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行业服务技术创新项目(2011YJ27)

作品数:4 被引量:36H指数:4
相关作者:曾宇清康熊于卫东张波文彬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铁道科学技术研究发展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行业服务技术创新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交通运输工程
  • 3篇机械工程

主题

  • 2篇轮轨
  • 1篇旋转体
  • 1篇振动
  • 1篇支撑刚度
  • 1篇铁道
  • 1篇铁道车辆
  • 1篇列车
  • 1篇列车阻力
  • 1篇轮轨动力学
  • 1篇轮轨接触
  • 1篇解耦
  • 1篇加速度
  • 1篇加速度响应
  • 1篇剪力
  • 1篇轨枕
  • 1篇刚度
  • 1篇钢轨
  • 1篇高速列车
  • 1篇车辆
  • 1篇车辆振动

机构

  • 4篇中国铁道科学...
  • 1篇中国铁道科学...

作者

  • 4篇曾宇清
  • 2篇于卫东
  • 2篇康熊
  • 1篇张波
  • 1篇王成国
  • 1篇张岩
  • 1篇成棣
  • 1篇张格明
  • 1篇文彬

传媒

  • 4篇中国铁道科学

年份

  • 1篇2015
  • 3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车辆振动加速度响应分析的速度—频域方法被引量:12
2012年
为直接从车辆振动加速度响应中提取车辆特性和车辆激励特性,引入车辆速度参量,构成系统响应—特性—激励关联方程组;由空间输入功率不变的物理特性得到并论证车辆激励特性随车辆速度变化的频域数值规律:激励频率与车辆速度成正比,随机激励加速度等效功率谱与车辆速度的3次方成正比,周期激励加速度等效功率谱与车辆速度的4次方成正比;车辆特性随车辆速度变化较小,即使发生蛇形,只要振动传递路径不发生变化,轮对以上部件间的振动传递关系也基本与车辆速度无关。据此,给出车辆加速度响应分析的速度—频域方法,通过对速度—频谱和速度—名义传递三维图中基本不随车辆速度变化、随车辆速度线性变化和高速低频区突变3类局部峰值的识别,实现对系统响应—特性—激励关联方程组的工程求解。运用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实现了车辆特性与车辆激励的解耦及耦合分析。
康熊曾宇清
关键词:铁道车辆车辆振动加速度响应轮轨动力学解耦
高速列车空气阻力测量分析方法被引量:13
2012年
为从高速列车阻力中分离出空气阻力和其他阻力,基于空气阻力与列车质量基本无关、其他阻力与列车质量成正比的假设,以及列车满载和空载状态下的惰行工况阻力测量数据,建立列车空气阻力、其他阻力、质量和速度的关联方程组,并对空气阻力项施加过零点且单调递增的约束,从而得到高速列车的空气阻力及其他阻力的计算公式;然后采用速度—加速度拟合和基于时间—速度曲线的列车阻力优化2种方法对CRH3型高速动车组的空气阻力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利用空气阻力与列车质量基本无关、其他阻力与列车质量成正比的工程假设,可实现高速列车空气阻力与其他阻力的解耦及耦合分析;CRH3型动车组的空气阻力和其他阻力算式中均包含了与列车速度有关的二次项和一次项,但在空气阻力算式中与列车速度有关的一次项数值很小,可以忽略不计;对高速列车而言,采用列车总阻力的形式较采用列车单位基本阻力的形式更能准确地表达列车阻力的特性。
康熊曾宇清张波
关键词:高速列车列车阻力
基于投影轮廓的轮轨三维接触几何计算研究被引量:7
2012年
为便于研究轮轨接触的几何关系,将轮轨的直线上接触、曲线上接触和轮轮接触3种典型轮轨三维接触几何计算归结为轮轨直线接触平行投影轮廓和轮轨曲线、轮轮接触旋转投影轮廓的二维接触问题。利用轮对的旋转体特性,分别推导出轮对在不同投影下其底部轮廓的计算公式,给出求解步骤以及适合轮轨三维接触计算的二维同步迭代流程。以S1002CN踏面轮对与60kg·m-1钢轨的三维接触几何关系为例,仿真分析直线、300m半径曲线及轨道轮半径为900mm的滚动试验台的轮轨三维接触几何情况。结果表明:将轮轨接触点相对于轮对底部母线的偏转角作为计算参数,使得基于投影轮廓的轮轨三维接触几何计算方法简单、易用;直线及曲线线路上的轮轨三维接触几何关系相近,当轮对摇头角小于5~10mrad时还可用轮轨二维几何关系近似;轮对大横移下的接触点偏转角,在一定的摇头角范围内可视为轮对摇头角的线性函数;二维同步迭代能有效实现复杂条件下的轮轨三维接触几何计算;小横移条件下,轮轮三维接触即具有明显的接触点偏转角,仿真时需要修正。
曾宇清文彬于卫东成棣王成国
关键词:轮轨接触旋转体
轮轨垂向力地面连续测量的线性状态方法被引量:4
2015年
为分析不同轨枕约束下钢轨应变的变化规律、实现轮轨垂向力地面连续测量,建立了6.0 m长、由10根轨枕支撑的轮轨垂向力测量有限元模型,通过周期延拓模拟轮对在钢轨上的滚动过程。计算结果表明:采用剪切法和压缩法等传统方法虽可以有效得到轮对通过钢轨跨中附近的轮轨垂向力,但无法稳定地得到轨枕上方的轮轨垂向力;对于任意轨枕约束状态下钢轨中和轴上的某些应变(剪切应变差、沿纵向对称分布的压缩应变和等),可以通过线性插值由标准刚度和0刚度2个基准轨枕约束状态下的钢轨中和轴应变得到(线性状态特性)。根据线性状态特性,构造轨枕约束状态与轮轨垂向力的二元方程组,并且优选特定系数下剪切应变差与压缩应变和的组合来消除轨枕约束状态对轮轨垂向力地面测量的影响,提出基于钢轨应变的轮轨垂向力地面连续测量的线性状态方法。经有砟及板式轨道上的试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并给出了单独采用该方法以及该方法与剪力法组合使用时的具体实现方案。
曾宇清张格明张岩于卫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