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170598)

作品数:7 被引量:41H指数:5
相关作者:刘君昂周国英伍南闫瑞坤孟庆敏更多>>
相关机构: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林业局重点科研项目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理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 2篇理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7篇油茶
  • 7篇炭疽
  • 7篇炭疽病
  • 6篇茶炭疽病
  • 5篇油茶炭疽病
  • 2篇神经网
  • 2篇神经网络
  • 2篇拮抗细菌
  • 2篇网络
  • 2篇反演
  • 2篇BP神经
  • 2篇BP神经网
  • 2篇BP神经网络
  • 2篇病情指数
  • 1篇定殖
  • 1篇定殖能力
  • 1篇芽胞
  • 1篇芽胞杆菌
  • 1篇叶绿
  • 1篇叶绿素

机构

  • 7篇中南林业科技...

作者

  • 7篇刘君昂
  • 6篇周国英
  • 3篇闫瑞坤
  • 3篇伍南
  • 2篇王瑞芹
  • 2篇孟庆敏
  • 1篇布婷婷
  • 1篇董文统
  • 1篇李河
  • 1篇李冬琴
  • 1篇李杨
  • 1篇邓小军
  • 1篇臧卓
  • 1篇张磊
  • 1篇左杰
  • 1篇李石磊

传媒

  • 2篇生物技术通报
  • 2篇植物保护
  • 1篇植物保护学报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4
  • 4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基于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的炭疽病侵染后油茶叶片叶绿素含量预测研究被引量:9
2012年
分析炭疽病侵染后油茶冠层的可见-近红外光谱特征,探索建立病害胁迫下油茶冠层叶片叶绿素含量的预测模型。通过实地调查病情指数,获取不同病害程度的油茶冠层叶片光谱数据及其叶绿素含量,并对光谱数据进行了一阶微分与滑动平均滤波相结合的预处理,再通过光谱数据重采样,提取敏感波段建立了叶绿素含量的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结果表明:(1)随着病情的加重,油茶冠层光谱可见光区域的反射峰和吸收谷逐渐消失;红光到近红外陡峭的红边被逐渐拉平;在近红外区域,健康油茶的光谱反射率明显大于感病油茶的光谱反射率。(2)微分光谱484~512,533~565,586~606和672~724nm四个波段是叶绿素吸收和反射的敏感波段。(3)以敏感波段为输入变量建立的BP神经网络模型,其计算出的预测值与观测值之间的相关系数r和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992 1和0.045 8。因此,利用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预测炭疽病侵染后油茶叶片叶绿素含量是可行的。
伍南刘君昂周国英闫瑞坤张磊
关键词:油茶炭疽病BP神经网络叶绿素
油茶内生细菌Y13对油茶抗性相关酶的诱导作用被引量:8
2012年
内生细菌Y13是从油茶叶片中分离筛选出的一株有效防治油茶炭疽病的细菌,并鉴定为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subtilis。内生细菌诱导植物抗病性是其防治植物病害的作用机制之一。周国英等研究认为,油茶内生细菌Y13对油茶炭疽病有显著的诱导效果。本研究拟采用内生细菌Y13为诱导因子,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对Y13诱导油茶苗的相关防御酶的活性变化进行了测定。
布婷婷周国英刘君昂邓小军李石磊
关键词:内生细菌油茶枯草芽胞杆菌茶炭疽病植物抗病性
油茶炭疽病拮抗细菌Y13主要抑菌物质分离纯化及作用方式被引量:7
2014年
油茶内生拮抗细菌Y13是一株对油茶炭疽病菌有较强抑制作用的枯草芽胞杆菌.为了确定其抑菌物质的成分组成及其对油荼炭疽病菌的作用方式,本文通过乙醇沉淀、固相萃取、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及LC-MS对抑菌物质进行分离鉴定.一共分离纯化出16个活性组分,保留时间在10.5~26.0 min的8个组分对于油茶炭疽病菌产生明显的抑菌圈,其中保留时间为11.0 min处的色谱峰抑菌效果最强,经质谱初步鉴定确定该化合物的分子量为1 042.56 u;保留时间在27.5~39.5 min的8个组分导致油茶炭疽病病原菌菌丝颜色加深,其中以保留时间37.5 min处的色谱峰效果最为明显,质谱鉴定该化合物的分子量为1 480.85 u.显微观察发现它们通过导致菌丝断裂、畸形、原生质凝集的方式抑制菌丝生长;通过使孢子畸形、膨大、消融而抑制孢子萌发.
