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470877)

作品数:33 被引量:142H指数:9
相关作者:李祺福石松林唐剑陈兰英杨海波更多>>
相关机构:厦门大学河南城建学院平顶山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篇生物学
  • 14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28篇细胞
  • 16篇肉瘤
  • 16篇骨肉瘤
  • 16篇分化
  • 16篇成骨
  • 16篇成骨肉瘤
  • 11篇人成骨肉瘤
  • 11篇基质
  • 11篇核基质
  • 10篇人成骨肉瘤M...
  • 9篇细胞分化
  • 8篇分化过程
  • 8篇HMBA
  • 6篇蛋白
  • 6篇维甲酸
  • 6篇MG-63
  • 5篇人参
  • 4篇诱导分化
  • 4篇皂甙
  • 4篇人参皂甙

机构

  • 25篇厦门大学
  • 6篇河南城建学院
  • 4篇平顶山工学院
  • 2篇福建医科大学
  • 2篇南阳市中心医...
  • 1篇郑州大学
  • 1篇厦门市第一医...

作者

  • 24篇李祺福
  • 13篇石松林
  • 12篇唐剑
  • 10篇陈兰英
  • 8篇杨海波
  • 6篇梁盈
  • 6篇宋建晔
  • 5篇赵振利
  • 5篇马宗源
  • 5篇荆光军
  • 5篇王国红
  • 4篇郑燕彬
  • 4篇刘庆榕
  • 3篇林昌健
  • 3篇谢朝晖
  • 3篇赵春红
  • 3篇赵妍
  • 2篇杨玉兵
  • 2篇王耿泽
  • 2篇廖春丽

传媒

  • 7篇厦门大学学报...
  • 5篇中华医院感染...
  • 5篇现代生物医学...
  • 3篇癌变.畸变....
  • 3篇中国生物化学...
  • 2篇解剖学报
  • 2篇细胞生物学杂...
  • 2篇重庆医学
  • 2篇分子细胞生物...
  • 1篇癌症
  • 1篇电子显微学报
  • 1篇河南省细胞生...

