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9AA101102)

作品数:56 被引量:353H指数:12
相关作者:张改生马守才牛娜张龙雨李红霞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河南科技学院山东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陕西省“13115”科技创新工程重大科技专项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2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49篇小麦
  • 20篇不育
  • 17篇雄性不育
  • 11篇杂交
  • 9篇基因
  • 8篇育性
  • 8篇小麦品种
  • 8篇不育系
  • 7篇性状
  • 6篇杂交小麦
  • 6篇细胞质
  • 6篇小麦雄性不育
  • 5篇雄性不育系
  • 5篇杂种
  • 5篇细胞质雄性不...
  • 5篇胞质雄性不育
  • 5篇CMS
  • 4篇蛋白质
  • 4篇杂种优势
  • 4篇籽粒

机构

  • 27篇西北农林科技...
  • 11篇河南科技学院
  • 5篇山东农业大学
  • 4篇绵阳市农业科...
  • 3篇湖南农业大学
  • 3篇河南科技大学
  • 3篇宝鸡市农业科...
  • 2篇河北省农林科...
  • 2篇华中农业大学
  • 2篇首都师范大学
  • 2篇国家小麦改良...
  • 2篇北京市农林科...
  • 2篇泰安市农业科...
  • 2篇绵阳市农业科...
  • 2篇学研究院
  • 1篇全国农业技术...
  • 1篇湖北省农业科...
  • 1篇四川农业大学
  • 1篇云南省农业科...
  • 1篇四川省农业科...

作者

  • 25篇张改生
  • 16篇马守才
  • 15篇牛娜
  • 11篇张龙雨
  • 8篇李红霞
  • 7篇茹振刚
  • 5篇王俊生
  • 5篇李生荣
  • 5篇杜小英
  • 5篇高庆荣
  • 5篇任勇
  • 4篇胡俊敏
  • 4篇茹振钢
  • 4篇吴世文
  • 4篇孙哲
  • 4篇冯素伟
  • 4篇董娜
  • 4篇宋瑜龙
  • 4篇王书平
  • 4篇位芳