孟庆敏周国英刘君昂左杰董文统王瑞芹
关键词:油茶炭疽病拮抗细菌抑菌物质分离纯化
油茶新炭疽病原Colletotrichum camelliae鉴定及致病性测定被引量:12
2016年
油茶炭疽病菌能够侵染油茶叶片、花及果实,造成严重落叶、落果,该病害是我国油茶最重要的病害之一。对采集于湖南、江西及海南的油茶炭疽病的病原菌进行了形态学观察及多基因序列分析,同时对分离到的病原菌进行不同品种油茶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分离到的5株病原菌为山茶刺盘孢Colletotrichum camelliae,这是国内首次在油茶上发现该病原菌。经C.camelliae对不同油茶品种致病性测定,发现C.camelliae对湘林1号、湘林69号、湘林89号、赣无1、赣无16、广西红花、长林3号、长林4号、长林23号、长林53号、长林148号、长林190号等品种的叶片致病,但是在不同品种叶片上出现症状的时间不同。
李杨李河周国英刘君昂
关键词:油茶炭疽病
利用高光谱微分指数反演油茶炭疽病病情指数的研究被引量:6
2012年
通过实地调查油茶炭疽病病情指数,并使用美国ASD公司生产的手持式野外光谱辐射仪测定相应的油茶冠层光谱反射率,然后将光谱数据进行一阶微分与滑动平均滤波相结合的预处理,经相关分析,选取与病情指数极显著相关的微分指数,采用单变量线性和非线性回归方法,选取部分样本建立油茶炭疽病病情指数的反演模型,并利用其余样本对模型进行精度检验。结果表明,随着病情指数的增大,油茶冠层光谱的一阶微分值在可见光区域的反射峰和吸收谷逐渐消失,红边斜率逐渐减小;病情指数与冠层光谱一阶微分值在480~513 nm、526~569 nm、583~607 nm和669~727 nm 4个波段达到极显著相关;以SDr′为自变量的对数模型反演病情指数的精度最高,其计算出的预测值与实测值之间的相关系数r和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869和0.067,预测精度较高。该研究结果表明利用高光谱微分指数反演油茶炭疽病病情指数是可行的,并为油茶林的健康评价提供了新的方法。
伍南刘君昂周国英闫瑞坤
关键词:油茶炭疽病病情指数反演模型
油茶内生拮抗细菌Y13的定殖能力及其对土著细菌的影响被引量:2
2014年
采用抗利福平标记法,定期取样、平板稀释法回收等方法,检测拮抗菌株Y13在油茶叶片内的定殖能力;以平板培养及16S rDNA法分析菌株Y13对油茶叶片内土著细菌种群的影响,为油茶炭疽病的生态治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菌株Y13在油茶健株和病株叶内均能稳定定殖,接种30 d时仍分别能检测到6.60×103CFU/g和3.56×103 CFU/g的标记菌株;油茶叶片内可培养内生细菌主要属于5个属的7个已知种,分别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赖氨酸芽孢杆菌属(Lysinibacillus)、克雷伯菌属(Klebsiella)、鞘氨醇菌属(Sphingomonas)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以芽孢杆菌属和赖氨酸芽孢杆菌属为优势属。菌株Y13对不同处理油茶叶片内的群落结构和数量有明显的影响,能促进土著细菌群体的多样性,同时能够显著提高油茶叶片内的枯草芽孢杆菌数量,有利于抑制油茶炭疽病病原菌的增长。
王瑞芹周国英刘君昂李冬琴孟庆敏
关键词:油茶炭疽病内生拮抗细菌定殖
基于地面高光谱数据的油茶炭疽病病情指数反演被引量:4
2012年
使用FieldSpec HandHeldTM地物光谱仪采集不同发病程度的油茶冠层光谱数据,并实地调查油茶炭疽病病情指数,将光谱数据进行一阶微分与滑动平均滤波相结合的预处理,提取与病情指数相关性较高的敏感波段,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对敏感波段的光谱数据进行降维,分别以敏感波段和PCA降维处理后的敏感波段作为输入变量建立了病情指数的BP神经网络反演模型。两种建模方法建立的BP神经网络模型计算出的预测值与观测值之间的决定系数(R2)均达99%以上。精度检验证明,以PCA降维所得到的前10个主成分作为输入变量建立的10-7-1三层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精度更高,模型计算出的预测值与观测值之间的决定系数(R2)和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0.998 6和0.814 8。该研究表明,利用地面高光谱数据结合主成分分析和BP神经网络算法反演油茶炭疽病病情指数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伍南刘君昂闫瑞坤臧卓
关键词:油茶炭疽病BP神经网络病情指数反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