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KJ2011A164)

作品数:5 被引量:23H指数:3
相关作者:杨明珍曾庆曙夏瑞祥夏海龙吴炜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细胞
  • 3篇细胞淋巴瘤
  • 3篇淋巴
  • 3篇淋巴瘤
  • 3篇弥漫
  • 3篇弥漫大B细胞...
  • 2篇急性
  • 2篇白血
  • 2篇白血病
  • 2篇HBV相关
  • 1篇单核
  • 1篇单核细胞
  • 1篇单核细胞白血...
  • 1篇凋亡
  • 1篇乙肝
  • 1篇乙肝病毒
  • 1篇诱导凋亡
  • 1篇预后
  • 1篇预后分析
  • 1篇原发性

机构

  • 5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作者

  • 5篇杨明珍
  • 1篇王永庆
  • 1篇吴炜
  • 1篇宋玲
  • 1篇夏海龙
  • 1篇夏瑞祥
  • 1篇张美玲
  • 1篇曾庆曙
  • 1篇徐结苟
  • 1篇刘飞
  • 1篇赵雨辰
  • 1篇张宇

传媒

  • 4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白血病.淋巴...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7
  • 2篇2014
  • 1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HBV相关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特征、BCL-2、CMYC表达及预后分析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临床特征、BCL-2、CMYC表达的相关性及预后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94例DLBCL患者病例资料。利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其肿瘤组织石蜡切片中BCL-2、CMYC蛋白表达的情况,分析HBV相关DLBCL患者的临床特征、蛋白表达及预后比较。结果 1 94例DLBCL患者中乙肝感染率(Hbs Ag+)为27.66%,明显高于普通人群(7.18%);Hbs Ag(+)组DLBCL患者与Hbs Ag(-)组相比:疾病分期更晚(P=0.032)、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更高(P=0.047)、脾脏更易受累(P=0.02);在性别分布、年龄、免疫学亚型、化疗疗程方面无显著差异;2两组在BCL-2、CMYC蛋白表达方面:Hbs Ag(+)组BCL-2蛋白表达明显高于Hbs Ag(-)组(84.6%vs 58.8%,P=0.018),在CMYC蛋白表达、BCL-2/CMYC"双表达"方面无显著差异;3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乙肝病毒感染、BCL-2阳性、CMYC阳性、CMYC/BCL-2双表达、IPI高危组均为总生存期(OS)和无疾病进展生存期(PFS)的不良预后因素;Cox多因素分析显示,CMYC/BCL-2双表达、IPI高危组均为OS、PFS独立的不良预后因素。结论 HBV相关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具有独特的临床特征;HBV感染、BCL-2、CMYC、BCL-2/CMYC双表达、IPI均与DLBCL预后相关;HBV感染可能通过调控BCL-2作用影响DLBCL发生发展及预后。
张宇杨明珍
关键词: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HBVBCL-2CMYC
ENTPD5在急性白血病骨髓液中的表达
2012年
目的观察内质网酶ENTPD5蛋白在急性白血病(AL)骨髓液中的表达,了解其与AL发病的关系。方法选取AL患者111例,其中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78例(初治组48例,复发组10例,缓解组20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患者33例(初治组14例,复发组9例,缓解组10例)。将62例初治AL患者分为高危组26例,中危组19例,低危组17例。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ENTPD5在AL中的表达量,比较在不同分型AL患者中初治、复发、缓解阶段以及在低危、中危、高危组AL患者中该蛋白表达的差异;同时分析ENTPD5表达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ENTPD5的表达水平在AML、ALL患者中初治和复发组均高于缓解组(P<0.05),低危组ENTPD5的表达量明显低于高危组和中危组(P<0.05)。ENTPD5的表达量与初治时外周血白细胞计数、骨髓原始细胞百分比、基因WT1和微小残留病灶均有一定相关性。结论 AL存在ENTPD5的表达异常,该蛋白在AL的发生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宋玲杨明珍刘飞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
原发性胃肠道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51例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被引量:11
