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3AA601030)

作品数:21 被引量:262H指数:9
相关作者:季民唐运平王卫红付春平李江华更多>>
相关机构:天津大学天津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南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8篇再生水
  • 7篇川蔓藻
  • 5篇沉水
  • 5篇沉水植物
  • 4篇盐度
  • 4篇营养化
  • 4篇水质
  • 4篇河道
  • 4篇富营养化
  • 3篇眼子菜
  • 3篇耐盐
  • 3篇耐盐性
  • 3篇景观河道
  • 3篇蓖齿眼子菜
  • 2篇生态学
  • 2篇生态学特征
  • 2篇水葱
  • 2篇水质净化
  • 2篇污水
  • 2篇响应曲面

机构

  • 13篇天津大学
  • 10篇天津市环境保...
  • 3篇南开大学
  • 3篇天津泰达新水...
  • 2篇北京市环境保...
  • 1篇福州大学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作者

  • 12篇季民
  • 10篇王卫红
  • 10篇唐运平
  • 6篇付春平
  • 4篇张志扬
  • 4篇李江华
  • 3篇张志杨
  • 3篇陈双星
  • 3篇张楠
  • 3篇薛玉伟
  • 3篇李健
  • 2篇庄源益
  • 2篇吉志军
  • 2篇孙长虹
  • 2篇陈锡剑
  • 2篇孙红文
  • 2篇邢国政
  • 1篇刘春光
  • 1篇戴树桂
  • 1篇关代宇

