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KJ2011A129)

作品数:23 被引量:166H指数:9
相关作者:周守标李中林洪欣常琳琳周乾坤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师范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芜湖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高校生物环境和生态安全重点实验室专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7篇生物学
  • 5篇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6篇
  • 5篇植物
  • 4篇鸭儿芹
  • 4篇生理特性
  • 3篇胁迫
  • 2篇野生
  • 2篇生理
  • 2篇生理指标
  • 2篇苔草
  • 2篇种子
  • 2篇重金
  • 2篇重金属
  • 2篇紫云英
  • 2篇萌发
  • 2篇光照
  • 2篇光照强度
  • 2篇大花
  • 1篇新记录属
  • 1篇形态和生理指...
  • 1篇休眠

机构

  • 23篇安徽师范大学
  • 2篇芜湖职业技术...
  • 2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广西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作者

  • 22篇周守标
  • 7篇李中林
  • 6篇洪欣
  • 5篇常琳琳
  • 5篇周乾坤
  • 4篇刘坤
  • 3篇黄永杰
  • 3篇吴晓艳
  • 3篇程龙玲
  • 3篇晁天彩
  • 2篇奚功芳
  • 2篇陈延松
  • 2篇徐惠娟
  • 2篇王欣
  • 2篇杨世勇
  • 2篇孔娟娟
  • 2篇刘芳
  • 2篇周会
  • 2篇王鸥文
  • 2篇张丹丹

传媒

  • 5篇安徽师范大学...
  • 3篇土壤通报
  • 3篇水土保持学报
  • 2篇生态学杂志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草业学报
  • 1篇生物工程学报
  • 1篇热带亚热带植...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巢湖学院学报
  • 1篇中国草地学报
  • 1篇浙江农林大学...

