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国家一般课题(BAA090010)
- 作品数:3 被引量:5H指数:1
- 相关作者:于洪波尚云丽更多>>
- 相关机构:山东师范大学淮北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国家一般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 中西先贤人性论下的道德教育观比较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人性,容纳着人的自然属性和人的社会属性。人性论,是人之为人的资格的理论。中西先贤们对人性见解的迥异,致使中西方道德及道德教育构建在人性的较量中走向不同的方向与路径,为我们多角度理解道德教育提供依据。
- 尚云丽于洪波
- 关键词:人性论道德道德教育观
- “仁”与“理”视阈下的道德教育——中西先贤人性论下的道德教育观比较被引量:1
- 2014年
- 中国的先贤们提出了以"仁"为核心的人性观,并由此推演出以"价值存在"为主的道德教育范式,人通过内在的道德奠基,外在的人伦纲常礼仪规范,以内省和自修为途径,达到德育目的:做仁爱的人。西方哲学家,用理性来概括人性,并由此推演出以"知识存在"为主的道德教育范式,在自由的隐性状态下,通过认知达到德育目的:做理性的人。
- 尚云丽于洪波
- 关键词:人性道德教育
- 由“君子”“小人”到“中民”“公民”被引量:3
- 2011年
- "君子"与"小人"是孔子在春秋晚期提出的一对评判道德善恶的人格原型。尽管这一原型被历代儒学家们赋予了不同的时代含义,但是孔子所赋予它的基本内涵,诸如"性相近"的人性设定、"以义为上"的义利观、"外礼内仁"的道德自觉性、"士志于道"的终极价值诉求等特征,却始终贯穿如一。若从现代道德权利与义务统一的视角予以审视,原始儒家关于"君子—小人"的传统人格内涵,在经过合理扬弃的基础上或许会转换为养成现代"中民"和"公民"德性的有利资源。
- 于洪波
- 关键词:儒学君子小人公民道德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