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项目(KZCX2-XB2-02-03-02)

作品数:7 被引量:73H指数:6
相关作者:王道杰陈国阶张云红江晓波田兵伟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山东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知识创新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经济管理
  • 2篇天文地球
  • 1篇生物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篇岷江上游
  • 2篇土地利用
  • 1篇地震
  • 1篇地震灾区
  • 1篇灾区
  • 1篇灾区重建
  • 1篇震灾
  • 1篇植物
  • 1篇植物群
  • 1篇植物群落
  • 1篇生态
  • 1篇生态效益
  • 1篇生态效应
  • 1篇时空分异
  • 1篇统筹
  • 1篇统筹城乡
  • 1篇土地利用变化
  • 1篇驱动力
  • 1篇群落
  • 1篇岷江干旱河谷

机构

  • 7篇中国科学院
  • 4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山东师范大学
  • 1篇福建农林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城...
  • 1篇浙江旅游职业...

作者

  • 5篇王道杰
  • 3篇陈国阶
  • 2篇江晓波
  • 2篇张云红
  • 2篇田兵伟
  • 2篇杨德伟
  • 1篇佘涛
  • 1篇林勇明
  • 1篇张建强
  • 1篇杨维琼
  • 1篇范建容
  • 1篇周麟
  • 1篇苏凤环
  • 1篇计伟
  • 1篇陈友军
  • 1篇陈婷婷