年份

  • 1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6篇2014
  • 8篇2013
  • 3篇2012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施硒对壶瓶碎米荠产量、品质及其硒含量的影响被引量:1
2017年
通过盆栽试验,以壶瓶碎米荠(Cardamine hupingshanensis)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施硒处理(0、40、80、120、140、160、200和300 mg kg^(-1))后壶瓶碎米荠各部位硒含量、分布特征,以及硒对壶瓶碎米荠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施硒(≤200 mg kg^(-1))促进壶瓶碎米荠生长,植株生物量、可食用部分产量和品质均显著提升;而过量施硒(≥300 mg kg^(-1))抑制壶瓶碎米荠生长,植株生物量减少,品质下降。施硒能够显著提高壶瓶碎米荠各部位的硒含量,其根、茎、叶中最高硒含量分别为CK处理的1080、1599和1403倍,硒在各部位的分配为叶>根>茎,主要存在硒形态为Se Cys2,各部位硒含量与土壤施硒浓度呈非线性相关。如果以各部位的硒含量为评价标准,土壤硒含量为140 mg kg^(-1)时,适宜培养壶瓶碎米荠。
闫少凯周守标陶旭张佳期王丽
关键词:硒含量
施硒对紫云英硒积累和硒形态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4
2014年
对安徽南部8个样点的土壤和紫云英样品总硒含量进行调查和检测,并以亚硒酸钠为硒源,通过紫云英的水培、盆栽及大田施硒实验,探讨硒在紫云英的根、茎、叶、花和种子中的积累特征及赋存形态的变化。结果表明:安徽南部8个调查样点的土壤大部分为富硒土壤,其中,宁国采样点为高硒土壤。在自然状态下,紫云英不同部位的硒含量为根>花>叶>茎。适度施硒能够显著提高紫云英植株的硒含量,但施硒过量(≥5mg/L水培、≥250.00g/hm2试验田)会对紫云英生长造成一定的伤害。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紫云英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硒含量随施硒量的增加而增加。紫云英各部分的硒含量因施硒方式不同存在显著性的差异,水培施硒有利于根部对硒的积累,土培施硒有利于其地上部分对硒的积累。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紫云英不同器官硒的含量如下:现蕾期,根>叶>茎;盛花期,根>花>叶>茎;成熟期,根>种子>叶>茎。紫云英植株硒积累以SeMet、SeCys2、SeMeCys、Se(IV)和少量其它未知硒的形态存在。其中,根部所积累的硒主要以SeMet、SeCys2、SeMeCys的形态存在;其他器官主要以SeMet的形态存在。
周乾坤周守标孔娟娟奚功芳李中林尹雪斌
关键词:紫云英
2种施硒方式对黄山贡菊生长、生理特性及硒积累的影响被引量:9
2014年
通过盆栽试验,在设定的土壤施硒范围内,分别采用根施固体硒肥、根施液体硒肥2种途径,研究2种施硒方式与不同施硒浓度对黄山贡菊的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施硒量为5.0mg/kg时,黄山贡菊的各项生长指标(株高、茎粗、最长根长)均达到最大。随着施硒浓度的增加,黄山贡菊中的MDA、叶绿素和脯氨酸含量以及CAT和POD活性都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SOD的活性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随着施硒时间的延长,SOD活性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CAT活性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其余各项生理指标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土壤施硒可降低黄山贡菊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的含量,各处理组的含量均低于对照。土壤施硒可以显著提高黄山贡菊各部位总硒的含量,各处理组的黄山贡菊含硒量主要呈现出叶>花>根>茎。并且根施液体硒肥的黄山贡菊各项指标较根施固体硒肥的黄山贡菊变化更为显著。通过综合分析施硒量对黄山贡菊生长、生理特性以及硒积累的影响,确定根施液体硒肥与土壤施硒量5.0mg/kg为宜。
孔娟娟周守标奚功芳周乾坤邢坤邵婷
关键词:黄山贡菊施肥方式生理特性
假俭草生物量季节动态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运用定位观察法定期测定假俭草地上、地下各构件生物量,研究其生物量的季节动态。结果表明,地上、地下及总生物量先增加明显,再趋于平稳,最后又下降;在整个生长期中,匍匐茎生物量在种群生物量分配比中始终占有绝对优势,其生物量在6月份达到最大值,叶片生物量在9月达到最大值,且叶片和匍匐茎的生物量及占总生物量百分比在月份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5);根生物量6月份达到最大值后下降幅度较小,月份间占总生物量百分比无显著差异(P﹥0.05);假俭草种群根系主要分布在地表,由浅到深呈"T"型分布,根冠比在4、5两个月份变化不大,6月至9月下降幅度较大,此后开始增加。结果表明假俭草种群成坪速度较快,耐践踏,绿期长。
徐礼英周守标柳后起
关键词:假俭草生物量
双穗雀稗对5种重金属单一胁迫的生长响应和吸收性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以现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为浓度设置依据,结合实际土壤污染状况,研究了不同浓度的Cd、Pb、Cu、Zn和Cr 5种重金属单一处理对双穗雀稗生长特性的影响及双穗雀稗对其吸收性.结果表明:(1)在双穗雀稗正常生长下,Cd、Pb土壤临界值分别达到80 mg kg-1和500 mg kg-1水平以上;Cr临界值在100-120 mg kg-1之间;Zn临界值为400 mg kg-1;Cu临界值在100 mg kg-1以下.(2)双穗雀稗地上部Cd、Zn和Cr含量都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升高;地上部Pb和Cu含量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双穗雀稗富集系数大于1的有Cd、Cu和Zn处理,其中Cd在10mg kg-1和Zn在200 mg kg-1处理时富集系数最大,分别为1.87和2.74;Cu在200 mg kg-1处理时富集系数最大,达到7.66,此时双穗雀稗具备了超积累Cu的特征.双穗雀稗对土壤中Zn、Cu、Cd有较强的富集效率,而对Cr和Pb的富集能力较小.
郑蕾周守标杨集辉