传媒

  • 12篇麦类作物学报
  • 9篇作物学报
  • 6篇核农学报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种子
  • 2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中国生物化学...
  • 2篇作物研究
  • 2篇分子植物育种
  • 1篇中国农业科技...
  • 1篇植物保护学报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生物技术通报
  • 1篇山东农业科学
  • 1篇遗传
  • 1篇粮食与饲料工...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作物杂志
  • 1篇河北农业科学
  • 1篇西南农业学报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6篇2012
  • 14篇2011
  • 18篇2010
  • 10篇2009
5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例特异细胞质雄性不育小麦mtDNA特异片段的克隆和测序被引量:2
2010年
以具有同质同核的二角型小麦花药外露不育系与花药不外露突变不育系为试材,对其mtDNA进行了RAPD分析,筛选出特异片段S32-1582、OPAA16-1753,并进行克隆与测序。结果表明:花药外露型不育系与花药不外露型不育系细胞质内mtDNA存在明显差异,而ctDNA之间不存在差异;二角型花药外露型不育系转化为花药不外露型不育系,很可能是由于mtDNA自发的重排引起的。其差异片段S32-1582、OPAA16-1753序列与核基因组上的序列具有同源性;供试线粒体基因组能够在较短的演化时间内发生变异,从而引起二角型花药外露型不育系向花药不外露型不育系的变异,其特异质核互作可能起重要作用。
孙瑞张改生牛娜马守才李红霞汪奎袁正杰张龙雨
关键词:小麦MTDNA
BNS小麦的雄性不育性及其温光特性被引量:57
2009年
【目的】研究BNS育性及其温光特性,探寻育性转换规律,确定其应用价值。【方法】以BNS和百农矮抗58为试材,进行秋季分期播种和春季播种试验,测定不同播期的育性及其日均温度、日照长度的动态变化和温光效应。【结果】(1)BNS小麦雄性不育系的麦穗蓬松,颖壳开张,有透明感;花药干瘪瘦小、不外挂,无或有极少量无活力的花粉,呈圆败型败育;自交不结实,且不育性能稳定遗传;国内、国际法人工饱和授粉结实率79.64%~87.22%、89.89%~102.10%,雌蕊活性正常。(2)BNS温度敏感期为小花原基分化期至雌雄蕊分化期,温度7.4~11.4℃,不育度97.57%~100%(10月17日前播种),高于11.4℃时,育性发生转换,自交结实率随播期的延迟呈现由低(7.71%、9.41%)渐高(70.15%、102.50%)的趋势,不育度则反之;雄性不育性与温度相关密切r=-0.578~-0.866>r0.05/0.01=0.532/0.661;春播BNS的同期温度为15.9℃,自交结实率与对照品种相近,表现正常可育。(3)BNS育性转换时期的自交结实大都集中于麦穗基部、中部,上部几乎不实,与主茎穗比,下落穗易结实,不育性较低。(4)BNS育性变化与光照长度因播期和抽穗前时段的不同表现有所差异,但未有明显的规律。【结论】BNS是光照辅助的温敏型小麦雄性不育系,具有低温不育高温可育的特性。在当地能秋播制种和春播繁殖种子。
李罗江茹振刚高庆荣姜辉郭凤芝吴世文孙哲
关键词:AESTIVUM温敏雄性不育育性转换
BNS型杂交小麦不同出粉点面粉的品质特性被引量:2
2013年
为给BNS型杂交小麦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以BNS低温敏感雄性不育系衍生的两个杂交小麦及常规小麦品种百农矮抗58为材料,研究了制粉系统各出粉点面粉的品质特性。结果表明,不同出粉点的面粉品质性状间存在差异,皮磨粉的灰分含量少,白度值、干湿面筋含量、稳定时间、峰值黏度、最终黏度、回生值等均最高;心磨粉的粗蛋白含量、灰分含量、破损淀粉含量、吸水率、形成时间、弱化度等随出粉点后移呈升高趋势,而白度、干湿面筋含量、稳定时间、峰值黏度、低谷黏度、稀懈值、最终黏度、回生值等随出粉点后移而降低;同一出粉点不同材料的品质特性具有明显差异。杂交小麦不同出粉点品质的变化趋势与常规小麦基本一致。
姜小苓冯素伟李小军胡铁柱李淦董娜茹振钢
关键词:杂交小麦面粉品质
