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GJJ08025)

作品数:6 被引量:17H指数:2
相关作者:张国文潘军辉陈秀霞王俊杰郭金保更多>>
相关机构:南昌大学华东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理学

主题

  • 3篇蛋白
  • 3篇荧光
  • 3篇牛血清白蛋白
  • 2篇荧光法
  • 2篇荧光猝灭
  • 2篇农药
  • 2篇热力学
  • 2篇热力学参数
  • 2篇猝灭
  • 2篇光谱
  • 1篇异丙威
  • 1篇荧光光谱
  • 1篇荧光光谱法
  • 1篇双波长
  • 1篇水胺硫磷
  • 1篇侵彻
  • 1篇氰戊菊酯
  • 1篇主成分回归
  • 1篇苋菜红
  • 1篇西维因

机构

  • 5篇南昌大学
  • 1篇华东交通大学

作者

  • 5篇张国文
  • 2篇郭金保
  • 2篇潘军辉
  • 2篇王俊杰
  • 2篇陈秀霞
  • 1篇蒋婷
  • 1篇王安萍
  • 1篇阙青民
  • 1篇赵德智
  • 1篇刘永胜
  • 1篇刘开花
  • 1篇王福民

传媒

  • 1篇南昌大学学报...
  • 1篇分析科学学报
  • 1篇理化检验(化...
  • 1篇南昌大学学报...
  • 1篇分析试验室
  • 1篇兵器材料科学...

年份

  • 2篇2009
  • 4篇2008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主成分回归-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西维因和异丙威被引量:10
2008年
提出了主成分回归(PCR)-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食品及水样中农药西维因和异丙威的方法。该方法是基于这两种农药均能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生成酚盐,进而与对氨基酚及高碘酸钾的氧化产物醌醇亚胺反应,生成蓝色化合物,但两种化合物的吸收光谱相互重叠。试验采集了500-750 nm波长范围吸光度数据,并对该数据进行一阶求导后用主成分回归法(DPCR)处理。西维因和异丙威的线性范围均为0.4-4.0 mg·L^-1,检出限分别为0.15 mg·L^-1和0.20 mg·L^-1。用此方法对苹果、白菜、大米和水等6种样品进行分析,测得西维因及异丙威的回收率依次在98.4%-108.4%和91.6%-101.7%之间。
张国文王福民潘军辉
关键词:分光光度法主成分回归农药西维因异丙威
荧光光谱法研究氰戊菊酯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反应
2008年
在生理酸度条件下,应用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可见光谱法,研究了在不同温度下氰戊菊酯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结合反应。实验发现,氰戊菊酯对BSA的内源荧光有较强的猝灭作用,且此荧光猝灭机理为动态猝灭。由热力学参数焓变△H=17.78 kJ.mol-1,熵变△S=143.65 J.mol-1.K-1,推断出氰戊菊酯与BSA结合反应主要由疏水作用力驱动。根据F 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计算出供体(BSA)-受体(氰戊菊酯)间的结合距离为4.28 nm,能量转移效率为0.0699。三维荧光光谱表明氰戊菊酯的存在使BSA的构象发生了变化。此外,还考察了某些金属离子对氰戊菊酯与BSA结合反应的影响。
张国文王俊杰陈秀霞郭金保
关键词:氰戊菊酯牛血清白蛋白荧光光谱热力学参数
甲基紫与苋菜红相互作用的双波长共振光散射比率光谱研究及其分析应用被引量:1
2009年
应用双波长共振光散射比率法(DW-RLS)研究了甲基紫与苋菜红之间的相互作用。在pH1.24的乙酸钠-HCl缓冲溶液中,甲基紫和苋菜红本身的共振光散射(RLS)信号均很弱,但是当它们相互作用形成缔合物时,导致RLS信号明显增强并出现新的RLS光谱,适当浓度的Triton X-100存在使结合反应敏化,缔合物最大散射峰位于528nm,RLS信号强度与苋菜红的浓度呈线性关系。通过测量528nm处的RLS强度或两个波长处RLS强度比值(I417/I343),可对苋菜红进行定量检测。当溶液中甲基紫的浓度为1.54×10-5mol/L时,RLS法测定苋菜红的线性范围和检出限分别为0.05~0.50μg/mL和0.02μg/mL,而DW-RLS法的线性范围和检出限分别为0.01~0.60μg/mL和1ng/mL,与RLS法相比较,DW-RLS法受酸度、离子强度等环境条件影响较小,并且有更宽的线性范围和更低的检出限。
张国文蒋婷王安萍
关键词:共振光散射甲基紫苋菜红
荧光法研究水胺硫磷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作用被引量:5
2008年
在模拟动物体生理条件下,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水胺硫磷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结合反应的光谱行为。研究表明,水胺硫磷对BSA有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用Stern-Volmer和Lineweaver-Burk方程分别处理试验数据,发现水胺硫磷与BSA发生反应生成了新的复合物,属于静态荧光猝灭,且发生了分子内的非辐射能量转移,其结合常数为4.06×104L.mol-1。根据F 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计算出水胺硫磷与BSA结合时其供体-受体间的结合距离为2.27 nm,能量转移效率为0.114。金属离子Ca2+、Fe3+、Zn2+、Cu2+的存在,会影响水胺硫磷与BSA的结合常数。
张国文赵德智阙青民潘军辉刘开花
关键词:水胺硫磷牛血清白蛋白荧光猝灭金属离子
杆弹侵彻钢纤维混凝土靶板的工程近似分析被引量:1
2009年
在土盘模型的基础上,把杆弹正侵彻靶板的二维轴对称问题,简化为弹丸的轴向侵彻运动和靶板"土盘"的径向运动两个准一维运动,并对杆弹侵彻钢纤维混凝土靶进行工程近似计算,其中钢纤维混凝土的锁应变本构模型考虑钢纤维含量、压力相关性、应变率效应的影响。计算的结果与实验结果相近,符合弹丸侵彻混凝土类材料靶板的规律。
刘永胜
关键词:钢纤维混凝土侵彻
荧光法研究农药利谷隆和非草隆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作用
2008年
运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生理酸度(pH=7.4)条件下,农药利谷隆、非草隆分别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相互作用。测定了不同温度下两种农药与BSA结合的猝灭常数、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结果表明,利谷隆和非草隆对BSA的内源荧光有较强的猝灭作用,利谷隆、非草隆对BSA的荧光猝灭过程分别为动态猝灭和静态猝灭。由van’t Hoff方程式计算出利谷隆、非草隆与BSA反应的热力学参数,焓变(ΔH)和熵变(ΔS)值分别为18.59 kJ.mol-1、131.09 J.mol-1.K-1和-21.64 kJ.mol-1、19.94 J.mol-1.K-1,表明利谷隆与BSA的作用力是以疏水作用为主,而非草隆与BSA之间的作用力主要是静电引力,且反应过程均为自发过程。金属离子K+、Ca2+、Mg2+或Al3+的存在,会影响利谷隆、非草隆与BSA的结合常数。
张国文王俊杰陈秀霞郭金保
关键词:农药牛血清白蛋白荧光猝灭热力学参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