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十二五”国家科技计划农村领域(2012AA101105)

作品数:12 被引量:55H指数:5
相关作者:孙道杰邓利李冬兵熊大斌曹玲珑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十二五”国家科技计划农村领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0篇小麦
  • 5篇基因
  • 2篇性状
  • 2篇溶剂保持力
  • 2篇农艺
  • 2篇农艺性
  • 2篇农艺性状
  • 2篇抗病
  • 2篇抗病基因
  • 2篇克隆
  • 2篇黄淮
  • 2篇基因克隆
  • 2篇SR2
  • 1篇蛋白基因
  • 1篇蛋白质
  • 1篇蛋白质含量
  • 1篇氧化酶
  • 1篇遗传多样性分...
  • 1篇诱饵载体
  • 1篇豫麦50

机构

  • 5篇西北农林科技...
  • 4篇河南农业大学
  • 2篇江苏里下河地...
  • 1篇河南大学

作者

  • 4篇孙道杰
  • 3篇尹钧
  • 3篇曹玲珑
  • 3篇熊大斌
  • 3篇李冬兵
  • 3篇邓利
  • 2篇张兆萍
  • 2篇姜玉梅
  • 2篇阳霞
  • 2篇张玲丽
  • 2篇张晓
  • 2篇牛洪斌
  • 2篇张伯桥
  • 2篇刘路平
  • 2篇朱传杰
  • 2篇张勇
  • 1篇汪尊杰
  • 1篇李黎
  • 1篇王怡
  • 1篇王成社

传媒

  • 6篇麦类作物学报
  • 2篇河南农业科学
  • 1篇江苏农业学报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中国生物防治...

