1.58%,低于国际标准(5%);实验组兔皮肤无红斑、水肿及坏死;实验组小鼠无死亡、体重下降及明显全身异常反应。结论所用材料符合医用材料的要求,可用于临床。
李杨俞世强杨剑徐学增易定华刘金成王显悦
关键词:胸腔镜心脏外科手术生物相容性材料
电视胸腔镜下心脏手术对机体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观察电视胸腔镜下犬心脏手术术中、术后TNF-α、IL-6、IL-8等细胞因子的变化及抑肽酶对它们的影响。方法20只幼龄犬,体重10~15kg,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均于胸壁打孔后经股动脉、股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实验组在转机过程中加入抑肽酶4~5万U/kg,对照组未用抑肽酶。两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后即刻、主动脉阻断后15min、主动脉开放后l5min、停机后2h、停机后12h共5个时点取桡动脉血,采用ELISA法测定IL-6、IL-8、TNF-α水平。结果对照组TNF-α、IL-6、IL-8于主动脉阻断后开始升高,停机后2h达峰值;术后12h,TNF-α下降接近麻醉诱导后即刻水平(P>0.05),IL-6、IL-8浓度仍高于麻醉诱导后即刻时的浓度(P<0.05,P<0.01)。主动脉阻断后实验组各时间点TNF-α、IL-6、IL-8较对照组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电视胸腔镜下犬心脏手术术后早期(约2h)即出现明显的炎性反应,应用抑肽酶可降低术后IL-6、IL-8、TNF-α等细胞因子的水平,从而减轻炎性反应。
陈涛俞世强易定华魏旭峰徐学增杨剑
关键词:胸腔镜心脏外科手术抑肽酶细胞因子类
全胸腔镜与经胸封堵治疗小儿房间隔缺损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0
2007年
目的比较全胸腔镜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与经胸封堵手术在治疗小儿先天性房间隔缺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03年4月~2005年6月共收治房间隔缺损患者70例,年龄5.7±2.5岁,均为不适合做介入封堵手术者。依据术中采用的不同手术方法分为两组,全胸腔镜组:在全胸腔镜下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42例,其中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21例,中、重度肺动脉高压8例,部分型肺静脉畸形引流4例。经胸封堵组:经胸封堵房间隔缺损手术28例,其中合并中、重度肺动脉高压5例,三尖瓣关闭不全4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重症监护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住院天数等指标,比较两种手术的优势。结果两组均无手术死亡者,术后无并发症发生,痊愈出院。全胸腔镜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长于经胸封堵组(180.5±17.8minVS.82.5±17.8min,5.2±0.6dVS.3.9±0.5d;P〈0.01);而重症监护时间分别为16.67±3.45h和16.23±3.47h,机械通气时间为5.34±0.68h和5.42±0.81h,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手术方式的应用对小儿房间隔缺损的治疗均安全可靠,手术创伤小。全胸腔镜房间隔缺损修补术适应证范围大于经胸封堵术,手术难度亦较大。
徐学增俞世强刘金成王显悦杨剑魏旭峰李阳陈涛易定华
关键词:胸腔镜小儿房间隔缺损
胸腔镜心脏手术麻醉中应用小潮气量较快频率间歇正压通气的可行性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评估单腔气管插管,小潮气量较快频率间歇正压通气(intermittent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IPPV)在电视胸腔镜心脏手术麻醉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西京医院心脏外科2003年1月-2007年6月,132例电视胸腔镜下心脏手术的患者的麻醉和机械通气管理模式,统计分析了麻醉诱导后、建立胸腔镜系统体外循环前、体外循环后、手术结束时动脉血气结果和终末潮气CO2分压(PetCO2),进行自身对照研究。结果所有患者可以耐受单腔气管插管,小潮气量较快频率问歇正压通气下的胸腔镜手术,无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胸腔镜心内手术操作期间Pet—CO2和动脉血CO2分压(PaCO2)较麻醉诱导略有升高,仍在正常范围,O2分压(PaO2)有显著降低(P〈0.05),也在正常范围,手术结束时均恢复到正常。结论单腔气管插管可适用于1岁以上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胸腔镜手术。
陈敏金振晓熊东方易定华熊利泽
关键词:胸腔镜心脏手术麻醉间歇正压通气小潮气量
小儿胸腔镜微创多功能主动脉插管的改良设计与体外实验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通过对小儿胸腔镜心脏手术微创多功能主动脉插管进行改良设计及体外测试,评价其流体力学性能及在临床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通过建立体外测试台,对改良设计的管道进行体外流体学和气囊内压力测试.结果:改良小儿微创多功能主动脉插管流量最大可达到6L/min,两端压力差低于220mmHg;气囊内与血管腔压力比可达3~4:1.结论:改良小儿胸腔镜心脏手术微创多功能动脉插管具有良好的流体力学性能,能够充分满足临床需要,产品填补了国内的空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李杨俞世强易定华杨剑魏旭峰徐学增
关键词:主动脉体外实验
肝素结合改良医用聚氯乙烯材料的细胞毒性评价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评价肝素结合改良聚氯乙烯材料的细胞毒性及临床应用安全性。方法对肝素结合改良聚氯乙烯、改良聚氯乙烯等材料进行体外细胞培养,通过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MTT)实验观察细胞的活性和相对增殖率。结果改良聚氯乙烯及肝素结合的改良聚氯乙烯在吸光度及细胞的相对增殖率方面,结果优于传统聚氯乙烯材料;MTT实验表明肝素结合方法未改变材料的相对增殖率。结论改良聚氯乙烯及肝素结合的改良聚氯乙烯较传统材料相比,具有更优的细胞相容性,毒性轻微,可安全应用于临床。
杨剑段维勋徐学增俞世强魏旭峰刘金成易定华
关键词:聚乙烯亚胺聚氯乙烯细胞毒性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
小儿胸腔镜下心脏手术的麻醉管理被引量:9
2007年
目的探讨小儿胸腔镜下心脏手术的麻醉管理方法。方法选取同期147例行胸腔镜手术(TTS)和常规正中开胸心脏手术(MS)的小儿,分为TTS组和MS组。其中TTS组81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年龄(8±3)岁,MS组66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年龄(7±4)岁,均采用全身麻醉单腔气管插管中低温体外循环下手术。记录两组手术相关时间及TTS组在不同潮气量时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的改变。结果两组患儿手术顺利,无重要并发症。TTS组麻醉过程中潮气量设定在4~10mL/kg区间变化时二氧化碳分压呈直线性改变,而氧分压改变不明显。TTS组与MS组相比手术时间较长(P<0.01),而术后ICU时间明显缩短(P<0.01),住院时间、主动脉阻闭时间、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术前充分准备和术中全面监测,尤其是术中改良单腔管双肺肺通气以及加强呼吸管理是麻醉管理的关键。
王显悦俞世强徐学增杨剑魏旭峰李杨陈涛易定华
关键词:麻醉电视胸腔镜手术小儿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