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1ZX05026-001-04-01)

作品数:4 被引量:19H指数:2
相关作者:熊友明杜建波马帅唐国强刘理明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石油大学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2篇油田
  • 2篇深水油田
  • 2篇井筒
  • 2篇井筒温度
  • 2篇降黏
  • 2篇稠油
  • 2篇稠油油田
  • 1篇油管
  • 1篇有限体积
  • 1篇有限体积法
  • 1篇射孔
  • 1篇渗流
  • 1篇渗流模型
  • 1篇海上稠油
  • 1篇海上稠油油田
  • 1篇防砂
  • 1篇负压射孔
  • 1篇高产
  • 1篇保温油管
  • 1篇HAUTE

机构

  • 4篇西南石油大学
  • 1篇中海石油(中...

作者

  • 4篇熊友明
  • 2篇杜建波
  • 2篇马帅
  • 2篇唐国强
  • 1篇熊军
  • 1篇徐睿
  • 1篇刘理明

传媒

  • 1篇石油矿场机械
  • 1篇石油钻采工艺
  • 1篇天然气与石油
  • 1篇石油天然气学...

年份

  • 2篇2015
  • 2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海上高产气田防砂挡砂精度设计研究被引量:17
2013年
高级优质筛管防砂是海上高产气田常用的防砂工艺,挡砂精度设计的合理性直接影响防砂效果的好坏。由于缺乏该类气田的防砂标准,挡砂精度设计多按照70年代Saucier提出的D50=(5-6)以。设计原则,考虑因素单一,对于特殊地层不具备针对性。制定了海上高产气田的防砂有效标准,以流花气田19—5实际地层岩心为例,进行了均匀系数对挡砂精度设计影响规律实验,结果显示均匀系数越大最佳挡砂精度值越小。首次对泥质含量对气田挡砂精度设计影响规律进行了实验分析,结果显示泥质含量越高最佳挡砂精度值越大,但泥质含量较低时该影响可以忽略。实验结果还表明,当地层砂泥质含量高于14%时不宜采用高级优质筛管防砂。8×8组出砂模拟实验结果遵循D50=(3-5)d。相对于传统的设计原则,实验佐证了海上高产气田精细防砂理念的正确性,为气田防砂挡砂精度设计和防砂方案优选提供了依据。
马帅熊友明于东刘理明熊军杜建波
Huate Mer A海上稠油油田电缆加热降黏技术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稠油黏度大,流动性差,对温度敏感性强,给石油开采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中海油在刚果(布)的海上稠油油田Huate Mer A水深1 050m,该油田在海底泥线处的海水平均温度为6℃,根据试验测定的黏温曲线得知,该处稠油黏度达到了16 650mPa·s,流动性很差。根据该油田探井完井试油的要求,建立了从储层到水面的井筒温度分布模型;分析了油井产量、保温油管型号、电加热功率以及保温油管和电加热复合使用时对稠油温度的影响,并确定了最佳加热深度。结果表明:不同的油井产量对稠油沿井筒温度的分布几乎没有影响,单一的使用保温油管或者电加热对稠油的升温降黏作用有限,采用保温油管-电缆加热的复合降黏技术对稠油的升温降黏有着显著的作用。本油田是我国首次开发的国外深水稠油油田,为深水稠油油田的降黏工艺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唐国强熊友明王跃曾杜建波
关键词:稠油油田深水油田保温油管井筒温度
理论最小射孔负压设计方法研究与应用
2015年
为解决以作业经验或实验数据为基础的传统最小射孔负压设计方法适用范围有限的问题,提出了从负压回流清洁机理出发,利用首次建立的地层向孔眼回流过程的渗流模型计算流率;再根据渗流流率,采用有限体积法与离散相模型,求解孔眼内流动场及岩屑运移轨迹,然后确定最小射孔负压的设计方法。根据新方法设计,对5口井进行了负压射孔,射孔后全部自喷,达到有效清洁射孔孔眼,提高产能的目的。现场试验证明该理论最小射孔负压设计方法较好地解决了以作业经验或实验数据为基础的传统最小射孔负压设计方法适用范围有限的问题。
唐国强熊友明徐睿
关键词:负压射孔有限体积法渗流模型
Haute Mer A区块深水稠油油田降黏工艺研究
2013年
中海油在刚果(布)的Haute Mer A区块深水稠油油藏水深达到1050m,海底泥线处温度6℃左右,原油在该环境下黏度可达到15260mPa·s,高于倾点黏度,流动困难,需采取降黏措施才能确保原油流过低温区。针对该区块地温特征以及探井完井测试要求,建立了井筒-地层传热模型,模拟出了原油在井筒中的温度剖面,结果显示在泥线上200m附近井筒温度最低。精确预测了电加热降黏以及化学降黏两种可行方案下的井筒内原油温度,并对这两种方案进行降黏效果优选,认为电加热降黏为该区块最佳降黏方案,化学降黏法不适合该类深水油田。该区块是中国首次尝试开发的深水稠油区块,为深水稠油油田井筒降黏工艺的优选提供了思路。
马帅熊友明王跃曾张俊斌刘正礼
关键词:深水油田稠油井筒温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