黏类小麦CMS不育基因rfv_1的分子细胞遗传学跟踪鉴定及定向转育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为了实现黏类小麦雄性不育基因rfv1的定向转育,创制优良的黏类非1BL/1RS小麦雄性不育新保持系,本研究以1BS上带有不育基因rfv1的非1BL/1RS小麦变种SP4、莫迦小麦为供体材料,以杀雄剂途径培育的小麦强优势组合西杂1号和西杂5号杂交小麦新品种的母本西农Fp1和西农Fp2为受体材料,采用专一核置换回交转育方法,同时结合根尖细胞学镜检、复合引物PCR及SDS-PAGE和A-PAGE技术,进行不育基因rfv1定向转入的鉴定,旨在育成既携带rfv1不育基因,又具有西农Fp1和西农Fp2核遗传背景的黏类非1BL/1RS小麦雄性不育新保持系。结果如下:(1)根尖体细胞随体鉴定和复合引物PCR分析表明,该法不仅能准确鉴定出1BL/1RS纯合易位系,还可鉴定出1BL/1RS.1BL/1BSrfv1易位杂合体,两者结果一致。其中复合引物PCR更适合于回交后代中大量目标植株的筛选,为小麦雄性不育基因rfv1定向转移到1BL/1RS易位系提供了准确的鉴定方法与依据;(2)利用SDS-PAGE技术对供试材料进行高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的分析表明,在低分子量谷蛋白D亚基区存在莫迦小麦和SP4的特征带;而SP4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区的6+8亚基,也可以作为示踪小麦雄性不育基因rfv1定向转移到非1BL/1RS易位系的特征亚基条带;(3)A-PAGE技术对醇溶蛋白的分析表明,在ω-醇溶蛋白区也发现莫迦小麦和SP4不同于西农Fp2的特异蛋白条带,也可作为示踪小麦雄性不育基因rfv1定向转移到非1BL/1RS易位系的特征蛋白条带。本研究成功地将小麦杂种优势利用中的杀雄剂法和三系法相结合,促进了小麦杂种优势利用新技术体系的建立。同时该方法亦可应用于黏类小麦雄性不育恢复基因Rfv1的定向转育,进而可实现小麦由生理型不育向遗传型不育的定向转化,以探索一套杂交小麦强优势组合多途径利用的新方法。
张瑜牛娜张改生王青葛峰辉曹栎马守才
关键词:小麦定向转育
小麦不育系BNS在石家庄地区育性转换规律的研究被引量:6
2011年
2006~2010年在河北省石家庄地区自然条件下,对小麦温敏不育系BNS进行分期播种试验,研究了其在石家庄自然生态条件下的开花习性和育性转换规律。结果表明:播期对BNS育性影响较大,随着播种期的推迟,BNS雄性育性表现为完全败育或高度不育→半不育→完全可育的育性转换规律。BNS在石家庄地区10月9日以前播种,具有稳定的不育期,在此时期制种安全可靠;在11月10日以后播种,具有稳定的可育期,并且自交结实率高,繁殖系数高。
刘玉平茹振刚陈希勇李辉李亚军赵爱菊宿振起
关键词:小麦不育系育性转换
杂交小麦品种绵杂麦168稀植高效栽培技术初探被引量:3
2009年
为解决杂交小麦生产用种量大,种子生产成本高这一难题,加速杂交小麦新品种在生产上的推广应用,采用两因素裂区设计,就施氮量与密度对绵杂麦168产量与效益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施氮量、密度以及施氮量与密度的互作都极显著地影响绵杂麦168的产量。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增加趋势,在中高肥(施氮量为150-300kg/hm^2)水平下,可获得高于6750kg/hm^2的产量;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加也呈增加趋势,但在密度极高的情况下,产量又有所下降。对经济效益的分析表明,在稀植(密度≤165×10^4基本苗/hm^2)与中高肥水平下,可获得高于8000元/hm^2的经济效益。总之,在基础地力中等水平的田块,在稀植(密度≤165×10^4基本苗/hm^2)与中高肥(施氮量为150-300kg/hm^2)水平下,种植绵杂麦168可获得高于6750kg/hm^2的产量和高于8000元/hm^2的经济效益。
周强李生荣陶军杜小英欧俊梅雷加容任勇庞启华
关键词:杂交小麦稀植
