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BZW011)

作品数:20 被引量:17H指数:2
相关作者:吴中胜张坤范春玲颜克成更多>>
相关机构:赣南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云南民族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5篇文学
  • 2篇文化科学
  • 2篇艺术

主题

  • 22篇雕龙
  • 22篇文心
  • 22篇文心雕龙
  • 21篇《文心雕龙》
  • 7篇诗性
  • 6篇文化
  • 4篇诗性智慧
  • 4篇文学
  • 3篇国文
  • 2篇地文
  • 2篇中国文化
  • 2篇审美
  • 2篇诗性文化
  • 2篇图像
  • 2篇诸子
  • 2篇吴地文化
  • 2篇陆机
  • 2篇民族特色
  • 2篇南朝
  • 2篇南朝文学

机构

  • 22篇赣南师范大学
  • 4篇南京大学
  • 3篇云南民族大学
  • 1篇深圳职业技术...

作者

  • 22篇吴中胜
  • 4篇张坤
  • 3篇范春玲
  • 1篇颜克成

传媒

  • 2篇中国文学研究
  • 1篇文艺评论
  • 1篇文艺研究
  • 1篇文学评论
  • 1篇江海学刊
  • 1篇中州学刊
  • 1篇郑州大学学报...
  • 1篇江西社会科学
  • 1篇人文杂志
  • 1篇中国文化研究
  • 1篇民族艺术研究
  • 1篇殷都学刊
  • 1篇南昌大学学报...
  • 1篇学术探索
  • 1篇赣南师范学院...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苏州科技学院...
  • 1篇长江学术
  • 1篇井冈山大学学...

