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2009B030801033)

作品数:6 被引量:16H指数:2
相关作者:陈星权郑少忆黄劲松麦明杰吴岚更多>>
相关机构: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2篇动脉
  • 2篇动脉旁路
  • 2篇动脉旁路移植
  • 2篇动脉旁路移植...
  • 2篇心脏
  • 2篇心脏病
  • 2篇移植术
  • 2篇旁路移植
  • 2篇旁路移植术
  • 2篇外科
  • 2篇外科治疗
  • 2篇冠状
  • 2篇冠状动脉
  • 2篇冠状动脉旁路
  • 2篇冠状动脉旁路...
  • 2篇冠状动脉旁路...
  • 1篇动脉疾病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机构

  • 5篇广东省人民医...
  • 1篇广东省医学科...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作者

  • 3篇麦明杰
  • 3篇黄劲松
  • 3篇郑少忆
  • 3篇陈星权
  • 2篇王晟
  • 2篇吴若彬
  • 2篇郭惠明
  • 1篇吴岚
  • 1篇郭晓纲
  • 1篇黄卫
  • 1篇曾嵘
  • 1篇王爱妹
  • 1篇林娜

传媒

  • 2篇岭南心血管病...
  • 1篇广东医学
  • 1篇护理管理杂志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Y”型乳内动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动物模型的建立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建立乳内动脉"Y"型桥的动物模型,使心脏的供血完全由乳内动脉提供。方法 18头实验用猪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C组)、双侧乳内动脉桥组(BI-IMA组)和"Y"型乳内动脉桥组(Y-IMA组),每组6头。阻断原有的心脏冠状动脉血供,建立乳内动脉桥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动物模型,其中Y-IMA组心脏的供血完全由左侧乳内动脉提供。结果 BI-IMA、Y-IMA两组乳内动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心肌酶谱与C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Y-IMA与BI-IMA组测得的乳内动脉桥的流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本实验建立的乳内动脉"Y"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动物模型,可以完全满足心肌血供,能克服临床研究带来的困难,是一种理想的动物模型。
王晟郑少忆黄劲松麦明杰陈星权
关键词:乳内动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动物模型
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并发膈肌麻痹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并发膈肌麻痹的危险因素,为及时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并发膈肌麻痹的51例患儿的临床特点及其发生膈肌麻痹的危险因素。结果发生膈肌麻痹患儿51例,发生率为0.73%,29例顺利撤离呼吸机,22例反复撤离呼吸机失败行膈肌折叠术,3例死亡;膈肌麻痹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和手术方式。结论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并发膈肌麻痹诊断相对困难,受患儿年龄和手术方式的影响,护士应提高识别心脏病术后膈肌麻痹的临床症状的能力,减少对膈肌麻痹诊断的延误。
吴岚林娜王爱妹
关键词:膈肌麻痹先天性心脏病
幼猪体外循环期间应用氟碳化合物乳剂对肺气体交换的影响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在幼猪体外循环期间应用以氟碳化合物乳剂为媒介的部分液体通气模式对体外循环后幼猪肺组织气体交换的影响以及病理改变。【方法】18只幼猪随机分为3组,Ⅰ组为对照组,即单纯体外循环(CPB)组;Ⅱ组于体外循环期间在肺内灌入5 mL/kg的氟碳化合物OxygentTM;Ⅲ组于体外循环期间在肺内灌入15 mL/kg OxygentTM。分别在CPB前、停CPB 5 min及停CPB后0.5、1、1.5、2 h观察动脉血气指标以及肺动态顺应性的变化,并计算氧合指数。实验结束后取右肺下叶基底段做病理切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Ⅱ组停CPB后0.5、1、1.5、2 h时点动脉血氧分压(Pa,O 2)明显升高,氧合指数明显增加,肺顺应性明显改善(P<0.05)。Ⅲ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病理切片比较,小剂量组(Ⅱ组)病变轻于对照组和Ⅲ组。【结论】在幼猪CPB期间应用小剂量(5 mL/kg)OxygentTM进行部分液体通气,可明显地改善体外循环后其肺氧合能力,改善肺顺应性,减轻肺部的病理改变。
王晟曾嵘黄卫郭晓纲
关键词:部分液体通气氟碳化合物体外循环肺损伤
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患者的外科治疗体会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后室间隔穿孔患者的外科手术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10例AMI后室间隔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例患者同期行室壁瘤切除术,1例患者同期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着重分析外科手术治疗的疗效。结果手术死亡2例,手术死亡率20%(2/10),均死于严重低心排血量综合征。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所有患者未发现有室间隔残余分流,7例有轻度二尖瓣反流。术后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与术前比较有减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4.0±8.2)mm vs.(48.0±8.3)mm,t=1.6262,P=0.1213];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较术前有提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8%±12%vs.50%±6.2%,t=0.4682,P=0.6452)。结论外科手术是AMI后室间隔穿孔的有效治疗手段。手术时机的合理选择,围手术期的积极治疗能明显提高术后患者的生存率。
麦明杰陈星权郑少忆吴若彬郭惠明黄劲松
关键词:心肌梗死室间隔穿孔外科治疗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伴左心功能不全高危患者的外科治疗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总结分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伴左心功能不全高危患者行外科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高危冠心病伴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年龄>70岁)外科治疗的临床资料,着重分析手术方法和疗效。结果围手术期死亡5例(17.2%,5/29),均死于严重低心排血量综合征。超声心动图复查示术后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与术前比较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4.71±4.91)mm vs.(58.33±3.46)mm,t=3.2442,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较术前明显提高(45.36%±10.27%vs.32.86%±4.10%,t=6.0873,P<0.05)。结论对于高龄伴左心功能不全冠心病患者行外科治疗,其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的合理选择,围手术期的积极治疗能明显提高术后生存率。
陈星权麦明杰郑少忆吴若彬郭惠明黄劲松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左心功能不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外科治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