三例同核异质雄性不育小麦mtDNA差异片段的比较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为了从分子水平鉴别三例同核异质小麦雄性不育材料,利用RAPD技术,对细胞核来自同一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细胞质分别来自粘果山羊草(Aegilops kotschyi)、二角山羊草(Ae.bicornis)和斯卑尔脱小麦变种(T.spelta)的三例同核异质小麦雄性不育系的线粒体DNA(mtDNA)进行差异片段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三种不育系在mtDNA上呈现明显差异;(2)对三种不育系的mtDNA差异片段进行回收、克隆、测序和比对,结果片段OPY01-1517和OPP02-750均与普通小麦mtDNA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同源性分别为99%和98%。这为进一步从分子水平鉴别含有斯卑尔脱小麦和二角山羊草细胞质的小麦材料奠定了基础,也为区别不同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提供了一定依据。
兰红玉张改生刘红占高春宝张龙雨胡俊敏张明珠
关键词:小麦MTDNARAPD克隆测序
黏类小麦细胞质雄性不育系mtDNA消减文库的构建被引量:2
2010年
本研究利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构建了黏类小麦细胞质雄性不育线粒体DNA的消减文库。分别提取相同细胞质背景下的不育和可育等基因系线粒体基因组DNA(mtDNA),用RsaⅠ酶切成大小不等的片段,并各自与不同的接头连接,连续经过两次消减杂交和两次PCR扩增,将PCR产物与克隆载体连接,转化为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DH5α,经蓝白斑筛选后,再用PCR方法插入片段筛选出阳性重组质粒,构建差异DNA消减文库。在构建的不育mtDNA文库中,将SSH文库的全部扩增产物与SSH文库中的单条扩增条带分别进行胶回收和克隆转化,分别挑取54个和6个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分析和相关功能初步比对。结果表明,不育mtDNA的SSH文库差减杂交效率较高,质量较好;回收单条扩增条带分别进行克隆测序的结果准确率较高;对测序序列进行BLASTx比对及功能注释分析发现,约90%的序列来源于线粒体基因nad1和nad5的非编码区。
胡俊敏张龙雨袁正杰张改生韩艳芬李亚鑫盛英位芳王俊生牛娜马守才李红霞
关键词:雄性不育系抑制性消减杂交
小麦生理型和遗传型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小花完整叶绿体蛋白质组分比较研究被引量:10
2011年
采用固相pH梯度SDS聚丙烯酰胺双向凝胶电泳技术,以小麦遗传型雄性不育系ms(S)-1376、杀雄剂SQ-1诱导的生理型雄性不育系ms(A)-1376,以及对应的保持系(A)-1376(杀雄剂诱导前的正常可育系)所构建的等基因和等生理差异系为试材,比较分析了2种分离纯化完整叶绿体的方法。在确立了一套适用的技术方法的基础上,研究了三者在花粉小孢子萌发单核早期小花完整叶绿体蛋白之间的差异。采用30%、45%和60%的不连续蔗糖密度梯度离心的方法能够获得完整且纯度较高的叶绿体,经TCA-丙酮提取蛋白质后,PDQuest软件分析,在分子量14.4~66.2kD,等电点4~7的线性范围内可分辨出2-DE图谱上239个较为清晰的蛋白质点,对其中的6个差异表达蛋白质点进行MALDI-TOF肽质量指纹图谱分析,从生物信息学数据库检索鉴定出6个差异蛋白质点分别是酰基辅酶A脱氢酶结构域蛋白、钙调结合蛋白磷酸酶、多催化功能肽酶、热休克蛋白60、光受体蛋白2及1个未知功能的表达蛋白质。这些蛋白质在供试小麦叶绿体物质能量代谢、叶绿体防卫抵御机制、叶绿体细胞内信号转导及植物极性生长等生理应答反应中起调控作用,它们能在本研究供试两不育系和对应可育系中差异表达,可能与雄性不育相关。
李莉王书平张改生王亮明宋瑜龙张龙雨牛娜马守才
关键词:小麦MALDI-TOF-MS
化学杀雄剂对小麦旗叶光合同化物积累与转运的影响
2010年
以SN02-3和SN05-3两个小麦品种及其化学杀雄不育系为材料,研究了化学杀雄剂BAU9403对小麦籽粒灌浆过程中旗叶净光合速率(Pn)、库源光合产物积累及转运的影响,并探讨了化学杀雄剂诱导的小麦雄性不育杂交种子籽粒皱瘪不饱满的原因。结果表明,灌浆前期不育系旗叶的Pn比可育系高,但旗叶干物质输出率很低,仅为可育系的41.88%;灌浆后期,不育系旗叶淀粉含量升高,不利于同化物向籽粒转运;不育系籽粒最大体积仅为可育系最大体积(65.40μl/粒)的68.39%,单个籽粒潜在库容要低于可育系。化学杀雄剂导致源器官光合产物输出率低,产物在源端滞留,库器官转化利用能力差,从而使其诱导的小麦雄性不育的杂交种子籽粒皱瘪不饱满。
孙哲高庆荣吴世文孙正娟王茂婷
关键词:BAU9403淀粉淀粉积累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