年份

  • 1篇2015
  • 5篇2014
  • 6篇2013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小麦孢囊线虫病生防真菌08F04菌株的鉴定及防效测定被引量:5
2013年
小麦禾谷孢囊线虫病已成为我国黄淮麦区的重要病害,目前生产上尚缺乏有效的防控方法。菌株08F04是作者从禾谷孢囊线虫孢囊上分离的1株寄生真菌。本研究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将其鉴定为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Bals.)Vuill。2011和2012年对该菌株进行了盆栽和田间防效试验,菌株08F04麦粒砂培养物6%(w/w)土壤处理的盆栽试验孢囊减退率分别达到65.03%和50.95%;田间试验中,菌剂08F04 20 g·m 2沟施处理土壤,2011年在许昌和荥阳的孢囊减退率分别为58.28%和32.13%,2012年分别达到58.49%和44.50%。结果表明,菌株08F04是防治小麦禾谷孢囊线虫病具有较大潜在开发价值的生防菌株。
张洁袁虹霞孙炳剑陈莉付博李洪连
关键词:球孢白僵菌
小麦抗病基因Lr68和Sr2/Yr30的遗传特性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为深入了解小麦抗病基因的遗传规律,以亲缘关系较远的小麦品种西农979和RL6077为亲本,构建其BC1F1和F2群体,用特异性标记csGS和WMS533分别对抗叶锈病基因Lr68、抗秆锈病和条锈病基因Sr2/Yr30进行检测,同时进行农艺性状分析。结果表明,后代群体抗病基因分布广泛,F2群体抗病基因传递率(65.41%、74.53%、48.91%)较BC1F1(44.27%、55.11%、23.66%)高,Lr68基因在两群体中的传递频率均比理论值低,不符合一对显性基因的遗传规律,Sr2/Yr30基因在BC1F1中的传递率比理论值高,在F2群体中正常,且后代群体中Sr2/Yr30基因的分布较广。后代群体在有效分蘖数、株高、穗粒数、千粒重等农艺性状上与西农979无显著差异,有效小穗数与RL6077一致,茎部指标处于两亲本之间。总体来看,后代群体保留了西农979分蘖力较强、成穗率较高、穗型中等偏大、产量稳定等优良性状,且在分蘖数、成穗率、穗粒数上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阳霞简俊涛朱传杰张兆萍孙道杰张玲丽
关键词:小麦抗病基因农艺性状
小麦h型硫氧还蛋白Trx-h酵母双杂交诱饵载体的构建和自激活检测被引量:2
2014年
为构建小麦h型硫氧还蛋白Trx-h酵母双杂交诱饵载体,并检测其对酵母细胞的自激活作用。利用RT-PCR扩增TaTrx-h基因的ORF区域,并与pGBKT7载体连接构建诱饵载体pGBKT7-Trx-h,利用PEG/LiAC法转化酵母AH109后,通过表型筛选检测诱饵蛋白对酵母有无自激活作用。结果表明,含pGBKT7-Trx-h质粒的酵母在SD/-Trp-Leu培养基上能正常生长,说明诱饵载体表达产物对酵母细胞无毒性作用;在SD/-Trp-Leu-His-Ade培养基上不能生长,说明诱饵质粒无自主激活报告基因的作用。因此,可以利用该诱饵载体通过酵母双杂交方法筛选与Trxh蛋白相互作用的蛋白。
曹玲珑李冬兵熊大斌邓利牛洪斌姜玉梅尹钧
关键词:小麦硫氧还蛋白诱饵载体自激活
小麦冷休克蛋白基因TaCSP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2014年
为深入研究小麦冷休克蛋白(cold shock proteins,CSPs)基因,根据大肠杆菌(E.coli)CSPs蛋白保守氨基酸序列,借助生物信息学技术检索小麦EST序列,采用同源序列法拼接了小麦3个冷休克蛋白基因,并以小麦叶片总RNA为模板,采用RT-PCR对其进行扩增;同时,采用荧光定量PCR对3个基因的组织表达特性以及ABA、低温、高温、干旱和盐胁迫条件下的表达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麦3个冷休克蛋白基因TaCSP1、TaCSP2和TaCSP3全长分别为290、374和377bp,各编码69、69、80个氨基酸残基。序列分析表明,TaCSP1、TaCSP2和TaCSP3之间氨基酸相似性为72.9%~84.3%,与大肠杆菌来源CSPs的相似性为40.0%~79.7%。荧光定量PCR表达谱分析显示,TaCSPs在抽穗期小麦的根、茎、叶和幼穗中均能表达。胁迫分析表明,3个冷休克蛋白基因在小麦幼根中的表达,在低温和ABA处理下,表现为早期诱导、后期抑制,在高温、干旱和盐胁迫下,则表现为早期抑制、后期有所恢复。克隆获得的小麦3个冷休克蛋白基因在根组织中强烈表达,并受ABA和冷胁迫诱导,推测其在小麦抵御逆境胁迫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曹玲珑李冬兵熊大斌邓利牛洪斌姜玉梅尹钧
关键词:小麦冷休克蛋白基因克隆
黄淮麦区小麦新品种(系)的遗传多样性分析被引量:18
2013年
为了解黄淮麦区新育成小麦品种的遗传多样性,选用33对SSR引物对2011/2012年度国家黄淮冬麦区(南片)区试42个小麦品种(系)的遗传差异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33对引物共检测到128个等位变异,每对引物检测到等位变异数2~6个,平均3.88个;每个SSR位点多态性信息指数(PIC)为0.09~0.77,平均为0.53。(2)小麦新品种3个基因组的平均遗传丰富度不同,由高到低排序为A~B〉D,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为B〉A〉D。(3)品种间遗传相似系数(GS)为0.15~0.88,平均为0.52。聚类分析结果表明,42个品种被聚为2大类,4个亚类,其中大部分品种聚集于前两个亚类。本研究表明,黄淮麦区小麦区试品种(系)中少数品种具有较大遗传差异,可为亲本利用提供参考,但参试品种总体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
刘路平朱传杰简俊涛张兆萍孙道杰
关键词:黄淮麦区SSR标记
小麦溶剂保持力(SRC)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3年