年份

  • 2篇2017
  • 6篇2016
  • 5篇2015
  • 6篇2014
  • 7篇2013
  • 2篇2012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诗性文化与《文心雕龙》的空间意识被引量:1
2013年
空间是任何事物存在的框架,刘勰《文心雕龙》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空间意识的诗性品格。刘勰认为,天上与人间有神秘的互渗关系,帝王们"肖貌天地",仿佛是获得天意而治天下,增加了其统治地位的神圣性和神秘性;基于天圆地方的观念,《文心雕龙》形成"四方言说",人为"天地之心";作家与空间有一种互动关系,突出地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文学的地域性、空间的情感性和文学的跨空间性。
吴中胜
关键词:诗性文化文心雕龙
祖先崇拜与《文心雕龙》的寻根索源意识
2013年
自上古社会以来,中国的先民们就有浓厚的祖先崇拜文化传统,敬祖敬宗成为中国文化的基本特色。这是一种富于人道伦理的文化情怀,极富原始感觉和诗性特征。扎根于这一深厚的文化传统,《文心雕龙》形成一种寻根索源的文学意识,谈到各式文体都追溯到极远之根本处,反映在文学取向上则是一种强烈的经典意识。回到文学的滥觞处即回到有强旺生机和无限原创力的文学状态。《文心雕龙》寻根索源,目的也是要从经典中吸取文学的真生命真精神,以求解文学现实问题的途径。
吴中胜
关键词:祖先崇拜文心雕龙
《文心雕龙》论行政类文体的诗性特征
2016年
受浓厚的诗性文化传统的影响,中国早期的行政文书有鲜明的诗性文化特质。《文心雕龙》对中国6世纪以前的行政文体都有所论及,其中有制、诰、策等下行文,以及奏、章、表等上行文。如果说下行公文彰显的是君权和天威,那么上行公文则体现君臣的尊卑秩序和臣子们的惶恐与敬畏。公文的文字表述要体现对天威君命的敬畏顺从和对君臣之礼的谨守,这些都是诗性文化遗存的具体体现。
吴中胜
关键词:文心雕龙
礼:中国文学伦理学关键词——兼论《文心雕龙》与中国文学伦理学的早期发展被引量:1
2014年
中国是礼仪之邦,礼义渗透到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早期的观念中,礼分三个层面,相应地,中国早期的文学伦理学思想也有三个层面。最大的礼是"天地之别",天尊地卑,理所当然,文学要遵从天地之序;把天地之序推衍到人间,就成了"人伦之序",文学要厚人伦美教化;进入人与自身的层面,要求调节个人情感,文学则要求节制情感抒发。《文心雕龙》秉承中国礼义文化的基本精神,以礼立体,以礼论文,是中国文学伦理学的早期发展形态。
吴中胜
《文心雕龙》与吴地文学
2013年
刘勰的《文心雕龙》有着深厚的南北文化交融的特色,吴地文化是其重要的文化底蕴。这与刘勰一生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吴文化圈域内有密切关系。《文心雕龙》的吴地文化烙印突出体现在刘勰对南朝文学的浓厚兴趣。刘勰认为,南朝文学整体特色是"新巧",这一时期家族文学繁盛。这一评价是历史上较早对吴地文学甚至吴文化作出的理论概括。对于吴文化的代表人物陆机其人其作,刘勰也有较多关注。《文心雕龙》就是对《文赋》的继承和发展。
吴中胜
关键词:《文心雕龙》吴地文化南朝文学陆机
《文心雕龙》文章源发理论探析
2016年
刘勰《文心雕龙》关于文章源发的观点潜藏于其理论体系之下,值得我们深入挖掘。文章源于作者内心,是心的自然外发。从心的萌发到文辞彰采有一条曲折蜿蜒的审美路径:从心术之动到情志萌生为第一阶段,内在情志外化为辞采则是第二阶段。具体而言,心遇于外物,便有所谓的"心术之动","情"因此萌生,"情"貌似直接外现为文采,但实际上它必须首先自然外发,并直接外化为文字篇章,这样体现形式感与审美性的文采才赖以依附与展现。
张坤
关键词:《文心雕龙》情志外化
诗性智慧:中国文化最根本的民族特色
几千年连续不断的文化独特背景,先天地赋予了中国文化最根本的民族特色——诗性智慧。在全球化时代,中国文化的诗性智慧对我们最大的启示意义是其精神境界和生存理念。在人类日益陷入物质主义困境的今天,逝去久远的诗性生存越来越成为人...
吴中胜
关键词:中国文化诗性智慧民族特色
文献传递
图像视角下的《文心雕龙》新解读
2016年
成书于南朝齐的《文心雕龙》虽以文字作品为研究对象,但其作者刘勰不可避免会具有图像的视界,这是因为绘画在当时已是一门相当成熟且逐渐文人化的艺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国绘画已经走过了一个漫长的历程,其题材逐渐从人物画中滋生了山水画,其功能则逐渐从存形、鉴诫往传神、达意方面转化①;
张坤
关键词:《文心雕龙》图像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绘画文字作品文人化
文:从先秦元典到《文心雕龙》被引量:1
2013年
"文",作为中国文化及文论的元关键词,在从先秦元典到《文心雕龙》的词义演变中,大体上形成神文之文、人文之文和文学之文三大义项,并相应地具有万物皆有文、丰富的人文世界和文学自觉三大文化及文论特质。《文心雕龙》远绍上古以来的文化及大文学观念,继而融入礼乐文化的宏大背景,同时也反映了魏晋以降新的文学自觉观,从而成为汉语"文"观念发展史上重要的承接点和里程碑。元典关键词的词义演变构成其生命历程和生命力,"文"关键词丰富的生命历程和强旺的生命力即是在其词义演变中铸成。
吴中胜
关键词:文心雕龙
诗性智慧:中国文化最根本的民族特色
几千年连续不断的文化独特背景,先天地赋予了中国文化最根本的民族特色——诗性智慧。在全球化时代,中国文化的诗性智慧对我们最大的启示意义是其精神境界和生存理念。在人类日益陷入物质主义困境的今天,逝去久远的诗性生存越来越成为人...
吴中胜
关键词:中国文化诗性智慧民族特色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