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748029)

作品数:6 被引量:31H指数:4
相关作者:舒兴平张再华卢倍嵘段祺成袁智深更多>>
相关机构:湖南大学清华大学湖南城市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建筑科学

主题

  • 4篇钢框
  • 4篇钢框架
  • 2篇筒结构
  • 2篇抗震
  • 2篇抗震性
  • 2篇抗震性能
  • 2篇混凝
  • 2篇混凝土核心筒
  • 2篇核心筒
  • 2篇核心筒结构
  • 2篇钢结构
  • 2篇钢框架-混凝...
  • 2篇半刚性
  • 2篇半刚性连接
  • 1篇弹性时程
  • 1篇弹性时程分析
  • 1篇地震
  • 1篇地震反应
  • 1篇动力性
  • 1篇动力性能

机构

  • 7篇湖南大学
  • 1篇湖南城市学院
  • 1篇清华大学

作者

  • 7篇舒兴平
  • 3篇卢倍嵘
  • 2篇张再华
  • 1篇李靖
  • 1篇胡习兵
  • 1篇袁智深
  • 1篇刘小山
  • 1篇朱正荣
  • 1篇段祺成
  • 1篇沈蒲生
  • 1篇王元清
  • 1篇刘斌
  • 1篇梁霄

传媒

  • 4篇湖南大学学报...
  • 1篇工业建筑
  • 1篇地震工程与工...

年份

  • 2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带刚臂的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的抗震性能分析被引量:3
2008年
对带有刚臂的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超高层结构进行有限元计算分析,并对不同的结构布置和结构内力的突变进行比较分析,研究了刚臂的位置、数量、节点的连接方式改变时,其地震作用下结构地震反应的一般规律.结果表明,在地震作用下,设置一道刚臂的最佳位置在0.466倍房屋高度处;刚臂的数量尽量多设,不仅能减小侧向位移,而且能够减小刚臂处钢柱内力的突变;外围钢框架与核心筒之间采用刚性连接对于结构的抗震性能最有利.
舒兴平刘斌卢倍嵘
关键词:刚臂突变抗震性能
端板连接组合节点初始转动刚度分析被引量:4
2007年
利用欧洲规范3与欧洲规范4介绍的组件法思想,针对已有的端板连接组合节点初始转动刚度分析方法的不足,提出了端板连接组合节点负弯矩作用下节点初始转动刚度的详细计算步骤;考虑板内纵筋与剪力栓钉竖向位置的不同及桩腹板加劲肋的影响,给出了初始转动刚度组件法分析模型.将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验证,结果表明该分析方法精度较好,能够用于工程设计中对该类节点初始转动刚度的预测.
舒兴平张再华王元清
关键词:端板连接初始转动刚度
基于体系可靠度的平面钢框架优化设计
将基于结构体系可靠度的优化设计理论运用到单层单跨平面钢框架的设计中,得到I型截面构件的优化设计截面参数。为实现基于整体可靠度的平面钢框架结构设计提供参考。本文在可靠度分析的基础上,对一单层平面钢框架进行了最小重量优化设计...
舒兴平李靖卢倍嵘
关键词:结构体系可靠度优化设计平面钢框架
文献传递
搭接N型方圆钢管节点极限承载力研究被引量:6
2008年
对搭接N型方主管、圆支管的相贯节点进行了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揭示了平面N型搭接节点的受力性能,描述了搭接节点3个参数(支主管径宽比、主管宽厚比、支主管厚度比)的变化对节点极限承载力的影响,同时分析了主管荷载对节点极限承载力的影响,提出了影响系数.研究表明,主管承受轴力对节点极限承载力影响较大,规范公式未考虑主管轴力的影响,其计算结果与有限元计算结果和实验结果有一定的误差,有必要考虑主管应力对节点极限承载力的影响.
朱正荣舒兴平
关键词:极限承载力塑性铰线
带偏心支撑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抗震性能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在高层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的外钢框架部分加设多列式并连偏心支撑、多列帽腰连偏心支撑,采用结构分析与设计的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未设支撑、设置偏心支撑、改变偏心支撑的位置和数量的高层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的地震反应特性进行了分析.利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对该结构的自振周期、结构侧移、层间位移角、倾覆力矩比、各层总剪力、各层总弯矩、钢框架承担的剪力及剪力调整系数等指标进行了研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高层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抗震设计的偏心支撑分布方式和帽腰支撑设置的原则,为实际工程设计提供了理论参考.
舒兴平刘小山卢倍嵘梁霄
关键词: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偏心支撑地震反应
半刚性连接钢框架结构弹性时程分析被引量:7
2008年
用两端带转动弹簧的杆单元代替一般的杆单元,提出了一种新的平面杆系钢结构动力弹性时程分析计算模型。采用虚功原理,通过对单元转角-位移方程的修正,推导了这种计算模型的单元质量矩阵,并编制了相应的弹性时程分析计算程序,分析了连接的半刚性在不同地震动作用下对钢框架结构动力性能的影响,并与有限元结果进行了比较。算例结果表明:连接的半刚性对结构动力性能的影响非常大,结构的抗震性能优于刚性连接的情况。
胡习兵沈蒲生舒兴平
关键词:钢结构半刚性连接动力性能质量矩阵
半刚性连接钢结构理论与设计研究的综述被引量:9
2009年
GB 50017—2003《钢结构设计规范》提出在对半刚性连接钢结构进行内力分析时,要考虑连接变形的影响,但并未对其分析与设计方法作出具体规定。通过对国内外钢结构半刚性连接研究现状包括试验研究、理论分析和设计方法等几个方面的介绍,并对美国、欧洲、加拿大、澳大利亚、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钢结构设计规范中连接节点分类方法及半刚性连接计算设计方法进行了探讨和总结,为我国钢结构设计规范的修订提供参考。
舒兴平袁智深张再华段祺成
关键词:钢结构半刚性连接建筑结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