溶剂保持力(Solvent Retention Capacity,简称SRC)是评价软质或弱筋小麦品质的重要方法,包括蒸馏水、5%碳酸钠溶液、5%乳酸溶液以及50%蔗糖溶液等4种溶剂保持力,其检测结果可以很好地预测面粉烘焙特性,是当前美国评价软麦品质的主导方法。本研究总结了SRC的检测方法、SRC与面粉品质的关系、SRC的遗传研究以及SRC在品质育种中的应用情况,并针对SRC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对后续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品质改良中更好地利用该方法提供理论指导。
张勇张晓张伯桥汪尊杰刘业宇陈甜甜
关键词:小麦溶剂保持力
豫麦50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为揭示Glu-D3住点编码的低分子量谷蛋白亚基(LMW—GS)基因的分子特征,并开发能有效地应于育种选择的分子标记,根据已注册的D基因组来源的LMW—GS基因编码区的保守区域,设计1对特异性简并引物,采用基因组PCR法,从豫麦50中克隆出LMW—GS基因后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本研究共得到了6个具有独特编码区的核苷酸序列(命名为LMW-Y50-1~LMW-Y50-6;GenBank注册号为JN831414~JN831417、HM055908和JX828375)。其中,4个(LMW-Y50—2,LMW-Y50~4~LMW-Y50—6)具有完整的开放阅读框。推导的氨基酸序列比对分析表明,这4个基因均具有LMW—m型LMW-GS的典型分子特征,其中,LMW-Y50—5缺失N-末端第1个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LMW-Y50—6在C-末端I区含有1个额外的半胱氨酸残基,LMW-Y50—2和LMW-Y50—4均含有8个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根据N-末端和C-末端保守序列,4个基因均属于定位在1D染色体上的IV型7、8和10组基因。所得基因序列与36个代表不同位点、不同等位变异或不同单倍型LMw—GS基因序列的聚类分析表明,4个基因分别与D3—2、D3-4和D3—6单倍型有更高的同源性。表明本研究设计的简并引物可对D基因组来源的rnI型LMW-GS基因进行特异扩增。而考虑到半胱氨酸残基数目和位置对面筋品质的重要影响,推测含有异常半胱氨酸残基数目的LMW-Y50—3和LMW-Y50—4基因,尤其是LMW-Y50-3基因,可能与豫麦50优质弱筋的面筋品质有关。
李黎李锁平李玉阁
关键词:豫麦50基因克隆
小麦抗病基因Lr46/Yr29/Pm39、Sr2/Yr30和Lr68的遗传特性及其与主要农艺性状的关联分析被引量:5
2014年
利用与抗病基因Lr46/Yr29/Pm39、Sr2/Yr30和Lr68等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对小麦品种(系)‘RL6077’和‘西农979’构建的BC1F1和F2群体进行抗病基因遗传分析,结合主要农艺性状分析,探究小麦抗病基因Lr46/Yr29/Pm39、Sr2/Yr30和Lr68的遗传特性及其与主要农艺性状的关联性;并对检测的聚合有3个抗慢锈病基因(Lr68+Sr2/Yr30+Lr46/Yr29/Pm39)位点的聚合体进行SSR标记遗传背景回复率检测。结果表明:(1)F2群体中Lr68基因的传递率(65.41%)比理论值(75%)偏低,Lr46/Yr29/Pm39基因和Sr2/Yr30基因的传递率(分别为75.83%、74.53%)与理论值(75%)相符合;BC1F1群体中Lr68基因的传递率(44.27%)比理论值(50%)偏低,Lr46/Yr29/Pm39基因和Sr2/Yr30基因的传递率(分别为56.64%、55.11%)均比理论值(50%)偏高。(2)Lr46/Yr29/Pm39和Sr2/Yr30基因位点均与株高、穗长、穗下茎长、穗下节长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Lr68和Sr2/Yr30基因位点均与穗粒数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Lr46/Yr29/Pm39基因位点与千粒重呈显著负相关、与单株成穗数呈显著正相关关系。(3)对BC1F1群体中聚合有Lr68+Sr2/Yr30+Lr46/Yr29/Pm39基因位点的92个聚合体的遗传背景回复率检测发现,轮回亲本‘西农979’遗传背景回复率最高达91.67%,其中遗传回复率达90%以上的聚合体有3株,占回交群体(655株)总体的0.46%。该研究结果为优异抗病基因资源‘RL6077’的进一步利用提供了理论参考,对创制小麦多种抗病新种质具有重要意义。
阳霞刘路平孙道杰张玲丽
关键词:小麦抗病基因农艺性状
中国弱筋小麦与美国软麦溶剂保持力等品质比较被引量:5
2013年
溶剂保持力(SRC)已成为评价软质小麦的重要指标。为促进低溶剂保持力品种资源在长江下游麦区弱筋小麦品质改良中的应用,将引进的89份美国软麦品种和中国育成或推广的18份弱筋小麦品种于2009~2010和2010~2011年度种植在江苏扬州地区,对收获种子进行了包括溶剂保持力、籽粒硬度、籽粒蛋白质含量、千粒重等性状的检测,并对不同来源弱筋小麦品质特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07份品种在SRC、硬度、蛋白质含量、千粒重等性状上差异极显著(P<0.01),上述性状在品种来源间也差异极显著(P<0.01)。筛选了一批具有低SRC值、硬度和蛋白质含量的品质资源。美国软麦与中国弱筋小麦相比,SRC值和硬度值较低,中国弱筋小麦品种则具有较低的蛋白质含量。但美国软麦品种也存在植株偏高、千粒重偏低以及赤霉病较重等缺点,在优质弱筋品种改良中利用该类资源时需注意相关性状的互补。
张勇张晓张伯桥高德荣马谈斌
关键词:溶剂保持力蛋白质含量
黄淮地区小麦品种需要什么样的适应性?被引量:6
2013年
突破小麦产量潜力屏障、应对气候和非生物逆境胁迫是确保当前和未来粮食安全的重要研究内容。本文从光周期敏感性与小麦适应性的关系入手,阐述了发育进程与环境条件的协调互作是小麦适应性的生理基础,提出在黄淮麦区品种选育过程中应注重研究一些重要发育节点与环境的互作关系,并利用这种关系来改良适应性。
孙道杰
关键词:小麦适应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