传媒

  • 4篇农业环境科学...
  • 2篇环境污染与防...
  • 2篇海洋通报
  • 2篇重庆大学学报...
  • 2篇灌溉排水学报
  • 1篇植物学通报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湖泊科学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水生生物学报
  • 1篇海洋环境科学
  • 1篇天津大学学报
  • 1篇环境工程学报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6篇2007
  • 8篇2006
  • 3篇2005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沉水植物川蔓藻的生态学特征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被引量:13
2006年
川蔓藻是近海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初级生产者,了解它的生态学特征对于河口海岸带的生态修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我们在天津滨海湿地生态修复工程中对于川蔓藻的研究成果,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了川蔓藻的生态学特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川蔓藻对极端环境因子的适应;川蔓藻在资源分配上的繁殖策略;川蔓藻的矿质营养代谢以及对栖息地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影响;川蔓藻种群衰退的原因;川蔓藻在环境修复中的应用。其中着重讨论了川蔓藻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并结合我们的研究工作展望了它在环境工程与近岸水体修复中的应用潜力。
王卫红季民
关键词:川蔓藻耐盐性繁殖策略
滨海再生水河道中沉水植物的恢复对水质的改善
本文通过连续监测河道水质与沉水植物生物量的变化,对天津滨海新区一个景观再生水河道开展了为期2年(2004—2005)的中试规模的研究,以期了解含盐再生水中沉水植被的恢复对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重建沉水植被后河道水质有显著改...
王卫红季民
关键词:沉水植物再生水盐度水质
文献传递
水体pH和曝气方式对藻类生长的影响被引量:42
2006年
利用水族箱微宇宙研究了藻类在不同pH和曝气条件下的生长和种类变化。使用天然湖水,一组试验每天调节pH,使其分别保持在8.0、8.5、9.0和9,5;另一组试验是设定不同的曝气方式,分别为不曝气、完全曝气、昼间曝气和夜间曝气,定期测定水体叶绿素a和藻类组成。pH试验结果显示。在pH8.0~9.5范围内,pH8.5下藻类生长状况最好,pH9.5下生长最差,人为改变pH使其远离8.5能够抑制藻类生长。曝气试验结果显示,曝气不能抑制水体中藻类的生长,昼间曝气甚至还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刘春光金相灿孙凌钟远孙红文戴树桂庄源益
关键词:PH曝气富营养化藻类
川蔓藻(Ruppi amaritime)对滨海城市再生水的净化作用被引量:7
2005年
采用实验室大型光照培养箱方法,研究了生长于滨海咸水湖泊中的沉水植物川蔓藻(Ruppiamaritime)对再生水景观河道水质中营养盐(根据景观河道再生水盐度实际上下波动范围设TDS为5.67、8.19、10.65g·L-13个盐度梯度,在静水中经过川蔓藻净化10d。)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再生水中总磷和氨氮的去除率为94.41% ̄95.32%和96.5% ̄99.8%,总氮和硝酸盐氮的去除率为43.4% ̄45.7%和44.08% ̄46.2%;再生水中的溶解氧由6.6mg·L-1提高到10.4mg·L-1。盐度对川蔓藻吸收再生水中营养盐没有显著影响。经计算1kg鲜重的川蔓藻每天可去除252mg总氮、83.16mg总磷。川蔓藻是控制含盐量较高的景观水体富营养化的一种优选沉水植物种。
王卫红季民薛玉伟张志杨唐运平
关键词:川蔓藻再生水营养盐盐度
利用耐盐沉水植物控制滨海再生水景观河道的富营养化研究被引量:4
2007年
研究了由广盐性沉水植物川蔓藻(Ruppia maritima)构建的沉水植被系统对滨海再生水景观河道的富营养化控制。实验室静态试验与工程现场中试研究结果表明;由单一广盐性沉水植物川蔓藻构建的沉水植被系统对含盐量7000~13000mg几的再生水中的氮和磷都有较高的去除率,当河道川蔓藻的生物量达4627gFw/m^2时。再生水体中总氮和总磷的去除率分别达到74.6%和85.4%。出水氮磷浓度达到了《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质》(GB/T18921-2002)的标准。泰达再生水河道中川蔓藻的生物量与河道水体中的叶绿素a存在显著的线性负相关。因此,在景观河道之前先构建一个川蔓藻沉水植被系统.对于利用再生水恢复与重建滨海湿地,并控制水体富营养化有重要作用。
王卫红季民薛玉伟唐运平张志杨
关键词:再生水污水治理富营养化
不同基底处理下碱蓬种植对滨海盐渍土的改良与修复效应初探被引量:14
2006年
以碱蓬为材料,在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再生水景观河道8个河内中心岛上布置了不同基底处理对土壤生态修复作用的试验。在对中心岛作挖排盐暗沟、铺设排盐暗管、铺垫可降解薄膜并垫土20 cm、铺垫可降解薄膜并垫土30 cm和原土拌砂5种基底处理,并进行垫土后人工种植碱蓬。结果显示:各种措施对土壤生态修复均有效果,都提高了碱蓬生物量,降低了土壤含盐量,且土壤含盐量越低,生物量越大。各项措施中,原土拌砂效果最明显,碱蓬生物量(干重)达到对照的3.92倍;上层土壤中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分别增加了6.89、19.98和80.0 mg.kg-1;有机质含量增加了2.57 g.kg-1。铺垫可降解膜并垫土20 cm效果最差,碱蓬生物量仅为对照的1.62倍。其他措施的效果依次为挖排盐暗沟、铺垫可降解膜并垫土30 cm、铺设排盐暗管。种植碱蓬有降低土壤盐分及改良土壤的作用,但对下层土壤没有明显的修复作用。
吉志军唐运平张志扬付春平李江华李健陈双星
关键词:滨海盐碱土基底处理土壤生态修复
利用响应曲面法研究蓖齿眼子菜克藻效应的环境因子
2011年
水生植物的克藻效应受到多种环境因子的影响。利用响应曲面法,对影响沉水植物蓖齿眼子菜对铜绿微囊藻克藻效应的3个环境因子进行实验研究。通过对曲面模型分析,得出蓖齿眼子菜对铜绿微囊藻的藻细胞个数的相对抑制率在温度、光照强度、全盐量3个环境因子分别为24℃、2 891 lx、4 407 mg/L时达到最大值。曲面模型经过方差分析,具有显著性高、相关系数高、模型拟合度较好等特点。
张楠孙长虹季民
关键词:蓖齿眼子菜铜绿微囊藻环境因子响应曲面
川蔓藻在再生水体中对普通小球藻的化感作用被引量:7
2007年
采用川蔓藻植株体与普通小球藻在再生水中共培养和使用再生水种植川蔓藻的种植水纯培养普通小球藻的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在滨海再生水河道中生长的沉水植物川蔓藻对小球藻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川蔓藻对普通小球藻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在共培养实验中,96 h的抑制率为88.86%;在种植水纯培养实验中,96 h的抑制率为48.91%.川蔓藻的种植水对普通小球藻的化感作用系数平均为-0.2448.川蔓藻的叶和根的种植水对普通小球藻均有抑制效果,96 h的抑制率为叶34.71%,根14.12%;平均的化感作用系数叶为-0.1317,根为-0.0901;川蔓藻的根和叶均能释放化感物质,但抑制小球藻的化感物质主要通过叶释放.
王卫红季民王苗苗张楠唐运平张志杨
关键词:川蔓藻普通小球藻化感作用再生水
水葱湿地对泰达景观河道水质净化特性研究被引量:9
2006年
通过水葱湿地对天津泰达景观河道水体污染物去除的室内试验研究,考察了不同污染物的去除情况。COD的去除率20.38%~40.25%;TN的去除率为39.78%~68.16%、NH3-N的去除率为53.94%~76.71%、NO3--N的去除率为39.78%~74.41%、TP的去除率为81.29%~88.27%、PO4-P的去除率为82.76%~89.61%以及TD(S先上升后下降)、pH(由8.25下降到7.30)变化情况.。在此基础上,得出了通过种植水葱,对泰达景观河道水体污染物去除效果是明显的,同时为防治泰达再生水景观河道水体富营养化的发生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付春平唐运平李江华
关键词:水葱湿地
泰达再生水景观河道磷沉积试验被引量:2
2005年
通过实验室模拟试验及现场观测研究了泰达再生水景观河道底泥TP和PO4-P(磷酸盐以P计)沉积特性,分析了再生水中的TP和PO4-P沉积到河道底泥的原因,得出了水溶液的TP和PO4-P随时间变化的沉积规律.结果显示,以再生水作为水源时,水体中TP和PO4-P是沉积的;同时在实验室模拟试验研究中,TP和PO4-P沉积量达到最大值时所需时间为1d,TP和PO4-P的最大沉积量分别为95.15%和96.56%;实际观测研究中TP和PO4-P沉积量达到最大值所需时间比室内试验所需时间长,约为7.5d,TP和PO4-P的最大沉积量小于实验室试验的沉积量,分别为85.10%和87.43%.
付春平唐运平张志扬吉志军李健陈双星
关键词:再生水底泥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