年份

  • 1篇2016
  • 4篇2015
  • 4篇2011
  • 2篇2010
  • 6篇2009
  • 12篇2008
  • 3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HMBA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形态与超微结构的影响
应用环六亚甲基双乙酰胺处理人肝癌SMMC-7721细胞,观察处理前后细胞周期、细胞形态与超微结构的变化。实验结果显示,经5mmol/L环六亚甲基双乙酰胺处理后,抑制了人肝癌SMMC-7721细胞的生长和增殖活动,阻滞了细...
陈兰英杨海波李祺福
关键词:SMMC-7721细胞
文献传递
维甲酸对人神经母细胞瘤SK-N-SH细胞形态结构和分化标志物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观察维甲酸对人神经母细胞瘤SK-N-SH细胞形态与超微结构及其相关标志物表达的影响,以鉴定其对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终末分化的诱导作用。方法:1μmol/L维甲酸处理SK-N-SH细胞,光镜、电镜和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研究SK-N-SH细胞处理前后细胞形态、超微结构变化和神经元相关标志物的表达变化。结果:光镜与电镜观察结果显示,SK-N-SH细胞经1μmol/LRA处理后,细胞形态和超微结构产生了细胞呈极性状、伸出多个轴突树突状突起、细胞逐渐变小变圆并融合在一起形成类似神经节样结构、细胞表面微绒毛减少、核仁变少变小、常染色质增多、细胞器丰富发达等显著变化;免疫细胞化学检测显示经RA处理后SK-N-SH细胞NSE、MAP2、Synaptophysin的表达较对照组细胞明显加强。结论:维甲酸能改变SK-N-SH细胞形态和超微结构恶性表型特征,并促进与神经细胞相关的终末分化指标的表达,从而对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的终未分化具有显著的诱导作用。
张秀艳梁盈李祺福赵振利荆光军
关键词:维甲酸细胞分化神经母细胞瘤细胞
环六亚甲基双乙酰胺诱导人肝癌SMMC-7721细胞分化过程中核基质-中间纤维系统的构型变化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研究环六亚甲基双乙酰胺(HMBA)诱导人肝癌SMMC-7721细胞分化过程中细胞核基质-中间纤维系统的构型变化。方法:应用选择性抽提整装光镜与电镜技术观察SMMC-7721细胞诱导前后其核基质-中间纤维系统的构型特征。结果:对照组SMMC-7721细胞中,核基质纤维与中间纤维具有数量较少、单丝纤维较少、分布不均匀、排列无序、核纤层较厚、与两类纤维联系不紧密等特点,其核区域内可见一至数个由少量纤维维系着的残余核仁;而在经HMBA诱导处理后的分化细胞中,两类纤维不仅数量增多、层次丰富、分布更为均匀、单丝成份增多,而且核纤层更加致密,呈现薄层均一结构并与两类纤维发生更为紧密的联系,形成较为规则的纤维网架体系,其残余核仁由更加丰富且呈放射状排列的纤维所维系。结论:HMBA诱导体外培养人肝癌SMMC-7721细胞分化过程中的核基质-中间纤维系统的构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种变化是癌细胞恶性表型逆转的重要形态和功能表现。
陈兰英唐剑许东辉牛竞文李祺福
关键词:人肝癌SMMC-7721细胞细胞分化
HMBA对人成骨肉瘤MG-63细胞增殖和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0
2007年
研究了环六亚甲基双乙酰胺对人成骨肉瘤MG-63细胞的增殖和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HMBA可明显抑制MG-63细胞的增殖,细胞生长抑制率达50.69%,分裂指数抑制率达58.8%,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降低,细胞周期被阻滞在G0/G1期.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显示,经HMBA处理之后,与增殖分化调控有关的癌基因c-myc、c-fos、c-erbB-2、mtp53的表达降低、抑癌基因p21WAF1/CIP1、p16、rb的表达升高.研究结果表明,HMBA能够有效抑制人成骨肉瘤MG-63细胞的增殖活动,其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与HMBA下调c-myc、c-fos、c-erbB-2、mtp53等癌基因以及上调p21WAF1/CIP1、p16、rb等抑癌基因的表达,从而调控细胞周期有重要关系.
马宗源李祺福唐剑
关键词:成骨肉瘤细胞分化细胞周期基因表达
姜黄素对人成骨肉瘤MG-63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被引量:9
2009年
应用细胞培养、细胞计数、流式细胞仪、琼脂糖凝胶电泳、Hoechst33258染色、苏木精-伊红(HE)染色、透射电镜观察等技术研究姜黄素对人成骨肉瘤MG-63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实验结果显示,姜黄素可明显诱导MG-63细胞的凋亡,经7.5mg/L姜黄素诱导处理后,人成骨肉瘤MG-63细胞的增殖活动受到显著的抑制,细胞生长抑制率达63.14%;细胞周期检测出现亚二倍体(亚G1期)细胞峰值,细胞凋亡率达21.8%;琼脂糖凝胶电泳出现细胞凋亡典型的DNA"梯状"条带;细胞核经Hoechst33258染色出现浓染致密的固缩形态和颗粒状荧光;光镜和电镜观察结果显示,姜黄素处理组细胞体积缩小,细胞核固缩,染色质凝聚、线粒体肿胀、有凋亡小体形成等显著的凋亡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姜黄素对人成骨肉瘤MG-63凋亡的诱导具有显著作用,从而为进一步研究细胞凋亡机制和多种骨骼疾病的研究提供重要基础和研究依据。
郑燕彬杨海波陈兰英李祺福赵振利刘用金
关键词:姜黄素细胞凋亡流式细胞术琼脂糖凝胶电泳
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的原核表达、纯化和鉴定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克隆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FABP)基因,构建其原核表达载体,并进行表达、纯化及鉴定。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从cDNA中扩增出LFABP基因片段,通过酶切和连接,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m-LFABP,转化入E.ColiBL21(DE3),经IPTG诱导表达;应用亲和层析、凝胶过滤层析和Lipidex1000凝胶层析分级纯化目的蛋白。圆二色谱分析检测目的蛋白的二级结构和热稳定性。结果 SDS-PAGE分析表明,表达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5×103,与理论值相一致;应用亲和层析、凝胶过滤层析和Lipidex1000凝胶层析分级纯化目的蛋白,得到纯度较高的蛋白。蛋白的圆二色谱分析表明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LFABP蛋白可以形成正确的折叠,热稳定性检测结果表明LFABP蛋白在高温下具有较高的稳定性。结论利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获得了较高纯度的目的蛋白,为进一步研究脂肪酸结合蛋白LFABP的生物学特性、参与脂肪酸代谢调控及其机制研究、与药物的相互作用提供重要基础和研究依据,并将为相关疾病的治疗奠定基础。