传媒

  • 2篇山地学报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农村经济
  • 1篇福建林学院学...
  • 1篇西南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岷江干旱河谷植物群落分布特征及梯度效应被引量:7
2009年
为了探讨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典型地段植物群落结构与物种多样性梯度变化效应,采用物种多样性研究中常用的多样性指数、均匀度等指标测定茂县飞虹桥两岸植物群落不同海拔梯度物种多样性,分析了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梯度变化效应及坡向差异性。结果表明,飞虹桥两岸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梯度变化规律明显,随着海拔的下降,不论是阴坡还是阳坡,受焚风效应的影响程度不断加大,群落微生境产生劣变,物种数目、多样性指数、群落盖度、物种高度等指标均呈减小的趋势;因阳光直射时间长短的差异,阳坡的干旱效应影响范围高于阴坡。
林勇明王道杰周麟陈婷婷田兵伟苏凤环
关键词:干旱河谷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
岷江上游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被引量:24
2010年
基于遥感和G1S技术支持下,详细研究了岷江上游的土地利用状况及其1986-2000年的动态变化对生态效益的影响.研究表明:林地、草地、耕地是岷江上游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这近15年间,林地面积减少,草地、耕地面积有所增加,经济林地和旱地增长速度最快,疏林地和高盖度草地减少速度最快.在土地利用类型转化过程中,林地与草地间转化剧烈,主要是有林地、灌木林地转化为中盖度草地;同时林地和草地内部转化也较为频繁,主要是有林地转为灌木林地、高盖度草地转为中盖度草地.区域生态效益在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影响下,呈局部区域提高、总体下降的趋势,下降幅度为4.66%,下降的主要因素为旱地、中盖度草地和低盖度草地的增加,有林地和高盖度草地的减少.为此岷江上游地区应贯彻国家政策,调整产业结构,保护珍贵的林业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的路线.
张云红王道杰江晓波计伟
关键词:岷江上游土地利用变化生态效益
岷江上游土地利用的时空分异被引量:7
2009年
运用土地利用变化率、土地利用类型综合转换速率、土地利用结构差异度系数和信息熵等指标,分析了岷江上游土地利用的时空分异特征。研究表明:1986~2000年间,岷江上游土地利用类型趋于多样化,土地利用结构趋于均匀化,呈现与牧草地、耕地和建筑用地挤压林地的趋势;空间单元土地利用结构整体差异性变化不大,土地利用系统不同程度地趋于复杂无序;土地利用的空间生态效应与海拔梯度、人口密度变化具有一定相关性;土地利用变化与空间生态效应变化呈现逆向关联特征;区域开发政策、人口密度、资源分布、产业活动强度等的变动驱动了土地利用时空变化。
杨德伟张云红王道杰江晓波陈国阶
关键词:土地利用驱动力生态效应时空分异岷江上游
汶川地震灾区重建若干问题探讨被引量:18
2008年
汶川地震重灾区在四川省涉及51个县(区市),面积约13.28万km^2,人口约2657万。灾区地跨龙门山脉及其东西两侧,西部为青藏高原,东部为成都平原和四川盆地;西部是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心和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但经济发展滞后;而东部是经济较发达地区,人口和经济密度大,城市化和工业化水平较高。灾区重建要立足眼前,着眼长远;用3a左右时间基本达到灾前水平,再用5~10a时间将灾区建成工业化、城镇化水平较高、产业结构合理、生态环境优良、人民安居乐业的区域。要坚持以人为本,确保人居环境的安全;要生态优先,突出生态保护的战略地位,规避在生态敏感区建设污染型企业;在成德绵要加快产业集群建设;山区聚落,要变分散为集中,进行空间、产业和组织重构。
陈国阶
关键词:地震灾区环境安全产业集群
旅游非优区的优化开发选择——以岷江上游乡村旅游为例被引量:2
2009年
旅游非优区的乡村旅游开发与管理是值得关注的问题。运用参与式乡村旅游评估法和层次分析法,对设计的岷江上游羌族聚落牟托村3种乡村旅游开发模式所涉及的开发策略、开发潜力、运行机制、利益协调等问题,结合旅游非优区特点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市场导向和资源导向的乡村旅游开发模式适宜于乡村旅游开发初期的发展,而产业导向的乡村旅游开发模式能调动旅游利益相关者的积极性,具有较强的发展潜力。为协调旅游相关利益者的利益诉求和克服旅游非优特点,实现当地生态经济系统的正向演替和形成良性反馈环,旅游非优区的乡村旅游开发应引入多中心管理方式。
杨德伟陈友军
关键词:乡村旅游开发旅游非优区
论统筹城乡与城乡差距被引量:8
2008年
本文认为城乡差距的存在是由城乡产业功能、不均衡发展理论、经济发展惯性、工业化性质、城乡制度差异等多种因素决的、不可回避的、特定的过程。城乡差距在统筹期间还将存在,这既是因为客观规律的要求,也是因为短期内我们还没有能力消除城乡差距。缩小城乡差距,我们要先统筹城乡的各项基本制度。
杨维琼陈国阶王道杰
关键词:统筹城乡
基于GeoProcessing方法的岷江上游流域数字水系建模被引量:8
2008年
GeoProcessing不仅提供空间数据分析的简单功能,而且支持建立非常复杂的地理处理模型来完成定制的地理处理任务和执行批处理操作。通过GeoProcessing地理处理新方法建立流域数字水系模型,是流域水文构成模拟计算、流域水土流失分析等的重要基础。为水文过程模拟分析提供有力支持。以岷江上游流域为研究区,首先使用GeoProcessing建模方法生成岷江上游流域30 m×30 m DEM并对其进行洼地的确定、填充和平地的抬升等预处理,采用D8法计算水流方向和汇流面积,在此基础上实现流域分水岭、河网水系和子流域等参数提取,并建立岷江上游流域数字水系模型。通过模型计算,较精确地确定了岷江上游的流域边界,其提取结果与传统的手工数字化成果吻合程度高,且细节部分更加突出;与传统的分步式操作相比,提高了水系河网提取的阈值试验条件设置次数,可批量处理,自动化程度高,人为干扰小,结果更加可信。当取汇水累计量≥600栅格单元(面积约为0.05km2)且综合长度≤500 m的水系时得到的结果与手工数字化地形图水系吻合较好。
田兵伟范建容王道杰张建强佘涛
关键词:GEOPROCESSING岷江上游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