关键词:双穗雀稗重金属
光照强度对大花旋蒴苣苔叶形态和生理指标的影响被引量:12
2013年
以复苏植物大花旋蒴苣苔(Boea clarkeana)为盆栽实验材料,通过梯度遮光处理,研究不同光照强度(100%、80%、60%、40%和20%透光率)和不同处理时间(30、60、90、120和150d)对大花旋蒴苣苔叶生长指标和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光照强度的减弱,大花旋蒴苣苔叶的各生长指标(叶片长、叶片宽、叶柄长、叶柄直径以及叶面积)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透光率为60%时达到最大值;全光照(100%透光率)时,大花旋蒴苣苔表现出明显的外伤症状,透光率为80%和20%时,分别表现出中度伤害和轻度伤害,透光率为40%和60%时,未出现明显的外伤症状;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3种抗氧化酶活性均较低且随着光强减弱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全光照时抗氧化酶的活性最大,透光率60%处理下酶活性相对较低;丙二醛(MDA)含量、脯氨酸(Pro)含量和质膜透性随着光强减弱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显著升高;叶绿素含量随着光强减弱呈逐渐上升的趋势,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先降低后升高。分析表明,40%~60%的透光率有利于大花旋蒴苣苔的生长,强光和弱光对大花旋蒴苣苔的生长均不利。
晁天彩周守标常琳琳陈延松徐惠娟周乾坤
关键词:光照强度叶形态生理指标
安徽省楼梯草属新记录被引量:2
2013年
报道了产于安徽省楼梯草属2新记录种,分别为锐齿楼梯草(Elatostema cyrtandrifolium)、深绿楼梯草(Elatostema atroviride)。
洪欣李中林符龙飞周守标
关键词:楼梯草属
土壤施硒量对鸭儿芹生长、生理特性及硒积累的影响被引量:10
2013年
通过盆栽试验在设定的土壤施硒范围内,研究施硒对鸭儿芹的生长、品质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施硒量为0.5mg/kg时鸭儿芹的各生长指标(株高、叶面积、茎粗、最长根长、全株鲜重、干重,根鲜重、根干重,茎鲜重、茎干重,叶鲜重、叶干重)均达到最大。土壤施硒可以明显提高鸭儿芹各部位中总硒的含量,在设定的土壤施硒范围内,根、茎、叶的含硒量分别为0.15~64.37μg/g,0.06~26.45μg/g,0.13~62.35μg/g,均与土壤施硒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土壤施硒可降低鸭儿芹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的含量,各处理组的含量均低于对照。土壤施硒对K、Mg元素的吸收有促进作用,对Cu元素的吸收呈现抑制作用,对Na、Ca、Zn、Mn和Fe这5种元素的吸收在一定浓度下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随着施硒时间的延长和硒浓度的增加,鸭儿芹中的MDA含量和CAT活性都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叶绿素和脯氨酸含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随着施硒时间的延长,SOD和POD活性呈现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随着硒浓度的增加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通过综合分析施硒量对鸭儿芹生长、生理特性、含硒量及食用安全性的影响,确定土壤施硒量以0.5mg/kg为宜。
常琳琳周守标晁天彩黄永杰唐成丰周乾坤
关键词:亚硒酸钠鸭儿芹生理特性
施硒对紫云英生长、生理和硒积累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1
2016年
通过盆栽试验,系统地研究了紫云英生长过程中对不同土壤硒浓度(0,0.125,1.25,2.5和5 mg kg^(-1))处理的生理生态响应以及不同土壤硒浓度处理下紫云英各部位硒的赋存形态,以期为紫云英的进一步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研究表明,随着土壤施硒浓度的升高,紫云英各项生长指标(株高、茎粗、根长、各部分鲜重和干重)呈先升后降趋势,土壤施硒浓度为0.125 mg kg^(-1)时,其各项生长指标达到最大值。随着土壤施硒浓度的增加,SOD活性、POD活性、可溶性蛋白和叶绿素含量均呈现先降后升再降的变化趋势;CAT活性呈先降后升的趋势;脯氨酸含量呈上升的趋势;可溶性糖含量则呈逐渐下降的趋势。随着施硒培养时间的延长,各处理组SOD活性和脯氨酸含量主要表现为先降后升再降的趋势;POD活性、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以及叶绿素含量主要表现为先升后降的趋势;CAT活性主要表现为先降后升的趋势。在土壤施硒浓度为0~5 mg kg^(-1)下,紫云英根部的硒含量为0.14~150.87 mg kg^(-1),地上部分硒含量为0.04~215.17 mg kg^(-1),其中,土壤施硒浓度≥2.5 mg kg^(-1)时,地上部分含硒量高于根部。硒在紫云英中主要以有机态(Se Met、Me Se Cys和Se Cys2)存在,占提取液总硒的81.43%~93.05%。综合研究结果认为,紫云英适合被开发为高硒材料,实际生产中以土壤施硒浓度为2.5 mg kg^(-1)为宜。
刘芳周乾坤周守标黄永杰刘坤张丹丹周会
关键词:紫云英生理特性
弯囊苔草对Pb-Cd-Zn复合污染的耐受性及富集能力被引量:2
2017年
通过水培实验,研究了三种浓度的Pb-Cd-Zn复合污染下弯囊苔草对重金属的耐受性及富集能力.结果显示,弯囊苔草在设计的中低浓度下能正常生长,随着Pb、Cd、Zn浓度增加,叶片中POD和CAD活性以及MDA和Pro含量随着金属离子浓度增加表现出显著升高的趋势,叶绿素含量表现出明显降低趋势,SOD的活性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弯囊苔草中积累的Pb、Cd、Zn含量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地下部分重金属离子含量显著高于地上部分,表明根系对Pb、Cd、Zn均有较强的滞留效应,平均滞留率均大于50%,中低浓度下弯囊苔草对Pb、Cd、Zn的转移系数均小于1.弯囊苔草在设计的高浓度胁迫下无法生长.研究表明弯囊苔草对Pb-Cd-Zn复合污染水体有较强的耐性,可以作为低、中浓度Pb-Cd-Zn复合污水的修复植物材料.
夏传俊程龙玲周守标
关键词:重金属污染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