杨海波柳静王莲哲廖春丽陈兰英
关键词: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原核表达纯化
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感染病原菌分布与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探讨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感染病原菌分布及相关危险因素,为降低患者术后感染率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4年12月医院1 000例消化道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感染部位、病原菌及相关危险因素,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的ATB半自动细菌鉴定仪进行菌株鉴定。结果 1 000例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感染152例,感染率为15.20%,感染部位主要为上呼吸道、下呼吸道、食管、直肠,分别占30.26%、21.71%、17.76%、13.16%;共检出病原菌150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05株占70.00%,革兰阳性菌43株占28.67%,真菌2株占1.33%,革兰阴性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分别占24.67%、17.33%;革兰阳性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分别占12.67%、10.00%;年龄、体质量指数、手术时间、切口等级、侵入性操作、合并糖尿病是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感染相关危险因素较多,应采取对应措施,以降低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
杨玉兵王耿泽张海洋王建锋刘波
关键词:消化道肿瘤术后感染病原菌
HMBA对人成骨肉瘤MG-63细胞形态结构和终末分化指标表达的影响被引量:5
2007年
应用环六亚甲基双乙酰胺处理人成骨肉瘤MG-63细胞,观察MG-63细胞处理前后形态与超微结构及其相关终末分化指标的表达变化.实验结果显示,经5 mmol/L HMBA处理后,MG-63细胞体积增大,趋于扁平铺展状态,细胞大小较为一致,排列较为规则,细胞核形态规则,核质比例减小,核仁减少,核内异染色质减少,常染色质增多,细胞核内的线粒体和高尔基体较为发达,内质网数量增多,细胞表面的微绒毛减少,在成熟细胞中可见钙化糖原颗粒,细胞表面出现钙化小泡沉积,并且形成典型的骨结节.常规细胞化学和免疫细胞化学检测显示,HMBA处理后的细胞中Ⅰ型胶原纤维、骨钙素、骨粘素的表达显著增加,实验结果表明HMBA能够有效诱导人成骨肉瘤细胞的分化,并促进其终末分化指标的表达.
李祺福马宗源唐剑
关键词:细胞分化人成骨肉瘤
HMBA诱导人肝癌SMMC-7721细胞分化过程中Nucleophosmin的表达与定位变化被引量:7
2008年
To explore the existence and distribution of nucleophosmin in the nuclear matrix and its co-localization with the other related gene products following HMBA treatment in the human hepatocarcinoma SMMC-7721 cells,the nuclear matrix of SMMC-7721 cells was extracted pre/post HMBA induced differentiation.2D PAGE proteomics analyses showed that nucleophosmin existed in the fractions of nuclear matrix proteins and was down-regulated after HMBA treatment with further confirmation by Western blot analysis.The immunofluorescence observation revealed that nucleophosmin located in the nuclear matrix,HMBA treatment altered its expression level and distribution profile.The co-localization of nucleophosmin with cancer-related genes and the products of oncogenes or tumor repression genes,including c-fos,c-myc,p53 and Rb,using laser scanning confocal microscopy,were evaluated,and substantial differences were observed following HMBA treatment.The results implies that nucleophosmin,as a nuclear matrix protein,the level of its expression and the colocalization with cancer-related gene products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during the differentiation of SMMC-7721 cell.
李祺福唐剑刘庆榕石松林陈祥峰宋建晔
关键词:NUCLEOPHOSMIN核基质肝癌细胞
人参皂苷Rg1组合诱导人成骨肉瘤MG-63细胞分化过程中Prohibitin的表达与定位变化被引量:9
2008年
选择性抽提经人参皂苷Rg1组合(RCT)诱导处理前后的人成骨肉瘤MG-63细胞核基质,对prohibitin在核基质中的存在、分布及其与相关基因产物在RCT处理前后MG-63细胞中的共定位关系进行观察研究.蛋白质组学分析结果显示,prohibitin存在于人成骨肉瘤MG-63细胞核基质蛋白组分中,并在RCT处理后细胞核基质中表达下调;蛋白质印迹杂交确证了prohibitin在MG-63细胞核基质中的存在及其在RCT处理后下调变化;免疫荧光显微镜观察进一步证实prohibitin定位在核基质上,经RCT处理后出现分布位置与表达水平变化;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可见prohibitin与c-Fos、c-Myc、p53和Rb基因产物均存在共定位关系,并在RCT处理后共定位分布区域出现变化.本研究证实了prohibitin是一种新发现的核基质蛋白,其在核基质上的定位与表达在RCT诱导分化前后发生显著变化,并与相关癌基因、抑癌基因产物存在共定位关系.实验表明RCT处理引起的prohibitin的变化与人成骨肉瘤MG-63细胞的诱导分化与调控具有密切关系,为深入揭示RCT等中药有效成分诱导肿瘤细胞分化的机理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和深入探索的新方向.
石松林李祺福刘庆榕许东辉唐剑梁盈
关键词:PROHIBITIN核基质人成骨肉瘤MG-63细胞细胞分化人参皂苷RG1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