2014年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胃肠道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GI-DLBCL)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 对2009年1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51例PGI-DLBCL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治疗方法和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1例PGI-DLBCL患者中,男31例,女20例,中位发病年龄48岁(16~80岁),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腹痛、腹胀、腹部肿块、恶心、呕吐等;原发于胃29例(56.86%),小肠15例(29.41%),结肠4例(7.84%),直肠1例(1.90%),混合部位2例(3.92%).包块直径≥10 cm患者13例(25.49%).24例(47.06%)肿瘤细胞来源于生发中心(GCB),27例(52.94%)来源于非生发中心(non-GCB).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细胞来源、原发部位(胃或肠道)和大包块对患者预后无明显影响;Lugano分期Ⅲ~Ⅳ期、乳酸脱氢酶(LDH)增高、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3~5分和CA125增高组患者的3年生存率低于Lugano分期Ⅰ~ⅡE期、LDH正常、IPI评分0~2分和CA125正常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样方案化疗组患者同单纯CHOP样方案化疗组患者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联合化疗组患者生存率高于单纯化疗组.结论 Lugano分期、IPI评分、LDH增高、CA125增高对于预测PGI-DLBCL患者的生存和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吴炜杨明珍夏瑞祥曾庆曙夏海龙王永庆
关键词:胃肠道预后
活化诱导胞嘧啶脱氨酶在HBV相关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 探讨活化诱导胞嘧啶脱氨酶(AID)在乙肝病毒(HBV)相关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94例初治DLBCL患者HBV感染等临床资料,通过免疫组化检测DLBCL组织中AID、B淋巴细胞瘤-2(BCL2)、BCL6蛋白的表达,分析AID蛋白表达与DLBCL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与BCL2、BCL6蛋白表达的相关性,并对DLBCL患者生存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①在HBsAg(+)DLBCL组,AID蛋白表达阳性率高于HBsAg(-)组(86.7%vs 64.7%,P=0.032);②DLBCL中AID蛋白的表达与临床特征(年龄、性别、免疫学亚型、疾病分期、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肿块直径、乳酸脱氢酶(LDH)水平无关;③AID与BCL6蛋白表达有相关性(P<0.001);与BCL2蛋白表达无相关性;④69例具有完整随访资料DLBCL患者中,AID(+)组比AID(-)组3年累积生存率低(66. 3%vs 68. 2%,P=0. 805);在生发中心(GCB)型中,AID(+)组比AID(-)组3年累积生存率高(82. 4%vs77. 8%,P=0. 922);在非生发中心(non-GCB)型中,AID(+)组比AID(-)组3年累积生存率低(48. 1%vs 80. 0%,P=0. 046);⑤单因素生存分析:HBsA g(+)、AID/HBsA g共阳性、免疫学亚型、IPI评分均为DLBCL患者OS的不良预后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AID/HBsA g共阳性、免疫学亚型、IPI评分均为DLBCL患者OS的独立的不良预后因素。结论① AID蛋白在HBV相关DLBCL中表达高,且与不良预后有关,在non-GCB型尤为显著,将有助于进一步研究AID在HBV相关DLBCL中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② DLBCL中AID与BCL6蛋白表达有相关性。
张美玲张小侠杨明珍徐结苟
关键词: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乙肝病毒BCL6
高三尖杉酯碱对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SHI-1细胞株诱导凋亡机制的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研究高三尖杉酯碱(HHT)作用于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AML-M5)SHI-1细胞株的机制,是否可抑制SHI-1细胞的增殖、诱导细胞凋亡;了解HHT对AML-M5 SHI-1细胞膜电位的影响,即其诱导的细胞凋亡是否通过线粒体介导的细胞凋亡途径实现。方法将不同浓度(5、10、50、100、500μg/L)的HHT作用SHI-1细胞,瑞氏染色观察细胞镜下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术AnnexinV-FITC/PI法检测细胞凋亡、CCK-8法测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线粒体膜电位试剂盒(线粒体染料JC-1活细胞染色)检测线粒体跨膜膜电位(Δψm)变化。结果 HHT能有效抑制SHI-1细胞的增殖、诱导其凋亡,随着药物浓度的增高,细胞凋亡率、增殖抑制率明显增加(P<0.05)。流式细胞仪线粒体膜电位结果表明,HHT作用后存在明显荧光变化,细胞线粒体膜电位下降,并呈浓度相关性。结论 HHT可抑制AML-M5 SHI-1细胞株的增殖、诱导其凋亡,其诱导细胞凋亡可能是通过线粒体介导的细胞凋亡途径实现。
赵雨辰杨明珍
关键词:高三尖杉酯碱SHI-1细胞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增殖细胞凋亡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